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那我懂你意思了

        坐捷運上班的時候, 比起上fb, 看blogger, 我更喜歡上youbute找音樂聽. 為什麼是youtbute, 而不是kkbox, 我只能說kkbox的音樂小編品味實在與我太不合, 大部份的歌單我都不喜歡. 相較之下, youtbue上網友製作的歌單比較符合期待. 歌單通常基於某個歌手或樂團, 然而最棒的部份, 網友挑選的, 與這個歌手/樂團調性相近的的其他歌曲. 透過廣大的網友的耳朵, 我可以認識到一些以前不認識的歌手/樂團, "那我懂你意思了"就是這樣, 進到我的最愛裡面, 可惜的是, 樂團在2016年年初宣告解散, 沒有機會看到他們現場表演了 Q__Q

       有人形容他們是黑暗版的"蘇打綠", 大概是因為主唱特殊的聲音與青峰有一些類似, 不過我很討厭這種稱號, 我想他們大概一點都不想當xxx第二, 而身為粉絲, 應該也會覺得他們比蘇打綠棒多了. 認識他們的第一首歌, 很難避免的, 就是點閱率最高的"所以我停下來". 當初在捷運上, 沒有仔細看MV. 音樂旋律則是一聽就喜歡, 重複播放時, 才發現MV裡竟是後來拍了"我的少女時代"而聲名大躁的宋芸樺, 她年輕的時候好可愛呀, 而且穿著附中制服在打架呢, 如果是現在推出, 估計會有附中校友出來抗議說, 我們才不會打架呢! 聽說當時MV拍完, 樂團都很不喜歡, 因為覺得MV內容與歌曲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因為MV裡的正妹, 使得點播率大增, 樂團知名度水漲船高, 反而讓主唱很困擾, 這些爆增的粉絲是因為喜歡這隻MV, 還是喜歡歌曲本身呢? 對我來說, 主角永遠是歌曲本身, 但拍得好的MV的確更能讓人進入到歌的情緒裡. 雖然主唱覺得MV內容與歌曲無關, 我倒覺得這種無厘頭的打架畫面與歌詞"所以我停下來  然後雙手打開  轉一圈確定自己還存在  然後再跳起來  把意識擺一擺  我需要你確定我的存在"滿搭的.



        另外一首我很喜歡的是"原諒我不明白你的悲傷", 非常適合自溺的時候, 反覆聽過一遍又一遍. 由於聽得懂歌詞, 對中文歌曲反而更挑剔. 英文歌曲的旋律聽的順耳了,就可加入"喜愛"的list, 但中文歌曲歌詞寫得不好, 就很難讓我進入歌曲裡. 我喜歡修澤寫的歌詞. 他說這是一首寫給自己的情歌, 對於"也不是非要懷念什麼吧  只是遺失的歲月有一些感傷  那些還來不及說再見的  原諒我不明白你的悲傷  我知道感傷這樣就夠了  還需要一些面對明天的力量"心有戚戚焉. 生活大抵是這樣過的, 每天都有一些細碎的不如意, 遺憾, 感傷在心裡攪動, 但這樣就好了, 也不會因此停下腳步



        而"遺望不是我們的專長"則是主唱在經歷文林苑強拆那一夜, 所寫下的作品. 跟主流比起來, 這些獨立樂團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們與生活的真實距離感, 能入歌的感情這麼多, 最後寫下來的卻只有千篇一律的戀愛, 不是很可惜嗎? 很喜歡副歌的歌詞"我能說不要嗎  我能說不要吧  至少我不要忘記說不要的自己啊  嘿你還在嗎  是否能站在我身旁  拍手吧大聲唱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 官方的MV拍得很用心, 也很推薦都蘭的錄音版本

official MV


都蘭的錄音版本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MINEBOOK掘冊--憂鬱的熱帶

       身為一個人類學家, 李維史陀總是想像能夠活在能夠真正看到還沒被破壞, 被污染, 被弄亂的時代, 似乎每早五年, 就能夠多挽救一種習俗, 多了解一項祭儀信仰, 但他同時也明白, 在更早的時代, 他也無法獲得許多可用來增進知識的材料與研究方法. 當他抱怨只能看到昔日真實的一些殘影時, 卻可能對目前正在形成中的真實毫無知覺, 因為還沒長出足以理解它的能力. 在深入巴西叢林的同時, 不免自問: 為什麼我跑到這裡來? 我的目標是什麼? 我放棄了自己的環境, 自己的朋友和生活方式, 花費相當大筆的金錢和可悲的精力, 難道這一切的目的只是為了使自己能夠被十幾二十個處境悲慘, 註定不久就要絕種的人物所接受嗎? 如果人類學家是以研究人類社會為志業, 為什麼他要放棄眼前這個現成社會-自己所身處的社會, 把耐心與熱誠都保留給另外一個? 他承認這始於對出生的社會適應不良, 由於這種疏離感, 反而使他能較容易接近不同的社會, 從另一個社會的習俗風尚裡看到價值. 然而, 這是否顯示人類學家的標準不一致-在自己的社會是批評者, 在其他社會是擁護隨俗者? 人類學家辯稱,  這是為了追求科學的精確性, 為了取得有關社會的所有知識, 他就必須避免對一個社會做評斷. 李維史陀越是思考人類學家的本質, 越是相信是一種強烈的自責與批判性而催生出人類學家. 研究叢林深處的土著社會, 目的是建立一個人類社會的模型, 藉著這個模型, 也許我們可以區分出來哪些是人類社會無法動搖的基礎, 哪些是社會生活的原則, 用以改革從內部發展出來的種種缺陷. 

