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MINEBOOK掘冊--極樂之邦

《極樂之邦》是本關於印度的小說, 印度這塊土地上的組成極其複雜, 不管是種族, 或是宗教. 宗教的多元性讓這裡被稱為「宗教博物館」, 行之有年的種姓制度讓社會變得更複雜. 更別提這塊土地上的國家互為世仇, 印度, 巴基斯坦, 孟加拉, 喀什米爾等等, 為什麼這塊土地這麼特別呢? 需要先從這塊土地的歷史開始了解.

印度大陸的歷史

小說裡面最早出現的蒙兀兒帝國是由蒙古人所建立, 當年的蒙古人一路西征, 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也包括印度大陸, 此時的蒙兀兒帝國官方信仰是伊斯蘭教. 接著大英帝國擊潰了蒙兀兒帝國, 殖民了這塊土地. 雖然之前蒙兀兒帝國的官方信仰是伊斯蘭教, 但印度教的教徒卻是佔最多數. 英國一直利用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製造雙方的對立, 來維持它的政權. 以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英國國力已經無法繼續維持遠在印度洋的殖民政府, 但這塊大陸上不同信仰的人民也分化到無法組成同一個國家, 於是英屬印度解體為兩個國家, 一個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 一個是印度教為大宗的印度.

然而這條由英國殖民政府所劃定的國界非常的隨便與混亂, 例如旁遮普邦直接被一分為二, 一邊歸巴基斯坦, 一邊歸印度, 被劃進印度的穆斯林不得不逃往巴基斯坦, 而大批的印度教徒也被迫遷往新劃分的區域, 一夜之間, 原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成了別人的土地, 超過一千萬人成了難民, 五十萬人以上死於衝突. 不僅如此, 英國還留下許多懸而未決的區域, 例如喀什米爾, 孟加拉, 孟加拉地區同樣也信奉伊斯蘭教, 所以英國當時把這地區也劃進了巴基斯坦, 稱為東巴基斯坦, 但這地區與巴基斯坦完全隔絕, 中間還隔了一個印度, 後來在印度的支持下, 就獨立建國了.

喀什米爾則複雜很多, 雖然喀什米爾境內穆斯林佔多數, 但當時印度與巴基斯坦建國的時候, 統治喀什米爾的政府也想要獨立, 所以並沒有投靠有同樣的信仰的巴基斯坦, 而當巴基斯坦想要侵佔喀什米爾的時候, 喀什米爾還尋求印度的協助. 結果請進門的印度當然賴著不走, 最終喀什米爾獨立的大夢做不成, 只能加入印度. 印度承諾給喀什米爾特殊待遇, 享有憲法 370 條的保護 「允許該邦擁有自己的憲法、不同於印度的國旗,以及外交、國防及通訊事務之外的自治權」, 等同於印度的一國兩治. 而命運也如同中國的一國兩治, 印度政府一直以來不停藉各種機會蠶食黥吞喀什米爾的主權, 到了 2019 年, 印度總理莫迪直接廢除 370 條, 有大印度主義的莫迪認為這個條文只是在分裂印度, 喀什米爾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莫迪不只是大印度主義者, 還獨尊印度教, 當他擔任邦長的時候, 對於邦內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暴動坐視不管, 甚至默許印度教徒的屠殺行為. 在小說裡面, 描述了不只一場印度教徒殘殺穆斯林的暴動, 正是突顯了宗教國族主義的矛盾.

