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族: 我們不是homeless, 我們是houseless
《游牧人生》是今年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這部電影改編自這本同名報導書籍. 所謂的游牧族就是以車為家的人, 作者三年來跟著這些游牧族, 訪問他們, 參加他們的活動, 甚至最後她也住到車上去, 真正體驗他們的生活.
這些游牧族各有各的背景, 有的人是退伍軍人, 因為創傷症候群, 只有住在狹小的空間裡, 才能感覺到安全感. 有的人一輩子都在同一家工廠工作, 住在工廠分配的宿舍裡, 因為工廠結束營業, 不止工作沒了, 住的地方也沒了. 有的人因為一場離婚而變得一無所有, 有的人在金融海嘯裡失去一輩子的積蓄. 他們因為各自的原因捨棄了固定的居所, 他們搬進車裡, 住在車裡, 他們逐工作而居, 也逐天氣而居. 因為車子無法抵抗寒冬, 當溫度逐漸降低, 大雪將至的時候, 他們就會像候鳥一樣遷徙到溫暖的地方. 在電影裡面, 女主角在超市裡面巧遇以前的朋友, 朋友的小孩問她「你是homeless嗎? 」, 她回答「不是, 我是houseless.」我覺得這是游牧族最精準的定義.
住在車裡也是種生活方式
當中文說到「無家可歸」的時候,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游民. 但這群游牧族與游民不同, 他們大部份都有中產階級的心理與外表, 持續辛勤的工作來維持生活所需, 有的人還保有健身房的會員, 好有固定洗澡的地方, 他們將外表打理的與一般住在房子裡的人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也並非被家人拋棄, 孤苦無依, 當真的有需要的時候, 他們還是有家可歸, 但大部份的時候, 他們都更樂意自立更生. 游牧族裡很多都是銀髮族, 當年紀超過一定歲數後, 在就業市場上就越來越不吃香, 當退休金不足維生的時候, 他們就必須選擇縮減開支, 而最大筆的開支就是房子, 原本一個月上千美金的房租或是房貸轉換成一台車的停車費, 就能夠大大減少花費.
搬進車子居住說起來容易, 執行起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游牧人鮑勃·威爾斯就創立了一個網站, 教大家怎麼在車子裡住得「像個人」. 想像一下, 你處在一個伸長手就可以碰觸在四周牆壁的空間裡, 你該怎麼規劃生活動線? 你睡覺的時候與你醒著的時候, 東西應該怎麼收納? 哪些是生活必需品? 怎麼上廁所?有的人的車子只是普通的箱形車, 甚至是房車, 沒有污水與衛生設備, 要用更原始的方式來處理大小便, 而這個設備可能還需要成為日常的家具, 例如拿來當桌子或椅子. 我光用想像的就知道一定很辛苦, 更何況是上了年紀的人, 但游牧族卻願意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 沒有向現實屈服, 他們自比像是美國當年開墾的先民, 當年的先民駕的是馬車, 他們則是開車, 在這塊大陸上努力生活, 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生命的韌性.
游牧族的工作
佔游牧族生活裡很大一部份是工作, 在看這本書之前, 我都不知道原來這麼多工作可能都是由游牧族擔任. 例如運動比賽會場上的收票人員或是販賣食物的工作人員, 還有各國家公園或州立公園的營地管理員, 美國的公園大部份都會開放露營, 政府會將這些露營地的管理工作外包給民營公司, 營地管理員會負責管理營地登記, 清理營地, 維持廁所的乾淨, 倒垃圾, 清除路徑上的樹枝等等, 工作並不輕鬆, 而且收入常常隨著露營人數變化, 如果露營人數不如預期, 營地管理公司就不願意支付完整的工作時數, 如果露營人數爆滿, 工作時數往往爆增卻沒有加班費.
