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Travis的演唱會

       星期一去聽了Travis的演唱會, 他們在六年前就來過台灣了, 但那時我還不認識他們. 這回他們再度來台, 介紹我認識他們的朋友問我要不要一起去聽, 我雖然喜歡他們, 但還是有點猶豫. 聽了幾場西洋樂團的表演, 不知是不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覺得他們的表演都只是按表操課, 把歌單表演完, 收收走人, 既不跟台下聊天, 也不即興表演, 也不介紹團員, 這樣跟聽CD有什麼差別, 但朋友跟我說Travis不同, 他們是個溫暖的團, 跟"天團Oasis"是不同.(我很喜歡Oasis, 但他們就是..怎麼說呢..很商業化..) 這麼說倒是沒錯, 從他們的官網, 他們的音樂, 都讓人感覺到"真誠", 值得一試. 這次不是新莊體育館, 而是國際會議中心, 中午開賣, 2000~3000的票一下子就銷售一空, 我還是抱持著"應該跟聽CD差不多吧"的心態, 所以選了較低價的五樓位子. 

      到了現場一看, 有點傻眼, 好高喔! 根本看不到團員, 整場演唱會看下來, 我連Fran留了大鬍子都不知道, 還是回家看報紙才知道, 有點傷心, 而且中間Fran與Andy都下了舞台, 搖滾區的朋友立刻將他們團團圍住, Travis版上還有人說他與Fran擁抱, 跟他Give me five, 甚至十指緊扣, 我只能在高高的五樓乾瞪眼, 聽演唱會果然還是不該省錢呀.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國際會議中心的音響效果還不錯, 當然Fran的嗓子也好, 也不會有工作人員制止我們照相錄影,  整場聽下來還是很過癮. 即使是上次演唱會就用過的梗-清唱"Flowers in the window", 但我覺得效果很好, 並肩一起唱的團員, 看得出來感情很好, 歌迷也很自制, 所以Fran的聲音還是可以清楚的傳到五樓, 大家輕聲合唱副歌, 很有一個大家庭的感覺, 後半段還加入Andy與Dougie的合聲, 很好聽. 原諒我並不是Travis的死忠粉絲, 所以這回才聽到"All I Want to Do is Rock", Fran的介紹詞很可愛:"如果Travis是個國家, 那麼這首歌就是這個國家的國歌", 一聽就喜歡, 這兩天又反覆回味了好幾次. "Turn"居然是Dougie的獨唱, 讓我大為驚豔. 雖然鼓手Neil很低調的在後面打鼓, 但Fran, Andy, Dougie都會走過去跟他互動一番, 雖然我看不到他們臉上的表情, 但想像的出來一定是樂在其中 ,相視而笑的模樣! 我喜歡團員感情好, 有互動, 而不是一付各司其職的模樣. 一定會有的Closer大合唱, 是第一首讓我喜歡上他們的歌, 聽到現場演唱, 滿足感果然不同.

       散場的時候, 觀察到場的歌迷, 發現不少上班族, 想到大家在星期一上班之後, 興高采烈的來聽Travis演唱會, 心情一定很好. 就像Fran講的, Travis的歌是寫給人的, 他的靈感都是來自身邊的朋友, 他的小孩, 喜歡他們的朋友, 是因為從他們的歌中找到類似的情感, 他們真是一群很萌很溫暖的大叔呀.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獨裁者的進化

       在太陽花學運結束之後不久, 看完這本書. 看序的時候, 原本以為看完心情會不好, 沒想到竟然大受鼓舞. 現在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披著民主外皮的獨裁國家, 雖然有選舉, 有反對黨, 有法律, 但都只是裝飾門面的外皮, 沒有實質作用. 就像台灣, 號稱民主國家, 有所謂審查法案的立法院, 關係全國的協議一樣可以在三十秒通過, 一樣可以說代表民意, 具有法源. 專制獨裁的手法在進化, 以前的手法明白直接且殘暴:逮補, 行刑, 鎮壓, 現在的獨裁者則用迂迴的手法來肅清異己, 他不明白說因為你反對我, 所以我要清算你, 他利用法律來讓你碰壁, 一樣達到整肅的目的. 掌權者無所不用其極的讓公眾對政治冷感, 並將它變成一種美感, 當人民覺得"我的看法改變不了任何事", 他就成功了. 可喜的是, 不止獨裁者會進化, 反對者抗爭的方法也會進化, 書中不止揭露這些獨裁者的手法, 更多的篇幅著重在抗爭者所採取的對抗手段.

