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為什麼反對服貿協議?

       那天朋友問我, 究竟反服貿是因為服貿本身的問題, 還是因為反中? 我原本想以純經濟的角度來說服他, 但回家思考過後, 覺得服貿真的不僅僅只是經濟問題, 還有更深的政治問題.

       以純經濟學的角度, 自由貿易下, 大家各做自己擅長的事, 就能在各產業提供最好的價錢給消費者, 是再好不過的. 但自由貿易是個理想的模型, 在現行的世界始終沒有辦法全面施行, 一來一個國家如果在某個產業上全面受制於其他國家, 是非常危險的事, 也容易產生動盪. 二來國家的人民應該可以從事各種產業, 例如不能因為國家在3C產業是強項, 就全國人民都轉去做3C產品,  想做農夫的人在完全的自由貿易下連維生都沒有辦法, 所以國家要給相對弱勢的產業給予補助或是類似關稅的屏障. 服貿的問題在於台灣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太過懸殊, 台灣想以現行的優勢產業去中國賺錢, 而開放其他產業給中國, 但是除非台灣能在優勢產業賺回當初讓利的其他產業, 不然當中國在當初的優勢產業超過台灣時, 台灣就面臨雙輸的局面. 

      以醫療為例, 現在台灣的醫療優於中國, 想要前進中國開設醫院賺更多的錢, 然而以從業者的分析, 卻是看得到吃不到的生意. 簡單整理如下: 
高資本額光以地區醫院為例, 就需5000人民弊資本額
高行政費用(1) 每一科都要申請許可
(2) 醫療器材需要申請許可
招不到醫生(1) 搶不到優秀的中國醫生(大型的公立醫院吸走大部份的人才)
(2) 台灣醫生只有"短期行醫執照"
重稅在中國醫院同於營利機構, 需抽取33%的營業稅與其他各項稅目
在這些條件之下, 有機會賺得到錢的只有財團醫院. 而台灣卻有可能因為相對的讓利 "(1) 中資可以入股台灣醫院, 上限擔任董事席次1/3席, 持股與投入金額無上限 (2) 醫療用品租賃無限止", 中資注入, 收購經營不擅的醫院, 轉為營利科別, 壟斷醫療用品租賃市場, 使台資醫院沒有議價能力, 再甚者引上陸資藥廠, 上下一條龍, 台灣原本搖搖欲墜的健保加速破產. 

      就如同"一位企業主眼中的服貿"一文所分享, 服貿開放後, 當然有人賺得到錢, 就是那些原本就有資產的人, 他們高興的獲利了結, 但對大部份的中產階級來說, 初期而言, 或許沒什麼感覺, 就是從台灣老闆換成中國老闆, 說不定還感覺工作機會變多了, 但長期而言, 中產階級就會發現中資砸著錢所設下的高門坎, 像是恨天高的房價與規模經濟, 使你這輩子永無翻身機會. 主管階級也都是中國人, 就像現在香港的金融業, 本土的人繼續做著吃不飽也餓不死也上不去的工作. 

       以上發展還是指中國對台灣沒有任何惡意的前提下推論, 然而如果把政治面考慮進來, 情況會更加不堪. 中國的目標就是統一台灣. 面對想賺錢的對手, 還有辦法推論對手的策略. 但是面對有雄厚資本甚至是不想賺錢的對手, 是最可怕的. 媒體被中資壟斷的惡果我們已嘗到, 所謂的第四權早已空有其名, 難道非要搞到像香港那樣喋血事件, 我們才知道害怕嗎? 就算沒有開放出版業, 但被中資壟斷的印刷業與通路掐住出版的上下游, 真的還能夠自由出版嗎? 如果中國老闆要求員工用簡體書寫, 員工能拒絕嗎?  當台灣大部份企業主都換成中國老闆, 要求政策傾中, 民代立委能說不嗎? 或者說明白點, 還選得出能保護台灣利益的民意代表嗎? 台灣主權與民主制度名存實亡, 這就是中國不費一兵一卒, 買斷台灣的策略. 國與國之間的談判要很小心, 尤其是面對一個對我們懷有惡意, 或者說是目的的國家更是如此!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正確的角度。若是挑錯角度辯論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