       李維史陀仔細的描述了波洛洛族的”互婚半族”文化, 其設計之複雜令我吃驚. 一個部族分為兩半, 一半為卻拉族, 一半為圖加壘族. 通婚規則如下: 一. 每個人都和其母親屬於同一個半族. 二. 一個半族的男人只能和另一個半族的女人結婚. 女人住在他們出生的房子, 結婚的時候, 男人住到老婆的房子去. 卻拉半族的喪禮由圖加壘族負責舉辦, 反之亦然. 每項社會或宗教活動, 都必須得到另一半族成員的幫助, 但各半族卻也擁有自己的神話, 傳統, 舞蹈, 利用自己的長處與其他族交換物品. 他們熱烈的互相交換女人, 交換財物, 交換各種服務, 使子女互婚, 互埋死者, 他們既把族群切半, 又使他們連結, 唯一的例外就是酋長, 他接受所有族群奉獻的食物與手工藝品, 但其實酋長拿到這些禮物以後, 馬上就會分配下去, 重建交易平衡. 在土著的語言中, "酋長"是"那個把人們團結起來的人", 也就是說, 酋長是被視為一個群體的成員"願意組成一個群體"而存在的理由, 而不是"已經存在的群體"需要一個中央的權威而製造出一個酋長. 酋長的權力來自族群的同意, 酋長承諾負起族群的整體安全, 這種"同意與契約"的政治組織顯然是人類關係的基本性質之一. 


       李維史陀不止去了巴西, 途中還經過印度. 美洲大陸與印度恰成兩個極端的對比, 一個是才剛被開發的新大陸, 地廣人稀, 一個是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是人口稠密的農業國家, 其生活區域的循環達到極限. 他提出的觀察很有趣: 當一個社會人口太多的時候, 人類就會被誘發採取簡單的解決辦法: 認定同類的一部份沒有做人的權利, 使另一部份人獲得多幾十年的活動空間, 然後, 再把更多同類屏除在外. 印度在三千多年前發展出種姓制度, 迫使某些人淪為奴隸; 希特勒提出”雅利安人最優秀”來作為種族屠殺的立論基礎; 以伊斯蘭教為名, 一波接一波的恐怖攻擊; 歐洲越演越烈的難民潮爭議, 導致右派掘起, 大聲疾呼: 難民滾出去; 或是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極端言論, 我們都在做一樣的事: 藉著貶低其他人, 來定義"非我族類"的標籤. 李維史陀說人的文明在新石器文化之後就沒有什麼大進化, 似乎也無法反駁什麼呢.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8_27191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成與敗

        難得看到以亞洲國家為主軸的書, 作者提出立論說明什麼因素使得部份國家經濟成長, 部份國家卻改革失敗. 作者以菲律賓, 馬來西亞, 與印尼作為失敗組, 日本, 韓國與台灣作為成功組來映證他的論點. 經濟改革的第一步是土地改革, 就如同以前常喊的口號:"以農業培養工業, 以工業發展農業", 一開始的農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可以解決國家經濟發展初期大批的赤貧人口, 而在農業增產與技術進步之後, 它可以產生足夠的盈餘與釋出人力, 投入下一階段的製造業. 然而自耕農與佃農在生產力上有巨大的差異. 在脫離舊封建制度之際, 土地往往集中在在少數貴族或地主手上, 因此土地重新分配是必要的. 例如教科書上講的"耕者有其田"就是土地改革的政策之一. 然而要從原本的地主手上拿走土地所有權 , 重新分配到農民手上, 勢必會遭受重重阻礙, 稍有不慎, 就會讓"土地改革"成為空洞的口號. 以菲律賓為例, 由於執政者本身就擁有大量土地, 因此土地改革的法律處處是漏洞, 例如在土地改革前, 沒有進行任何官方可靠的土地丈量; 政府強制購買僅限於那些被宣布為"土地改革區"的特定地點; 允許地主以農業企業的股權授與佃農, 而不損及土地所有權, 然而地主可以高估農業企業的費用, 使股東只能獲得極低的報酬; 即使農民極為努力的耕作, 卻發現農物採購(例如地主開設的糖廠)被壟斷, 投入的資金無法回收, 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 只能把土地回租或成為債權人的抵押品, 再一次淪為佃農. 以此為例, 我們可以了解小農不僅需要土地, 還包括低利貸款(讓農民可以購買種子, 添購農具, 不致於在一開始就背負巨額債務), 農業技術研究與轉移, 公正公開, 多重管道的農作物銷售, 這些都是土地改革的一環, 需要國家公權力的支持. 

       製造業和貿易是驅動經濟成長的第二階段, 國家通常透過保護與補貼的方式對製造企業提供養份, 在企業家學習製造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之前, 這些措施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空間. 不幸的是, 伴隨保護與補貼的, 是一種眾所皆知的風險"尋租": 企業家集中精力去獲取國家保護和補貼, 而無暇顧及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進步和競爭力, 他們還將大量資金轉投至房地產市場, 導致國家發展資金日漸枯竭. 政府需以現實主義的態度對待企業家, 不應懇求企業家心甘情願追求某種較高的道德層次, 而是要利用他們對財富無止盡的追求來操控他們, 迫使企業家去實現國家的發展目標. 政府有幾個干預的方法, 第一是實行"出口規訓": 國家持續對接受補貼與市場保護的國內製造業者進行國際銷售額的檢核, 藉由出口表現, 國家可以得知所扶持的企業是否朝全球標準趨進, 可以面對全球競爭. 第二是藉由國家主導金融機構, 決定資金流向, 藉由撤回資金或停止生產執照, 清除失敗的企業. 第三是由政府進行集體議價, 通常方式是以獲准進入在地市場, 來迫使外國廠商轉讓技術或是降低技術售價. 現代經濟學家往往高喊自由市場與全球化, 然而保護主義卻是產業升級的必要條件. 唯有落後國家在取得與優勢國家同等競爭能力的情況下, 才有真正的自由貿易. 在97年亞洲金融海嘯發生之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介入泰國, 印尼等國金融政策, 強迫追求"總體經濟穩定", 指低負債, 低赤字, 低通膨的狀態. 然而工業學習需要長期投入巨額資金, 如果一國舉債是為了實現工業化目標, 這就像借錢上大學, 所背負的債務是否可取, 就靠技術進步與否來衡量. 韓國的發展過程中, 中央銀行直接聽命於政府, 對受到政府青睞的項目放貸, 即使每年高達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通膨率也不停歇, 成功培養出三星與現代等國際大公司. 台灣有獨立的中央銀行, 常年維持低通膨與高儲蓄率, 對於私人公司例如宏碁與宏達電, 沒有給予與韓國同等程度的出口補貼與金融支持, 結果使其技術競爭力與規模逐漸萎縮, 對於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又沒有施加足夠的出口規訓, 任其依賴與外國合資獲取技術, 沒有培養起自主技術研發能力, 工業化成果不如韓國. 而東南亞過早放寬金融管制, 僅使資金流向具有投機色彩, 以房地產為主的短期投資領域, 對於國家發展目標毫無貢獻. 