        許多革命的契機來自一些獨裁者想也沒想過的"小事", 例如俄羅斯的伊芙吉及尼亞, 她開始抗爭, 是因為反對社區的森林公園被無預警劃作高速公路預定地; 埃及的阿非非原本還是個警察, 在擔任看守所警衛的時候, 他要求國安局出示文件來說明羈押反對黨支持者的合理性, 提出這個要求只是出於良心, 因為見到某些人需要醫療協助, 不料卻被視為眼中釘; 委瑞內拉的大規模學生運動始於總統查維茲關閉了許多人從小看到大的電視台. 這些抗爭者們並不是從小就被培養公民意識, 在此之前可能從來沒有投過票, 或是參與政治事務, 獨裁者擁有很多工具來避免這些抗爭產生, 但是到最後, 他們甚至懶的做做樣子, 不把門面當一回事, 於是產生了抗爭的縫隙. 抗爭沒有捷徑, 反對者需要的是耐性, 這個特質可能比勇氣, 膽量或者急智更為重要. 耐性不等於安於現狀或者順從聽話, 對於過去的失敗覺得無所謂. 相反的, 擁有"這是場消耗體力的持久戰"的正確認知, 不厭其煩的選擇合適的戰場持續抗爭. 反對運動是你自己認輸才算輸了, 人民來決定什麼時候認輸, 而不是讓政府決定. 如果能讓人民了解這個道理, 它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獨裁者事實上很需要被統治者的協助, 即使是獨裁者, 也是透過人民的同意才能落實統治. 抗爭者對話的對象不只是當權者, 有的時候出問題的是人民, 人民得過且過, 隨波逐流, 才縱容獨裁者坐大的共犯.

       裡面許多抗爭者的經驗, 我都很想分享給領導太陽花學運的學生領袖與曾經參與過的眾人, 包括:
        -"權力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權威, 當局擁有權威以及害怕忤逆其權威, 這樣的認知與情續就是 絕大多數人俯首聽話的原因. 幽默將會破壞對手的權威感, 幽默也能治療恐懼, 要以幽默取代仇恨的語言." 所以我們不要像政論節目一樣互相叫囂漫罵, 也不要像反對黨造勢活動純粹訴諸激情. 我們用切中問題的輕鬆漫畫來繼續散播資訊, 用影片來幽對手一默, 用歌曲來感動人心, 而不要特別攻擊特定人物.        

        -"抗爭運動一旦取得初期成果, 讓當局者感到如履薄冰,  這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率先出招, 讓政府當局無法靜下心來計劃下一步要怎麼回應, 讓支持政府的人自我懷疑, 也能增加示威者與公眾的信心. 做的每件事情都必需充份的拿來宣傳與利用. 確定那些有興趣的旁觀者或潛在的支持者知道你們已經有所成就."我覺得割蘭尾是個很棒的下一步, 選里長也很正面, 重點是我們要專注, 並且取得成果.

        -"從德黑蘭的公共廣場撤退, 化整為零前往各大城市. 採取高能見度低危險性的策略. 你們既已證明運動有廣大的群眾基礎, 下一步就必需證明德黑蘭不是你們唯一的活動範圍."把德黑蘭換成台北, 把公共廣場換成立法院, 不正是太陽花學運之後要做的事? 不是帶一千人上街頭, 而是像小蜜蜂計劃, 十人一組,  到一百個地鐵車站去散布資訊.

