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去台東走了一遭, 第一次來到都蘭, 很意外我居然一再一再的錯過這個美麗的地方. 在小青的引介之下, 我認識了都蘭鼻, 認識了陳明才, 成為這趟旅行最深遠的迴響.
"鼻"代表突出海岸的海岬, 都蘭鼻以非常平整的姿態深入太平洋, 是阿美族人的聖地, 舉行海祭的地方. 整個旅途中, 我從各種角度欣賞她, 從杉原的海灘看她, 從都蘭山看她, 從加路蘭看她, 都蘭鼻溫柔的環抱杉原海灣, 整片海灣波光粼粼, 令我目炫神迷.
前往都蘭鼻,是從台11的一條岔路進去, 岔路旁有個聚會所, 不過小青說, 那是假的, 是縣政府蓋的, 真的為族人所使用的聚會所在海岸邊. 這條岔路在某個工地前嘎然而止. 據說工地以後會變成漂流木藝術館, 不過現在仍是一片雜亂. 這條路斷的這麼突然, 不明所以開車進來的人不免咒罵兩句, 掉頭離去. 但知道故事的人會明白這條斷路是用一個年輕的生命所換得, 多麼不容易.
柏油路旁有小路可以通向海岸, 海岸邊果真另有一個立有"守護傳統領域"的聚會所, 而在聚會所不遠處, 立有一根巨木, 可能被雷劈過, 巨木的半側已焦黑, 沒有任何署名, 這是陳明才的紀念碑. 在2003年8月29日, 陳明才留下一個背包, 一封遺書, 在都蘭鼻跳海自殺, 遺書的標題正是"天祐都蘭鼻"! 當年政府通過BOT案, 委託福華飯店在此興建度假飯店, 柏油路打算一路開到飯店門口, 迎接絡繹不絕的旅客. 陳明才的死終於引起一連串的行動與抗爭, BOT案中止. 陳明才不是阿美族人, 他是一個劇場藝術家, 他投入都蘭的劇場發展工作, 協助興東糖廠轉型為藝術園區, 他參加都蘭鼻開發案的公聽會, 為了保護環境東奔西走, 最後驟然結束在這場未竟的抗爭. 他的好友林靖傑在電影"最遙遠的距離"結束後浮現了一段話"獻給陳明才",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看完電影後想要上網查一下"陳明才"這個名字, 而當他們查了以後, 勢必會看到"天祐都蘭鼻"這件令人鼻酸的犧牲, 而會不會其中有些人因此決心多關心台灣東海岸正在發生的一連串圖利財團的的BOT案, 希望如此.
這趟旅程結束時, 我買了一張陳明才紀念碑的明信片, 我會把它放在書桌前, 提醒自己, 要關心這塊土地, 要有所行動, 因為沒有任何行動, 其實已經表達了相反的立場, 即使你的本意並非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