       書的最後一章探討中國, 在"大躍進"時代, 徹底失敗的集體農業之後, 中國政府縮小公社規模, 轉變成家庭農業, 產量大為提升. 然而由於中國農民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所以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與其他國家不同, 並非於富裕起來的農民啟動, 而是由國家發動, 將農田直接轉為商業用地, 遺留下來的後遺症是巨大的城鄉差距. 朱融基在93年發起國有企業改革, 成果不俗, 使這些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越來越強. 幾個隱憂是: 中國國有企業在國際間銷售的產品要嘛需要國家採購, 不然就是需要國家批准. 因此向已開發國家出售產品, 可能因為國家安全考量屈於弱勢. 另外中國在何種程度上已有自行研發能力, 或僅是在複製他國技術, 目前仍是霧裡看花. 以高鐵為例, 中國鐵道部主任坦誠, 中國高鐵之所以比外國技術供應商所造的列車還快, 是因為中國鐵道部批准的安全容忍值比德國或日本營運商低了許多, 中國目前還沒有任何技術創新能讓列車以更快的速度行駛. 另外, 國有企業缺乏在消費者終端市場所需的靈活度, 而中國政府對私營企業沒有相等程度的貸款補助與政策保護, 使私營企業可能缺乏現金對前期虧本的產品進行長期投資, 掌握其關鍵技術, 或是產品的銷售管道, 就像台灣私營企業一樣 , 落入微笑曲線的底端, 利潤受到擠壓. 目前中國銀行皆國有化, 因此在貸款的優先順序上皆遵循國家指示, 近年來中國政府利用銀行貸款支撐經濟成長, 如同當年的韓國, 問題是, 隨著國家日益富裕, 經濟成長率開始放緩, 這意味政府無法像過去那樣, 指望經濟成長來降低債務與經濟規模的比例, 政府對金融系統的掌控力無可避免的會越來越低, 我們要關注的是, 在金融管制的機會之窗關閉之前, 中國的工業化能走得多遠, 目前撼動世界的不是中國發展技術的原創性, 而是它的規模. 而中國異常扭曲的政治發展一定會為社會帶來摩擦, 目前中國政府已投入越來越多的維穩資金, 終將拖累經濟.(真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中國政府垮台)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58_249357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的歌

       關於台灣的歌, 除了最近在新總統就職典禮出現的”美麗島”以外, 我還特別衷情幾首曲子.
       第一首是吳志寧的"全心全意的愛你", 這首曲子的歌詞發想自他爸爸吳晟的詩"制止他們", 原詩如下

我們全心全意的愛你
有如愛自己的母親
並非你的土地特別芬芳
只因你的懷抱這樣溫暖
並非你的物產特別豐饒
只因你用艱苦的乳汁
養育了我們

一批一批沖湧而來的波浪
紛紛讚嘆你是美麗之島
在你懷中長大的我們
也用全部的肺腑
唱出對你的深情
歌聲中,不只是虔誠的禮讚
也有我們深深的感激和依戀
還有我們深深的創痛和憂心

誰願意母親遭受傷害
誰願意母親受到踐踏
曾經被離棄,曾經受盡欺凌
你的斑斑創痕
曾使我們的眼眶飽含淚水
而你寬厚的本性
一一撫平了每一道傷口
徒然添增惆悵的哀歌
我們不再唱
我們不再為你坎坷的昔日而悲嘆
但你或將面臨的災難
我們不能不焦慮
那麼多不肖的子孫和過客
只顧攫取私利
不惜瘦了你、病了你
我們怎能不痛心

山林,是你的骨骼
卻有人不斷揮舞巨斧、濫加砍伐
逐漸逐漸癱瘓了你
含有大量毒素的污水和廢氣
毫無顧忌的排放、不受管制
窒礙了你的呼吸
肆意污染每一條河川
肆意毀損每一片大地
那是你的血脈和肌膚呀
他們難道不知道
這將嚴重威脅你的健康嗎

繁榮啊,急速的繁榮啊
所有的傳播工具
都這麼自信地誇耀、興奮地頌揚
然而,繁榮就是一切嗎
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多大災害
不必探究嗎
誰也沒有任何理由和藉口
散播陶醉的迷霧

挫傷,可以用你教導我們的堅強療養
窮困,可以用你教導我們的勤勉克服
屈辱,可以用你教導我們的厚道原諒
我們本就需求不多
我們本就不習慣嚷嚷
那麼多不肖的子孫和過客
卻一再危害你的健康
又撒盡謊言掩蓋
我們還能漠視、還能不說話嗎

唏噓安慰不了你的憂愁
皺眉挽救不了你的苦痛
若是你的骨骼、你的血脈、你的肌膚
一再遭受破壞
你還能稱為美麗之島嗎
制止他們阿、制止他們
用我們嚴肅的聲音
用我們不容曲解、不容敷衍的聲音
制止他們再傷害你、再蹧蹋你

是的,你不過是廣大的世界中
小小的一個島嶼
在你懷中長大的我們,從未忘記
再美好的家園,不盡心維護
轉眼將成廢墟
不能維護你免於任何災難
我們的子孫,將如何安身立命
我們還有甚麼依靠
足以展望更長遠更遼闊的未來

你是以多麼慈愛的胸懷
呵護著我們
我們應以加倍的感念回報你
制止他們阿、制止他們
用我們嚴肅的聲音
用我們不容曲解、不容敷衍的聲音
制止他們繼續摧殘你

        吳志寧取了詩的第一段當作副歌歌詞, 再改編詩裡的幾個句子:

你只是廣大的世界中小小一個島嶼
在你懷中長大的我們,從未忘記
我要用全部的力氣唱出對你的深情
歌聲中,只是真心的讚美
也有感謝和依戀 疼惜和憂煩

我們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自己的母親
不是你的土地特別香
因為你的懷抱這麼溫暖
我們全心全意的愛你
親像愛自己的母親
並非你的物產特別豐富
因為你用艱苦的乳汁
養大了我們


簡單的吉他搭配吳志寧溫暖的歌聲, 令我百聽不厭, 第一句歌詞總讓我想起很喜歡的鄭愁予的詩"小小的島":

你住的小小的島我正思念
那兒屬於熱帶,屬於青青的國度
淺沙上,老是棲息著五色的魚群
小鳥跳響在枝上,如琴鍵的起落
 
那兒的山崖都愛凝望,披垂著長藤如髮
那兒的草地都善等待,鋪綴著野花如果盤
那兒浴你的陽光是藍的,海風是綠的
則你的健康是鬱鬱的,愛情是徐徐的
 
雲的幽默與隱隱的雷笑
林叢的舞樂與冷冷的流歌
你住在那小小的島我難描繪
難繪那兒的午寐有輕輕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將帶著我的牧笛
那是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我去了,我便化做螢火蟲
以我的一生為你點盞燈

       也許鄭愁予筆下寫的不見得是"台灣",  但我心中的島嶼只有一個, 很自然的就將他詩中所有美麗的意象都投射到這裡.