        -"領導圈子不能太過開放, 例如不應該舉行開放式選舉, 也不要開放辯論, 很容易就被政府的情治人員滲透." 反對運動團體很多時候是毀於內鬨, 相當可惜. "若組織成員訴諸暴力行動, 就會增加專制政權有藉口大舉打壓, 所以要注意團體中有哪些人可能採取暴力手段, 要指認他們, 孤立他們, 不然就只好將他們掃地出門." 雖然說抗爭不是請客吃飯, 但暴力手段的確容易落於兩極, 而失去群眾支持.

        -"要跟當地警察建立更好的關係, 每一個國家的鎮暴部隊數量有限. 不需要強求軍警的支持, 他們是最不容易感化的群眾, 抗爭者只需要他們的猶豫不決." 不用浪費太多力氣去指責鎮暴警察冷血無情, 花多一點時間與基層員警培養感情比較實際.       
 
       套句孫中山先生的話:"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當權者雖然擁有國家機器, 但我們仍然能夠撼動這個龐大的怪物, 別忘了, 只有我們放棄才算輸了. 對照於書中所舉的俄羅斯, 委瑞內拉, 埃及等更為嚴重的專制政局, 台灣還未到如此病入膏荒的程度, 而那些國家的人民都有辦法從縫隙中找到生存之道, 爭取到一線曙光, 台灣的人民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7_497845

2014年7月12日 星期六

箱子-貨櫃造就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生活

網路上流傳了一份比爾蓋茲的2013書單, 其中就包含了這本書, 姑且不論書單是真是假, 但這本書還真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不管是對經濟有興趣, 或是對商業有興趣, 或是對歷史有興趣的人, 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樂趣, 但似乎賣得不甚好, 目前已經絕版了, 只能在網路上買到二手書. 我買到的這本書劃滿了線, 可惜只看到第五章, 後面都還很精采呢.

由於早已習慣碼頭旁層層疊疊的貨櫃與生活中產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很容易誤以為悲慘世界裡面出現的碼頭工人場景是十八, 十九世紀的事, 沒想到一直到二次大戰後, 貨櫃海運都還不是件普及的事情. 雖然貨櫃卡車與火車穿梭各地, 但是到了港口, 還是得一一拆封, 藉由人工搬到船上, 於是整個商品生產的過程中, 運費始終居高不下. 而把貨櫃海運的想法付諸實行的是對船運毫不熟悉卡車大亨-麥克連(McLean). 他的故事應該是商業教科書會拿來引用的範典, 完整呈現了一個有破壞式創新想法的生意人是如何發想, 找到進入點, 克服困難, 利用機會擴大規模, 甚至是最終的破產.

首先是"動機". 因為車子越來越普及, 造成陸上交通擁塞, 而且船運費率較低, 如果運輸的過程中有一段是用較為便宜的船運代替, 不論在成本上或時間控制上, 都會比對手更有競爭力. 再來是"進入點", 新澤西州的紐華克港正在力求轉型, 以抵抗因紐約港興起而日漸衰落的業務, 因此對麥克連"天馬行空"的想法表達興趣與支持. 因為要實現麥克連的想法, 港口本身也要有很大的更動, 例如必須要有能夠讓大卡車迴轉, 卸貨的寬廣腹地, 要架設可以把貨櫃吊上船的起重機等, 急欲提振業績的新紐澤西州港務局發行債券, 提供麥可連所需要的資金. 而且正逢二次世界大戰過後, 政府以極優惠的價格出售油輪, 雖然不是貨運的理想船隻, 但至少不需要在計劃啟動前, 就付出高昂的造船費.