亞馬遜疆屍
亞馬遜也看準了游牧族的工作力, 每年年末是亞馬遜電商的出貨高峰期, 很多人都會趁著感恩節聖誕節特賣瘋狂購物, 所以需要增加很多臨時倉庫揀貨員, 這個工作極其辛苦, 亞馬遜的倉庫是數十個足球場大, 倉庫揀貨員要不停的在倉庫裡面走來走去搬貨, 掃描, 上架, 勞力相當密集, 很多人做個幾天, 可能就因為不停掃描而手腕痛, 不停彎腰搬貨而腰痛, 每天走超過20公里而腳痛, 亞馬遜無限量提供止痛藥, 來減緩工人的疼痛與疲勞. 這麼辛苦的工作, 為什麼還讓游牧族趨之若騖呢? 除了薪水比一般工作時薪高以外, 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待在溫暖甚至可以說是高溫的倉庫裡, 是游牧族的避冬良方. 而亞馬遜願意把這些臨時工作開放給較高齡的游牧族, 是因為僱用高齡者可以抵稅. 亞馬遜的工作環境一向為人詬病, 它會嚴格監控掃描貨品的效率, 每掃一個貨品, 螢幕上就會顯示倒數計時的讀秒畫面, 來指示工人掃描下一個貨品, 吃飯的時間只有半小時, 上廁所的時間也有限制. 游牧族都自嘲是亞馬遜疆屍, 要拋棄身為一個人的所有感受, 痛覺與自尊, 努力衝刺, 撐過這地獄的三個月, 就可以好好休息, 當其他人過完聖誕節與新年假期時, 才正是游牧族放假的開始.
聰明是天賦, 但善良是選擇
書中有個游牧人琳達梅伊讓我印象深刻. 六十歲的她一直有個夢想, 是蓋一個「地球方舟」, 一種用瓶瓶罐罐, 輪胎等廢棄物所蓋出來的住所, 這個建物用太陽能發電, 收集雨水雪水做為住所用水, 擺脫所有的政府的公共設施, 達到真正的自給自足. 在書的最後, 她真的買了一塊地, 準備實現夢想. 儘管這塊地在普通人眼中可能不過是塊貧瘠的沙漠地, 但卻是琳達的夢想之地. 有人可能會覺得像游牧族這樣居無定所代表一種失敗, 但我覺得還保有夢想的琳達說不定比很多人都還要活得滿足, 很多人即使有很好的工作, 住很好的房子, 但還是常常覺得空虛, 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為何而努力, 覺得自己沒有夢想, 活得像條鹹魚.
琳達因為自己的經歷, 對不幸落難的人特別有同情心, 以前工作的地方, 如果晚上有人來打地鋪過夜, 她也會大方接納. 本書的作者剛開始追蹤游牧族時, 也得到她許多溫暖的照顧, 這樣的心胸真的讓我很佩服, 她擁有的不多, 但並沒有讓她的心理也變得貧脊, 她還是非常樂於幫助人, 勇於去想像自己還可以做什麼. 所以人要活成什麼模樣, 其實並不取決於外在, 你擁有什麼, 而是你內心, 你想要活成什麼樣子, 你願不願意繼續相信人, 覺得拉人一把會比自己一個人成功更棒, 就像亞馬遜的總裁貝佐斯, 他奶奶跟他說的, 聰明是天賦, 但善良是選擇, 你可以決定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能力愛人就有home
游牧族的出現一方面反應了美國貧富差距的問題, 因為產業外移, 工廠倒閉, 很多小鎮從此成為了鬼城, 很多人在原來的地方住不下去, 也沒有能力搬到新發展的地區, 於是搬進了車裡. 但另外一方面游牧族也讓我感覺到美國生氣勃勃, 很樂觀的的態度, 這裡有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 在游牧族的生活方式裡面, 房子只是身外之物, 失去房子只是houseless, 但只要你還能保持對這世界的善意, 能夠溫暖的對待別人, 有能力去愛人, 你就不會是homeless, 因為有愛的人的地方就是home.
MINEBOOK掘冊: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23_105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