       第二首是濁水溪公社的"晚安台灣",  每次聽完這首歌, 都覺得又對這塊土地燃起滿滿的愛了, 這塊土地上大部份的人都勤勤懇懇努力著, 總覺得只要我們再努力點, 這個小小的島嶼就能變得更美好.

日頭要落西 勞工朋友你咁會累嗎
天色漸漸暗 車燈打開照在高速公路
為著咱前途 為著家庭付出一切
辛苦啥關係 來去夜市鬥陣乾一杯

了解社會是非 漂丿的人總是會卡吃虧
有時搧到風 有時遇著歹天落大雨 有甜有苦

熱情的島嶼 豐盛的路邊攤
廟口在扮戲 還有惜別的海岸
月暗暝碼頭邊 海鳥亂阮的心
面對將來 成功返來

山頂到海邊 賺食人把委屈講出嘴
心情放輕鬆 安分守己生活靠自己
田庄到都市 痴情人飲著苦楚的咖啡
無論三冬五冬 山盟海誓等待她一人

了解社會是非 漂丿的人總是卡吃虧
有時搧到風 有時遇著歹天落大雨 有甜有苦

熱情的島嶼 豐盛的路邊攤
廟口在扮戲 還有惜別的海岸
月暗暝碼頭邊 海鳥亂阮的心
面對將來 成功返來

大甲媽祖廟 關子嶺洗溫泉
內門宋江陣走找古早的感動
夜深人靜時陣 戀戀不捨來分開
請君保重 期待再相逢

熱情的島嶼 豐盛的路邊攤
廟口在扮戲還有惜別的海岸
月暗暝碼頭邊 海鳥亂阮的心
面對將來 成功返來
面對將來 自由自在
面對將來 Good night Taiwan!


       第三首是滅火器的"晚安台灣", 一樣的歌名, 卻與濁水溪公社的曲子完全不同的風情, 更貼近最近幾年的心情. 這塊土地有好多事令人煩惱, 尤其強權在一堂虎視眈眈, 還有一群胳臂向外彎的自己人, 感覺真是內外夾攻, 不知這個坎是否能夠順利跨過去.  滑過facebook, blogger的文章, 有時一篇都不想點進去, 台灣呀台灣呀, 你怎麼那麼不爭氣? 但即使有這麼多不好的事情在發生, 又不到全然絕望的地步,  偶爾小小的勝利與前進, 又讓人重燃勇氣. 

在這個安靜的晚上 我知道你有心事睡不著
想著你的過去 受盡凌遲 甘苦很多年

在這個安靜的晚上 我知道你有心事睡不著
想著你的過去 受盡凌遲 甘苦很多年
在這個安靜的晚上 我知道你有心事睡不著
煩惱你的未來該向哪去 幸福在哪裡

啊~啊 黑暗他總會過去
太陽一出來仍然會是好天氣
你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啊~啊 天公伯總會保庇
太陽一出來仍然會是好天氣
願你順遂台灣

啊~啊 黑暗他總會過去
太陽一出來仍然會是好天氣
你有一個美麗的名字
啊~啊 天公伯總會保庇
太陽一出來仍然會是好天氣
願你平安台灣
願你順遂台灣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MINEBOOK掘冊--地下鐵事件

       這本書是沙林毒氣事件之後, 村上春樹訪問受害者的採訪記錄. 每一篇文章都有固定的形式, 前言是受害者的背景介紹, 主文是以受害者的視角來描述事件發生的經過, 與事發之後的心得. 由於每篇採訪記錄都各自獨立, 很容易中斷閱讀, 有一陣子是我捷運上的隨身讀物(覺得自己有病, 明明既視感超強的), 斷斷續續的看著, 最近終於看完了. 毒氣事件共有五組人同時在五條地鐵線犯案,  所以採訪記錄也分成五個章節, 每一章的前面是犯人的背景與犯案過程, 這五段類似法院供述的犯人自白帶給我很大的震憾感, 這些人在入教之前無雍置疑都是社會裡的知識份子, 有醫生, 有大學生, 有良好的工作, 家庭生活也不乏關愛, 但他們卻接受麻原彰晃的指示, 進行無差別的毒氣攻擊. 他們的知識水準絕對明白沙林毒氣所造成的傷害, 也在自述裡面有提及被任命時, 心頭一緊的糾結; 犯案前步下地鐵時的動搖, 心想”就這樣走出車站外面該有多好"; 逃亡時隨身攜帶小小的佛壇, 為了那些在事件中失去生命的人們. 然而即便如此, 他們還是在有自我意識的驅使下犯案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與動機, 真的讓我很不了解與很想了解, 不過這本書沒有機會訪問犯人. 