海吉拉安竺

小說分為兩個部份, 第一部份以海吉拉安竺為主角, 海吉拉是印度語中的變性者或是跨性別者, 安竺生下來就是雙性人, 有男生的陰莖也有女生的陰道, 他被家人當成男孩養大, 但他的心理認同是女性,所以長大以後就離家住到夢之宮, 一個第三性性招待所. 雖然海吉拉在印度教裡被稱為「神的新娘」, 但現實中地位卻與賤民沒有兩樣, 安竺的父親因此與他決裂, 但安竺甘之如飴, 至少在這裡, 他可以做自己, 他甚至成了夢之宮的招牌. 然而在一次朝聖之旅, 他碰上了印度教的暴動, 大批的穆斯林遭到殺害, 包括他的朋友, 他卻逃過一劫, 因為信仰印度教的暴徒認為殺了海吉拉會遭來不幸. 大難不死後的安竺決定離開夢之宮, 但身為海吉拉, 他又有哪裡可以去呢? 安竺選擇在墓地落腳. 他的家人也葬在這裡, 安竺從前的客人幫他蓋起棲身住所, 這個違章建築逐漸擴大, 有好幾個房間, 每個房間都把親族的墓碑給包圍起來, 安竺開始把房間租給一些和他一些邊緣的窮人, 大家稱呼這個地方為「天堂旅社」.

見證者蒂洛

第二部份則以蒂洛為主角, 她的母親出身於高級種姓家庭, 但後來與賤民談戀愛, 未婚生下蒂洛, 被迫把女嬰送到孤兒院. 幾個月後,蒂洛的母親與家庭斷絕關係, 去孤兒院把蒂洛領養回家, 所以她的養母其實就是她的生母, 雖然養母從未公開承認蒂洛就是她的親身女兒, 蒂洛也心照不宣的從未戳破.

也許是因為身世的關係, 蒂洛向來獨來獨往, 也不回家, 她不屬於任何一個宗教, 也不屬於任何一個階級, 或是種族. 她與來自喀什米爾的穆沙談戀愛, 穆沙的妻女在一場屠殺中喪失性命, 這場屠殺的起因是因為一輛車子壓過了一個汽水瓶, 發出爆炸的聲音, 一直暗中監視的政府軍以為有武裝份子發動攻擊, 不分青紅皂白的開始對民眾掃射, 穆沙的四歲女兒成了年紀最小的受難者, 這就是喀什米爾的現狀, 人民可能死於武裝份子的抗議活動, 也可能死於政府的高壓鎮暴, 在頻繁的暴力之下, 沒有人可以獲得勝利.

穆沙的戰爭不是蒂洛的戰爭, 她是這個荒謬戰場的見證者. 在印度政府追捕穆沙的過程中, 她目賭了無辜的人被殺害, 而這具屍體被當成穆沙, 報紙大幅報導「武裝份子指揮官遭擊斃」, 軍警聯手領了巨額獎金; 殺人如麻的上校流亡到美國尋求政治避護, 上校的老婆在文件上鉅細靡遺地描述自己曾遭受的酷刑, 全部都是上校用來刑求異議份子的手段. 上校雖然逃到美國, 卻日夜擔心喀什米爾的武裝份子會跨海報仇, 最終上校精神崩潰, 槍殺了妻子與自己的小孩再舉槍自盡; 印度情報局抓了蒂洛想要逼供穆沙的下落, 但因為蒂洛與情報局副局長是舊識, 手下不得不稍加收斂, 即使如此, 還是在審訊室上演了一場虛偽的戲碼. 情報局副局長不想自己去淌混水, 所以讓舊同學去營救蒂洛. 舊同學一直以來都跟情報局合作, 獲得許多地下情報, 因此成為知名記者, 情報局軍官見是老朋友前來, 開始討價還價, 讓記者訪問一個被俘的武裝份子, 想要一篇煽動輿論的報導作為交換. 武裝份子以為自己的故事可以讓喀什米爾的處境見報, 認真的跟記者說自己的遭遇, 殊不知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利益交換, 他的遭遇, 喀什米爾的真實處境根本無人在乎.