下一步是克服困難, 麥克連所要克服困難不是一兩個, 而是一個接一個. 首先是可以承重的貨櫃. 不同於卡車貨櫃, 船上的貨櫃是可以往上堆疊的, 貨櫃的設計必需在重量與堅固之間找出平衡. 為了要抵抗海上的風浪, 還設計出貨櫃與貨櫃之間的鍊鎖. 再來就是把貨櫃吊到船上的起重機也要從頭打造, 而當時的法規也阻礙了麥可連一條運輸鍊的想法, 分散的管理機構(卡車, 船運, 火車) 根本不允許麥可連同時擁有卡車公司與船運公司, 麥可連毅然決然把卡車公司的股票全數賣光, 放棄他一手打造的成功事業, 來打造另一個新事業, 他解釋:"你非得全心投入不可."

在卡車搭配船運的運輸模式成功以後, 麥可連進一步尋找火車公司的合作. 唯有貨櫃能夠輕鬆的在海上與陸上輕鬆轉換, 才能確實的發揮貨櫃所帶來的效益, 而要從國內的沿陸船運擴展到國際船運, 則需要考慮歐洲, 美洲, 亞洲的陸上交通狀況來訂立統一的貨櫃規格, 一旦訂出的規格與自己正在用的現行規格不完全符合, 也只能按照新規格從頭打造, 原本的領先的優勢可能就要倒退很多步, 但是為了更長遠的未來著想, 還是要接受現在短暫的犧牲.

讓麥可連躍上國際船運舞台的機會是美國的越戰. 麥可連利用貨櫃解決了美軍在越南的後勤問題, 使用貨櫃, 運輸量是傳統貨船的兩倍以上, 貨櫃一到港口, 立刻透過卡車運輸到目的地, 不會因為卸貨, 搬運, 封裝的人工問題使貨品滯留港口或是在過程中遭到偷竊, 破壞, 利用貨櫃運送砲彈更是大大降低損壞的機率. 載滿貨物的大船在越南卸貨後必需再返回美國, 為了不讓回程空轉, 頭腦靈活的麥可連開發了日本的航線, 裝滿了日本精良電子產品與汽車的貨櫃開始大舉進入美國, 貨櫃正式襲捲全世界.

晚年的麥可連還沒有停止作夢, 他夢想打造一個運行全世界的大船, 在精心的設計之下, 每段航線都將載滿貨物, 發揮最大效益. 考慮當時的高油價, 大船設計成容量大的慢速省油船, 沒想到卻碰上國際油價暴跌, 突然間慢速省油船不再符合市場需求, 麥可連的公司不得不因為虧損巨大而破產. 雖然麥可連的生涯是以破產作結, 但他克服萬難, 打開全世界的貨櫃運輸契機卻是有目共睹, 令人佩服不已的事實.

因為貨櫃有效的降低運輸成本, 於是"在人工便宜的地方製造, 再運輸到其他地方販賣"變成一件符合經濟效應的生意, 甚至誇張到每個零件都可以在各地分別製造, 組裝, 我終於恍然大悟, "全球化"就是從這兒開端的呀, 平凡無奇的貨櫃讓本國的工廠紛紛倒閉外移, 便宜是個無法擋的趨勢, 至於在這趨勢下可能會失去的品質, 造成的浪費, 產業轉型則是伴隨而至的問題.

這本書不止花很多篇幅在講站在貨櫃浪潮上的得利者, 也剖析了被貨櫃浪潮打下的淘汰者, 包括碼頭工人, 不適合貨櫃的舊港口, 來不及轉型的舊貨運公司等, 其中碼頭工人工會抗爭的故事頗值得人學習, 他們所持的論點是:"從自動化受益的僱主需分享利益給因為自動化而喪失工作的人."僱主採用新技術, 因而獲得巨大的利益, 這是因為他承擔了相對應的風險, 所以獲得相對應的報酬是應該的, 但被新技術淘汰的勞工卻沒有太多選擇. 如果僱主因為新技術而失敗倒閉, 僱用的勞工一樣蒙受其害, 但因為新技術成功而獲得的巨大財富只歸僱主所獨享, 並不公平, 應與受影響的勞工分享, 這麼好的觀點居然沒有明文寫進法律裡, 真是可惜呀.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6_79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