        村上春樹在書的後面, 寫了一篇相當精采的後序, 跟我的想法相當接近. 最近匆匆槍決了鄭捷, 讓我心裡不是很舒服, 不是因為我贊成廢死, 而是我們選擇了一條最輕鬆的路, 而斷決了探究這個”瘋狂”背後可能的原因. 我們視自己是”正常”, 視鄭捷是”異常”, 於是我們將鄭捷犯案當作是與自己無關的事, 當作是難以理解, 不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的畸形東西,  但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 某些東西滋養了鄭捷內心黑暗的成份, 而這些東西也有可能進到我們心中不是嗎? 鄭捷自白說一直都很想自殺, 但因為沒有勇氣, 所以透過殺人被判死刑, 才能趕快結束這一生. 在台南犯下隨機殺童案的曾文欽也曾作過類似的自述: 想自殺才殺人, 之前自殺多次都沒有成功. 關於曾文欽, 胡慕晴寫過一篇非常精采的文章http://gaea-choas.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6.html,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 我也被媒導誤導, 以為他是一個想吃免費牢飯的人, 但看了文章後, 卻讓我想哭. 在曾文欽的姑姑記憶裡, 曾文欽怕黑, 寡言, 想過他會自殺, 但從沒想過他會殺人. 他們在自己的封閉世界裡建構某種觀點, 來解釋自己的行為, 自己的遭遇, 並試圖提出解決的方法, 我們都說太荒唐了, 怎麼可以做出這麼可怕的事, 但在我們”正常的體系”裡, 也沒有提供能夠有效驅逐這些荒唐想法的正面力量, 與能夠對抗的價值觀, 不是嗎? 這是最近這幾件隨機殺人事件, 讓我最不安的原因.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055

美麗島

       第一次聽到美麗島是巴奈的歌聲, 馬世芳的文章, 介紹李雙澤這個人. 當年輕人都時興背著吉他, 唱著風行全世界的英文民歌, 他跳上淡江大學的表演講台上, 問台下的人:為什麼我們不唱自己的語言的歌? 不唱自己寫的歌? 李雙澤不僅拋出問題, 也身體力行, 在他創作的幾首歌裡, 流傳的最廣的就是這首"美麗島", 可惜他在28歲就因為拯救溺水的遊客, 結果淹死了. 
       美麗島的歌詞改編自台灣的女詩人陳秀喜的詩, 原詩是:

形如搖籃的美麗島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恆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香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吹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恆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但因為句子長短不一, 不適合拿來唱歌, 梁景峰重新編排, 並加上一些新句子, 例如來自"台灣通史"序中的"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歌詞變成: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 照耀著高山和田野
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 水牛 稻米 香蕉 玉蘭花

       而巴奈的版本不只有普通話, 還有台語版本, 據說是長老教會幫忙填的歌詞

晟咱大漢的美麗島 親像老母溫暖疼惜
歷代的祖先注目在看 看咱怎樣續接裀腳步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毋通袂記 毋通袂記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殷勤開墾 殷勤打拼

海水清清的太平洋 圍著這苦難的美麗島
雖然日光遍照土地 光照高山溪水佮田園
這尼女隋的鄉土是咱所有 祖先開墾 上天賞賜
土地有生出豐富的土產 水牛 稻 仔 香蕉 玉蘭花

       這首歌曾經因為歌誦台灣島, 而被國民黨認為有"具有台獨意識"而成為禁歌, 埋藏了很多很多年後, 如今卻成了新總統就職典禮上的壓軸全場大合唱,  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台灣本土意識終於成為主流.  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裡的配樂, 重新找一群年輕人重唱了這首歌, 是我非常喜歡的版本, 裡面的一句台詞"你先睡, 睡一覺起來之後, 台灣就不一樣了"讓我濕了眼眶, 很多時候, 我都在想像那個時刻, 想像有一天我們不會再被他國威脅, 可以坦蕩驕傲的說:台灣 是我的國家, 但我心裡明白, 那是不踏實的, 當這個土地上還有另外一群人在追尋不一樣的國家認同時, 離"台灣獨立"就還有如距離月球一樣遙遠的距離. 小英的新政府背負許多的期待, 其中也包含我的. 但人民對於改革的人總是苛刻, 但改革的成果不如預期美好, 人民很容易回頭想像保留原狀是不是比較好, 這是保守傳統派總是能再重新佔上風的緣故. 但只有跨出去, 才能機會展開新局面, 比起在大鍋裡動彈不得, 緩緩被加溫, 邁向死亡, 我期待改變.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v.s.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



       最近接連看了兩本關於經濟的書:”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與”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 後者從經濟指標的源起開始說明, 赫然發現這些統計指標的發展還不到百年歷史, 卻在現在的國家成為左右政策的重要依據, 認真想起來, 就覺得是件可怕的事. 編製GDP的方法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就已經訂好, 自此也沒有太大的變更, 然而這世界卻已經變得太多, 人們對數據有莫名的信心, 認為數字不可能說謊,  只要能量度的事物, 就能控制或改變,  結果專家確信自己的知識正確無誤, 人民卻感覺現實生活根本不是數據顯示的那樣. 明明找不到工作, 卻不算是失業, 因為在失業率統計裡面, 你必須在統計的時間裡曾是勞動力的一份子, 然後失去工作, 不然充其量你只能算是一個”失望勞工”. 經濟指標源於物質還不充足的時代, 因此藉由統計生產與消費的數字來估計經濟力, 但以消費拉動成長的經濟體系怎麼可能無止盡的成長下去呢? 首先就會面臨資源不足的困境, 而邊際遞減的效應也讓經濟成長所應帶來的滿足感大大降低. 全世界的政府與人民一邊被”經濟只能往上成長, 不能往下掉”的焦慮所困, 一邊被根本還未充份驗證過, 可以用來提升經濟的疏困方案所綁架, 做不需要的建設, 印不需要的鈔票, 結果大家一陣窮忙, 回頭一看全是一場空. 

       回到最初的起點, 為什麼政府要追求經濟成長? 因為經濟成長能帶來工作機會, 充份就業能穩定社會. 因此對政府來說, 最重要的目標是社會的安定, 經濟成長只是一個手段, 如果GDP成長, 但產業外移, 房價飆漲, 貧富差距拉大, 根本就與原本的目標背道而馳, 但現在的政府似乎完全忘了原本的目標, 反而被”經濟成長”牽著鼻子走, 更慘的是, 用來指示經濟有沒有成長的指標根本過時, 全球化的生產鏈使apple的iphone成為中國工廠的出口, 美國市場的進口品, 提供各式免費服務的網路產業根本無法估算產值, 不在GDP的統計裡面, 這樣的指標真的能提供政策的方向嗎? 對個人而言, 一個富足的生活不只是物質上而已, 還包括社會與心理的面向, 一份有貢獻的工作, 免於疾病, 對於社群有參與感, 歸屬感與信任感, 有能力過健康的生活等, 而且不只是自己的富足而已, 別人也可以得到生活富足才行. 所以我們不會為了獲利, 而雇用童工; 不會為了省錢, 就恣意破壞生態; 不會為了這一代的享受, 而耗盡下一代的資源. 我們理應如此, 卻一再的漸行漸遠. 

