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部份的後端工程師都有使用過 postman, 它是個用來送 API request 的工具, 去年六月, postman 拿到 B 輪投資五千萬美金, 這篇 postman 創辦人 Abhinav Asthana 的訪問, 讓我們更了解這個從零到五千萬的故事.起點
一開始, postman 只是一個 side project of chrome extension, 為了解決自己碰到的問題. 所有的後端工程師都需要反覆嘗呼叫 API, 有時需要帶不同的參數, 有時是不同的環境, 第一個痛點是想要把這些分開的步驟整合在一個工具裡面, 記錄下來送過哪些 API 與參數, 第二個痛點是希望本機端的 API 測試, 參數, 與環境設定可以帶到其他電腦.Abhinav 很熱愛收到 postman 使用者的回饋, 花在上面的時間越來越多. 後來決定辭掉工作, 和兩個朋友一起來做postman, 但此時 postman 還只是個open source project, 雖然有 "donate" 按扭, 但基本上沒有辦法獲利, 所以Abhinav 做了一陣子的顧問兼職, 這樣他可以兩天做顧問賺錢, 剩下的五天專心做 postman.
有一天, 他接到 Google 的電話, 告訴他會將 postman 放到 chrome store 上的推薦 app, 他們開始感覺可以認真的考慮成立公司, 專心經營 postman, 也因為 postman 的高人氣, 開始接到投資者的電話. 雖然這中間有其他公司談過收購 postman, 成為該公司的產品之一, 或是加入其他公司, 一樣做postman的開發, 但 Abhinav 感覺自己會是最在乎 postman, 想要讓它變好的那個人, 所以決定自己成立公司.
要怎麼讓產品變成7百萬使用者的產品?
最大的轉捩點是提供collection import/export, 因為 A 使用者把 postman collection 給 B 使用者, B 使用者也會開始認識並使用 postman, 這種擴散效應非常迅速且明顯, 因此 Abhinav 開始讓 postman 朝更多協作功能發展.開了公司以後, Abhinav 更加認識使用者是怎麼使用這個產品, 因此有了更多的靈感. 例如團隊有了可以共同編輯的workspace, 當 A 編輯了新 API, 團隊裡其他組員就希望可以收到通知, 同時也有了權限控制的需求, 哪些 API 可以被哪些組員看到. 有些敏感的資料, 例如API key, 密碼只能留在本機端, 不能任意同步等.
postman 的未來
未來的世界會越來越 API 化, 不管是政府, 或是企業, 都會開放 API 讓使用者可以讀取資料. API 也給予消費者更大的彈性, 利用資料來打造更適合他們的用途.Abhinav 期待 postman 可以成為 API 的平台, 例如企業可以把他們的 API 放在 postman 平台上, 使用者可以直接使用, 可以對 API 評等, 送 issue, user case, 甚至可以 fork 出來改成自己的版本 (就像是github).
另外一個方向是打造更適合非軟體工程師也可以使用的工具, 例如記者, 他們可以利用描述性的語法來說明 API , 而 postman 可以將 API 的內容實做出來.
Reference Source:
https://changelog.com/podcast/3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