抗議現場

這些複雜荒謬的戲碼不僅在喀什米爾上演, 小說在第三章像攝影鏡頭一樣側寫了德里的抗議現場, 呈現印度複雜的社會狀況. 這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抗議民眾, 永遠不缺新聞話題與畫面. 正在進行絕食抗議, 高喊「終結貪腐」的老人是目前媒體最愛的寵兒, 只要有他的畫面, 收視率就會飆升, 每個想要競選總理大位的政治人物都要站在老人身邊宣示「打擊貪腐」的決心, 老人聲稱這是繼聖雄甘地之後第二次的自由抗爭; 就在反貪腐大帳篷旁有一群1984年美國化工廠毒氣化洩的受害者, 由於事件已經過去幾十年, 電視台記者早就對他們興趣缺缺. 因為毒氣的緣故, 當地生下了許多畸形兒, 現場擺了許多慘不忍睹的照片, 還有一台電視反覆播放著當年化工廠老板來到印度, 對著鏡頭揮手說「媽, 我在這裡!」.

同在這一區的還有「失蹤者之母協會」的人, 她們的孩子在喀什米爾的戰爭中失蹤, 無人聞問, 然而她們在德里一點都不受歡迎, 甚至有一些人會對她們手上的照片吐口水, 因為這些人的親人, 在喀什米爾爭取獨立的戰爭裡, 被迫離開喀什米爾, 住進難民營裡, 至今仍無家可歸. 還有一些德里的年輕人對喀什米爾的現況毫不知情, 討論著「哇, 喀什米爾耶, 聽說那裡美極了, 真想找一天去那裡玩, 現在應該會都恢復正常了吧?! 」這些母親的表情木然, 心想一定有什麼平行宇宙吧. 現場雖然一直有個聲音反覆喊著「媽, 我在這裡, 我在這裡」, 令人覺得毛骨悚然, 好在喀什米爾講的語言不同, 不會觸動這些母親傷痛的神經.

另外還有一個獨立抗議者, 他已經在這裡長達十一年, 他販賣他的抗議小冊子, 小冊子的內容定期更新, 還會幫忙宣導無法來現場抗議的人的訴求, 小冊子大約每個月能夠賣出三, 四本, 由於他長期絕食, 基本需求極低, 身邊的人群來來去去, 他倒是一直堅持下來, 成為這個抗議現場不變的風景.

殊途同歸

蒂洛最後也來到了天堂旅社, 這裡聚集了各式各樣的人, 有安竺以前夢之宮的姐妹, 有棄嬰, 她的媽媽是印度的共產份子, 被警察輪暴之後懷孕, 原本想在生產之後殺了小孩, 但決定把女嬰留給這群好心人, 蒂洛與安竺成了她的媽媽; 有假裝自己是穆斯林的賤民印度教徒, 他的爸爸原本以處理牛屍為生, 結果在一次索賄不成, 被警察污蔑為殺牛犯, 被把牛視為聖獸的印度教徒暴打而死, 他拋棄了自己的身份, 打算報仇, 但在天堂旅社, 他有了新的家庭, 他幫這些社會不容的人清洗屍體, 好好的裹上屍布, 用他們想要的方式下葬, 不管是印度教或是伊斯蘭教, 每個人在這裡都是被接納的, 每個人在這裡也都是自由的.

感想

這本小說透過不同的角色來呈現印度大陸的複雜度, 用安竺講性別, 用蒂洛講階級, 用穆沙講喀什米爾,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戰爭要打, 每個人都存在差異. 印度總理莫迪一直說印度只有分印度人與叛國者, 他這種忽視差別, 沒有任何包容心的態度就像當年英國殖民政府隨便分割線, 一定只會持續引發更大的混亂.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寓言故事 太陽與北風, 你越是逼人把自己的宗教認同, 種族認同脫下, 人們越是會緊緊的抱住, 就像是唯一能證明他存在的寶物一樣, 就像中國現在對香港, 新疆, 西藏做的事一樣, 一切都只會適得其反. 只有在像天堂旅社一樣的地方, 大家可以在這個地方開心做自己的時候, 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認同與連結.

MINEBOOK掘冊: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47_13876

MINEBOOK掘冊Podcas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