http://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57_249193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身為職業小說家

        既然書名都已經叫作"身為職業小說家", 自然就是春樹先生從自身角度, 來討論身為小說家的種種. 村上春樹怎麼成為一個作家, 應該是個書迷都耳熟能詳的故事: 二十九歲的某一天去看養樂多的棒球賽, 在晴朗的天空下, 當場上的選手擊出一支漂亮的安打時, 忽然有了一個念頭: 也許我可以寫小說. 剛開始的時候, 爵士酒吧還未結束經營, 只能在晚上關門以後, 伏在廚房桌上, 緩慢的寫出"聽風的歌", 結果得了群像新人獎, 正式出道. 為什麼會對"二十九歲"這麼印象深刻呢? 因為它曾是一個勉勵我的指標: 村上春樹到了二十九歲才正式展開他的小說家人生, 我還有時間! 當然, 轉眼間, 早就不知過了二十九歲多少年, 我還是一樣, 大半的時間做著"鏟雪"工作, 這是他在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裡的比喻: 工作如同鏟雪一般, 每天把雪鏟出一條道路, 隔天早上醒來一看, 道路又被雪重新覆蓋, 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對於這個比喻, 我一直深有共鳴, 一定得是鏟雪, 不能是掘土, 不能是推石上山坡, 鏟雪才有那種徹底徒勞無功的感覺. 

       村上春樹的文字很容易辯認, 當然還得搭配賴明珠的翻譯才行, 我曾經看過不是賴明珠翻的村上春樹的訪問稿, 即使文句旁邊一樣附上黑點, 還是有種說不上來的不對味, 感謝時報多年的堅持, 維持村上春樹小說翻譯的統一. 這本書裡面, 春樹先生講到什麼是風格與原創性, 他以為有三個要素 (1) 只要看一眼或聽一下, 就能大致能理解是那個人的作品 (2) 此人的作品必須憑著自己的力量升級改進, 隨著時間經過, 風格也必須成長 (3) 隨著時間經過, 必須能讓人們的精神吸收, 成為後世表演者的引用來源. 當然並非一定要同時具備所有項目, 有時候(1)還會與(2)有小小的衝突, 持續創作類似的作品, 究竟會被說成是擁有個人特色, 還是被說成原地踏步, 真的很難掌握. 比如說我很喜歡保羅奧斯特的小說, 但仔細檢視每本小說的架構, 其實大多在講一個角色傳奇的經歷, 但卻沒有給我重複的感覺, 湊佳苗每本小說都是從多個視角來講同一個故事, 在精采的"告白"之後, 就開始讓人不耐. 我覺得最悲慘不是抄襲別人, 而是抄襲自己, 例如現在的周杰倫, 想想他的前幾張專輯, 他真的寫出了全新的音樂風格, 有將近五年的全盛時期, 之後就越發不忍卒睹. 春樹先生說的(2), 對於作者與觀眾都是項挑戰, 作者成長後轉變的新風格, 不見得原來的觀眾會喜歡, 可能是新風格未竟成熟, 但也有可能是觀眾沒有成長, 所以無法欣賞. 這樣說起來, Radiohead好厲害, 既做到風格成長, 也能維持作品的辨視度, 但是我覺得"愚粉"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愚粉"是: 只要是那個人的作品, 就會支持, 身為一個觀眾, 除了有自己的品味, 還要有對作者的傻氣與寬容, 隨著年紀長大, 我的傻氣少了, 沒有”就是喜歡”的堅持, 甚是可惜.

       書裡另外一段讓我心有所感的是在講"學校與體制", 村上春樹說自己並不是體制內的人, 在學校也都是在看自己的書, 但在他小的時候, 社會本身是有"伸縮性", 因此類似個人與體制對立的問題, 也被那伸縮空間吸收進去, 社會整體在動, 那動力把各種矛盾, 挫折和不滿都吞進去, 於是產生厚度, 深度和內省. 雖然年長的人愛說我們這輩是草莓族, 沒有苦過, 但我深深覺得我們這一代的辛苦不在物質上, 而在心理層面, 而整個社會卻因為成長動力減緩, 制度僵化, 反而更沒有辦法提供心理空間. "閱讀"可以很有效的提供心理空間, 就如同村上春樹所描述的: 因為讀了各式各樣的書, 視野某種程度相對化了, 書中所描述各式各樣的感情幾乎都作為自己的東西般體驗, 不再只能從自己的觀點眺望事物, 世界也變得較為立體與帶有彈性. 但可惜的是, 我們這一代的閱讀體驗正在轉變中, 很容易變得支離破碎, 曾經能夠提供視角與深度的新聞還未找到它們轉型的立足點, 紙本出版品據說逐年在減少, 網路平台上的內容大多還是走輕薄風, 我們看似在社群網路上找到心理空間, 能夠在上面展現自己, 不管是照片, 還是文字, 還是交友圈, 但是否能和"閱讀"一樣, 消化矛盾, 跳離自己的觀點, 卻還是成效有限.


       書裡最後一段是村上春樹到國外文壇闖蕩的歷程. 以"挪威的森林"暢銷的程度, 村上春樹可以一直待在日本沒有問題, 工作邀約接連不斷, 只要願意就可以擁有高收入, 但他卻在四十歲的時候, 離開日本, 到紐約從一個新人作家開始. 到了國外, “個人”擁有非常大的意義, 自己負責, 自己下決定才行. 從找翻譯, 與譯者密切溝通, 到自己檢查譯稿, 再把譯稿帶去給經紀人, 透過經紀人賣給出版社, 一切都與美國作家無異,  但同時也有”身為日本作家的職責”, 某種程度上要盡力的接受採訪, 參加朗讀會與演講, 不透過口譯, 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很精采, 又再度提供給我一個勉勵的指標了.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351

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創意電力公司

這是皮克斯創辦人之一艾德的半自傳, 從他立志做出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開始談起, 到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購, 他如何協助迪士尼走出與皮克斯不一樣的動畫之路, 令我意外的非常好看, 並且值得一看. 

