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喜歡Led Zippelin開始, 我常在blogger搜尋各式各樣關於搖滾樂的文章, 在youtube上面試聽文章裡面提到的音樂. 曲子聽了有感覺的話就再以此為契子, 開啟另一段搜尋. 這樣子以曲找曲, 以樂團找樂團, 以文章找文章的活動常常帶給我意外的驚喜. 例如Suede就是在這樣的搜尋過程中蹦入耳朵中, 並進一步登上喜愛的樂團的名單裡. 這樣子有趣的探險活動也有壞處, 大部份在網路上找得到有人大力稱頌的樂團要嘛作古, 要嘛解散, 畢竟能夠讓人津津樂道, 稱為經典總得先過"時間"這一關, 所以我在Suede解散之後很久才認識他們, 我並不覺得太過遺憾, 然而居然能夠在2010年等到他們復合, 在今年, 在台北聽到他們的演唱會, 是之前想都不曾想過.
Suede與Blur和Oasis在90年代堪稱是英倫三巨頭, 但我翻找高中的日記, 只發現Blur的痕跡. 記憶很鮮明, Blur的"great escape"陪伴我度過編輯畢業紀念冊的苦悶時光, 演唱會前我隨手再翻看那時候的筆記, 才赫然發現原來Suede也出現在其中, 我寫著: "聽著Blur, Suede, 悶在一個小小的空間, 一個總是聞到煙味卻不容易找到抽煙的人的地方, 聽這樣的搖滾樂, 心情才得以獲得發洩. 不知是因為太悶的關係, 還是音樂的緣故, 臉總是燒燒熱熱的". 青澀的青春哪!
演唱會前就被警告南港展覽館的音響其爛無比, 根本不是什麼辦演唱會的理想場所, 但不知為什麼邀得到大牌樂團來的主辦單位布洛克兄弟總是選在這裡. 進到演唱會場, 著實讓我有點傻眼. 南港展覽館顯然是用來提供展覽用, 而非表演. 展場沒有看台, 一片空曠, 在這片空曠的場地內, 主辦單位隔出一半就當是演唱會場. 演唱會前不知有沒有針對場地調整過喇叭, 但聽到喜歡的"Every thing will flow"中間出現麥克風與音響互相干擾的尖銳聲音讓我著實傷心, 還有該死的keyboard只要一出現, 就只有"不協調"可以形容, 讓整首曲子差點成為災難, 好在還有全場合唱, 還有主唱Brett Anderson賣力的與台下互動. 整個樂團似乎只有Brett Anderson是活生生的人, 他扭腰, 他甩麥克風, 他帶大家拍手, 明明沒有延伸台, 他還是賣力爬過音響, 好離樂迷近一點, 最後一首歌"Saturday night"甚至在台上看不到他, 因為他下台了! 這些時刻讓我感覺到: 這真的是演唱會! 是現場表演! 但當他們一首接一首, 中間沒有停頓, 沒有與台下樂迷寒喧聊天, 編曲跟CD一模一樣,又讓我覺得可惜, 現場表演最可貴的地方正是那些因為現場氣氛而創造出來的獨一無二的即興片段. 上一次聽Linkin Park, 這次聽Suede, 我始終有同樣的疑問, 為什麼明明是一個樂團, 但他們完全不介紹其他團員呢? 也沒有其他團員的獨奏時間, 就連像林憶蓮這樣的單人歌手都會在演唱會尾聲介紹擔任伴奏的樂手, 五月天不以實力取勝也有安排吉他的獨奏, 是因為語言不通, 多講無益嗎? 那麼下次, 我想到英國當地, 聽聽看他們放鬆的現場.
以最愛的"Saturday night"敬Suede, video裡的現場演唱很迷人, 這首歌正適合一邊喝啤酒, 一邊聽live band, 願復合的他們有新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