皮克斯一直是電腦動畫的第一品牌, 推出的電影幾乎部部賣座, 但有趣的是, 他不像其他世界知名品牌有個指標性人物, 例如蘋果就想到賈伯斯, 微軟就想到比爾蓋茲, 臉書就想到馬克佐伯格, 亞馬遜就想到貝佐斯, 皮克斯一直是以一個工作室的樣貌出現, 在看這本書之前, 我連艾德的名字都不知道, 看完這本書後, 我相信這是皮克斯成功的原因. 那些才華洋溢的電影不是來自一個不世出的天才的頭腦, 而是一群很努力的聰明人, 合力創造出來的成果. 艾德很誠懇的寫下他們一路遇到的問題, 思考的過程, 克服的方法, 比起彷彿天縱英才的Jobs, Musk之輩, 以一己之力決定公司的方向並且獲得成功, 艾德的經歷對我們一般人來說, 更有學習參考價值. 

在成立皮克斯之前, 艾德還經歷過兩個工作: 一個是紐約理工學院, 一個是盧卡斯電腦部門. 紐約理工學院是艾德的第一個團隊, 從一開始, 艾德就相信: 即使有被取代的風險, 還是要選擇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  雖然"雇用比自己聰明的人才"一直列在管理書的教條裡, 但真正做得到的管理人卻少之又少. 盧卡斯電影部門讓艾德脫離純學術環境, 開始學習如何說故事與製作電影, 皮克斯團隊在此時開始成形, 艾德第一次了解: 只要故事對了, 技術與視覺效果不一定要完美.
然而盧卡斯影業的財務問題, 艾德必需儘快為團隊找到買家, 不然只能關門大吉, 在這個時機, 他遇到了第三個老闆: 賈伯斯. 賈伯斯用五百萬從盧卡斯影業手中買下了製圖部門, 從此皮克斯誕生.

在皮克斯成立初期, 艾德描述第一個難題就是找出與賈伯斯的相處之道, 他從來不諱言擔心賈伯斯的強勢, 艾德的比喻很有趣: 就像海豚的迴聲定位來了解周遭環境, 賈伯斯利用語出驚人來觀察你是否有勇氣反駁他與捍衛自己的想法. 艾德最後找到與賈伯斯的相處之道: 如果意見分歧, 他會說明理由, 賈伯斯經常會駁倒他的論點, 所以他會花一個星整理想法, 再回去解釋一遍, 他可能會再駁倒, 但是艾德會繼續回去解釋, 直到以下三種情況中的一個發生: 第一種情況, 賈伯斯會說”我明白了”, 給他要的東西. 第二種情況, 艾德會發現賈伯斯是對的而停止遊說. 或是第三種情況, 爭辯沒有結論, 艾德會直接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如果出現第三種情況, 賈伯斯也不會質疑他, 他雖然堅持己見, 但尊重熱情, 他顯然認為如果一個人那麼相信一件事, 這件事就不會完全是錯的. 透過艾德的側寫, 賈伯斯比其他本自傳更為人性化,

在與盧卡斯影業的交易成立之後, 他擁著艾德說"無論發生什麼事, 我們都要忠於對方", 被自己創立的蘋果掃地出門, 顯然讓賈伯斯受傷甚深. 他的遠見也一再幫助皮克斯站穩腳步: 與迪士尼談判, 接受迪士尼的投資, 但保有技術, 並且在第一部動畫上映之前, 幫助皮克斯上市. 在第一部電影"玩具總動員"大賣之後, 艾德終於不用再擔心自己可能失業, 皮克斯可能要關門, 然而這僅僅是第一個難關而已.

一開始迪士尼要求"玩具總動員2"直接發行錄影帶, 但艾德很快就發現這與皮克斯的文化相衝, 團隊不知道如何降低標準, 製作"玩具總動員2"的團隊也不願被視為B級, 推出平庸的作品. 在這部動畫的製作過程中, 艾德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 點子來自於人, 因此, 人比點子重要. 把平庸的點子交給優秀的團隊, 他們或是修改, 或是拋棄, 另外想出更好的點子. 而好的人不僅只是最聰明的人, 而是可以引發合適化學反應的一群團隊. 要有好的化學作用, 超越階級的坦率非常重要, 透過有建設性的真誠建議, 團隊才有辦法建立信任, 拋棄無謂的防衛心. 很多人不喜歡失敗, 因為失敗表示你懈怠或是不夠聰明, 表面上拒絕失敗, 避免犯錯是崇高的目標, 但實際上過度思考只是讓團隊原地踏步, 並且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更難掙脫, 無法當機立斷更換方向,  主管的責任不是預防風險, 而是建立從挫折恢復的能力.

當公司越來越大, 面臨的挑戰是野獸與醜寶寶的平衡.  野獸指的是規模龐大的團隊, 需要不停的餵食材料和資源, 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成了最重要的任務, 簡化過程或增加產能代替終極目標, 大家以為自己在做對的事, 但其實已經偏離方向. 醜寶寶是新的點子或作品, 他們往往不成熟, 脆弱, 也不完整, 看不出潛力, 這些是需要保護的部份, 野獸不是壞東西, 但一直複製證實能賺錢的點子, 只會扼殺醜寶寶的養份, 主管需要刻意保護未來, 支持挑戰系統的人. 新的點子往往帶來未知與混亂, 但未知不是敵人, 面對未知, 放開過去的做法, 才能帶來靈感與創意. 而創意也不是所謂的靈機一動, 百米衝刺, 反而像是馬拉松,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遇到哪些問題, 也不是隨時知道該怎麼做, 但只要避免發狂的急著找出口, 尋著一點光, 慢慢向前移動, 突然之間, 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出了隧道, 站在明亮的陽光下. 有時候甚至發現, 眼前出現的這片新大陸也不是原來的目的地, 而是嶄新的處女地,那也很好.

艾德鼓勵皮克斯的主管要"堅持初衷, 輕持目標", 保持開放的心胸, 隨著取得的新訊息而改變目標, 只要初衷與價值觀保持不變. 艾德的下一個挑戰是賈伯斯決定要把皮克斯賣給迪士尼, 因為迪士尼的行銷與打造週邊商品的能力, 能夠幫助皮克斯站上更大更堅固的舞台. 但是迪士尼也有自己歷史悠久的動畫部門, 要如何讓兩間工作室能能夠平等獨立的發展? 首先艾德堅守任何一間工作室都不會參與對方的製作工作, 除了避免制度上的問題以外,  也是為了讓兩邊的員工能夠獨立生存, 解決自己的問題. 再來艾德得打破迪士尼之前過度重視不要犯錯的文化, 相較於列出實現目標的"完美"路線, 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實現這些目標上, 停止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不如沿路調整, 保持彈性, 邊走邊想. 事實證明, 拔除令人窒息的監督文化以後, 迪士尼的創意源源不絕, 接連推出"魔髮奇緣", "無敵破壞王", "冰雪奇緣"都票房亮眼, 走出與皮克斯不同的成功之路. 

看完書後. 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經驗, 我自己本來就是就是"邊做邊修正"的忠實信徒, 我總是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能力超強, 而是相信所有的問題都有相應之道, 也許現在我只想得出方法A, 但隨著新資訊的累積, 也許較好的方法B就會出現. 但我有時會懷疑自己沒有掌握終極目標, 只是想辦法出隧道而已, 所以"輕持目標"是容易的, 但"堅持初衷"才是困難的部份.

關於"創造容許犯錯的團隊", 最困難的部份則是建立能夠互相坦白的信任, 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表現的像白癡, 在主管面前總是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為了讓團隊了解他們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責任, 有時候主管要忍著出手, 對於團隊提出的點子, 要刻意呵護, 找出好的部份大加讚揚, 對於缺點輕聲指出, 如此往復數回, 才有機會慢慢建立默契與信任.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介入的旁觀者

        看到阿潑要出新書的時候, 心中頗為期待, 因為真的很喜歡她的前一本書"憂鬱的邊界". 可惜這本新書"介入的旁觀者"讓我很失望. 很多文章就像常見記者報導, 講一個弱勢者的故事, 然後以提問做結尾. 作者以前時常以人類學家為志, 記者與人類學家同樣以記錄觀察報導人類行為社會為主,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 人類學家能夠以一個更高更廣的角度來觀察這個社會, 但這本書的內容卻缺乏這樣的角度.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4_494530

魔王

春節期間, 開始趕進度, 把之前積累的新書小說們蠶食消化乾淨. 看完伊坂幸太郎的"魔王", 明明是本小說, 卻有與現實對照的既視感.

政治人物犬養直至小說結尾都還說著"政治正確"的發言, 總是請民眾自己思考, 自己做判斷, 但又不忘"提醒"民眾, 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或者說, 你確定你想的清楚嗎? 犬養總是辯才無礙, 一定是因為他對事情看得最透澈的緣故吧, 人們忍不住這麼想. 問題不是犬養究竟是理想型的政治人物, 還是批著羊皮的狼,  而是只要大家盲目的攀附他的意見, 整個社會就變成一個"均質化"的社會, 開始追求"跟大家一樣", 而在大家都一樣之後, 轉而要求"他們要跟我們一樣", 不一樣的人必須要被排除, 這就是瘋狂的開始, 而魔王的目的也就完成. 哥哥的超能力是讓別人講出自己的意見, 這只是個隱喻, 對我來說, 真正的魔王卻是不用超能力, 也能讓大批民眾自發的以他的意見為意見的犬養.

書裡面提到的憲法第九條修正案, 正是日本2014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爭端, 當時我正在日本出差, 也在車站看到幾次抗議活動, 書裡面關於贊成與反對的論述頗為有趣, 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冷眼看憲法公投的弟弟的評論: 這個國家的人, 不擅長一直生氣, 一直反對, 就算第一次鬧得很大, 但第二次之後就沒有興趣了, 不管什麼事情,  也許一開始會受到眾人矚目, 媒體也蠢蠢欲動, 但是只要一旦通過, 大家的情緒就會突然降溫, 彌漫著疲態. 所以如果我是政治人物, 我就會這麼做. 剛開始不要進行大幅修正, 不過就算只有一點修改,  應該還是會引起大騷動, 媒體會整天討論這件事, 也會有學者發表各種意見, 但憲法會改成. 重要的在後頭, 只要看準時機繼續修改條文, 不管是抗拒, 憤怒甚至是反對運動, 都不會持續進行了. 因為一旦成為既定事實, 大家就沒有力氣和心情去反抗了. 真是太過一針見血了,

想想服貿時攻佔立法院的革命, 再到貨貿的毫無動靜, 如果政治人物沉得住氣, 靠著這路數, 他們真的可以達成各種他們想要完成的目標吧. 書裡面舉的另一個例子也時常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某市要為雕像命名, 市長想以自己孫女為名, 但怕落人口實, 還是舉辦了市民投票, 支持市長的人自然團結一致, 票數集中, 其他主長"反對以市長孫女為名"的人卻各投各的票, 結果市長還是如願以孫女為名, 加上符合程序, 反對的聲音也小了. 這是政治很不利眾眾的原因之一, 民眾即使反對當權者, 也常因為立量分散, 而落得"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的結果, 而要推翻通過程序加持的規矩會更為困難, 大家都在社會化的過程, 植入"要遵守規矩"的意識, "為什麼要暴動? 暴力是不好的!", "你進來之前, 規矩就已經訂下了, 如果你不想要遵守規定, 就不要進來呀?", 隱藏在規矩之後的不公義更難被看見, 被討論.

就像過年期間, 在香港發生的旺角抗爭, 如果你只看到"小販本來就不可以在那處營業"就判定是非, 就無法更進一步討論小販在地價租金節節飆升的情況下, 幾無容身之處的問題, 也不會思考抗爭是否已達到警察非得鳴槍的程度, 當然更不會注意到隔日有學民思潮的學生遭到非法搜索與逮補的消息.

這幾年越發看清民主政治的真面目, 雖然號稱以民為主, 但人民其實是弱勢的一方, 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要顧, 又要考慮"搭便車"的無效率(抗爭的成功通常是全民共享, 無法避免讓之前沒有參與, 甚至落井下石的人享受不到), 再加上政府原本就有許許多的手法在體制內贏過人民, 無怪乎村上春樹會說: 在高大的牆與雞蛋之間, 無論高牆多麼的正確, 雞蛋多麼的錯, 我永遠站在雞蛋那一方.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5_1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