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MINEBOOK掘冊--安靜, 就是力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書的介紹:"沒辦法被誇獎,會很不好意思、沒辦法邀功、沒辦法拍桌子吵架、不好意思開口請人家幫忙、沒辦法用力行銷自己…", 驚訝的發現, 這不就是我嗎? 書名是"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 嗯?我是個內向者嗎?我從不覺得自己內向, 只是感覺自己沒有那麼喜歡社交, 但我的確符合上述的多項側寫, 因此想要多了解一下"內向者". 因為不喜歡"xx指南"類的書, 所以買了這本"安靜, 就是力量". 看完後, 有種更加了解自己的解脫感, 原來, 我真的是個內向者呀.
書的第一章從社會脈絡開始說起, 現在強調個性, 注重個人行銷的外向文化, 其實從二十世紀以後才開始流行, 在此之前, 是強調品德的文化, 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在大家面前的形象, 而是不欺暗室的本性. 在十九世紀的勵志書籍常出現的詞彙是: 責任, 努力, 榮譽, 誠實, 但這個時代則被下列詞彙取代: 吸引力, 魅力, 領導力, 說服力, 於是我們開始關切起別人眼中的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 個性放得開, 幽默風趣的外向性格就成為主流.
書中雖然還是依循著大眾熟知的"外向"與"內向"的說法, 但分類的方式並不是根據外在的表現, 主要是根據感受力, 內向者通常是高敏感度的人, 對於外在的刺激反應比較激烈, 因此常常需要內省, 思考, 獨處來消化一切. 相反的, 外向者需要較多的外在刺激才能達到相同程度的感受, 換言之, 他們可以承受更多刺激. 長時間的社交活動, 對內向者來說難以負荷, 對外向者可能剛好而已. 內向者易於對別人的感受, 產生更深的罪惡感, 例如團體內的不和諧或爭執, 因此較不喜歡競爭, 外向者卻可以在競爭的氛圍中汲取更多的動力.
外向與內向的差異來自敏感度的高度, 而生物學已找到可以左右敏感度高低的基因, 這難道是說, 性格是天生的嗎? 書中提到一個研究, 是針對成年以後兩組性格的人, 對陌生臉孔的反應. 研究證實, 即使高敏感度的人在成年以後, 發展出圓融的社交技巧, 不會明顯表現出驚惶失措的樣子, 但腦部的杏仁核的反應還是高於另一組人, 顯然, 我們會一直受到基因的影響, 但我們還是有自由意志, 來塑造自己的個性. 多數的內向者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遵從外向文化的規範, 我們可能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做的事, 可以鞤助到其他那些我真正關切的事情, 等到完成手上的工作, 我就可以變回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但如果內心獨白其實是"要成功就要變成跟本來的自己不一樣的人", 這就成了自我否定, 一直這樣生活, 很容易覺得身心俱疲.
書裡提到一種狀態, 稱為"流動". "流動"狀態是你覺得整個人完全投入某項活動的理想狀態, 你完全不會覺得無聊或者憂慮, 也不會質疑自己的能力適不適合.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流動"狀態的關鍵在於"為了活動本身"而去進行這項活動, 不是為了活動帶來的回報.我感覺 這是種專屬於內向者的美妙境界, 作者鼓勵內向者運用自己的天性, 找到流動狀態: 內向者有毅力, 願意堅持不懈去解決複雜的問題, 而且有洞察力, 可以避開圈套. 誠實面對自己的本性, 不用假裝自己是喜歡追求外在回報的人. 可以以安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透過書寫. 不用模仿外向者, 他們說得大聲, 說得快不代表他們已經想得清楚, 而衝動的話語對這世界沒有什麼助益, 內向者要學會欣賞自己的溫和的力量.
書的第四章在講內向者的吵架方式, "每次意見不合時, 內向者的聲音就越來越小聲, 越來越平淡, 情緒也慢慢抽離, 因為她想把衝突降到最低, 她不喜歡生氣, 所以她情緒上看似讓步了. 然後外向者剛好相反, 爭執的時候, 他的音量會越來越大, 越深入討論問題就越激動兇狠, 而她越退縮, 外向者就越覺得孤單, 受傷, 然後越激動", 我看了簡直點頭如搗蒜, 這正是我的心境寫照呀. 爭執的時候, 我要嘛抽離, 要嘛就是被情緒淹沒, 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常常覺得氣餒. 其實對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走到憤怒這一步, 嘗試在此之前, 就讓親密的人了解我的感受, 會有較好的溝通效果.
看完這本書, 讓我更了解自己與接受自己. 身處這個隨時都要推銷自己, 建立人脈的時代, 有時真的感覺格格不入, 更甚者, 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像其他人那樣"成功", 但同時內心也排斥自己變成那樣浮誇的人, 真的感到苦惱. 要解決內心的焦慮, 就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妙境界", 也就是"你所能受到最佳刺激程度".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美妙境界在哪, 就可以建立感覺舒適的工作習慣, 嗜好, 與社交生活, 身心就會覺得滿足而穩定.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2_929566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MINEBOOK掘冊--極北
一開始像是"我是傳奇"的開場, 主角梅克皮斯孤身一人, 住在破敗空無一人的城鎮中,但這城鎮曾經存在過學校, 圖書館, 教堂, 鋼琴, 上萬的人口… 你不免好奇,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讓這世界來到末日? 梅克皮斯擁有足夠的生存技巧, 能夠一直一人生活下去, 直到她遇見另外一個人. 一個懷著身孕的女孩敲開了梅克皮斯一成不變的生活, 她原本開始想像三人一起生活的畫面了, 但女孩卻難產而死, 連同小孩一起, 梅克皮斯頓失生活重心, 思考著是否要繼續活下去. 有一天, 她看見一架墜毀的飛機, 她決定離開這個她生活一輩子的城鎮, 往南去尋找足以支撐飛機這種高度文明的城市.
隨著梅克皮斯的旅程, 我們逐漸了解這世界的背景. 梅克皮斯的爸媽曾經住在美國的大城市, 但因為宗教信仰, 決定拋下資本社會的種種物質追求, 來到這極北, 荒涼的大地, 重新打造符合內心教義的居住地. 十幾年下來, 也累積了上萬的有相同信仰的人, 加入極北墾荒的行列. 當這群人隱居在極北大地時, 外面的世界竟真的發生末日級的災難, 難民紛紛北上, 聖經的經文果然實現了, 只是並非以大家所期待的形式實現, 而這群因為宗教信仰而隱居在極北荒原的人們, 也並非上帝的選民, 難民的入侵輕鬆就打破他們建立的秩序, 彼此猜疑 , 互相攻擊, 人死的死, 離開的離開, 最後竟只剩梅克皮斯一人.
梅克皮斯經歷了被俘, 賣給人口販子為奴, 逃進核災後的荒蕪大城市, 發現原來飛機是開來這裡, 搜括大大城市留下的財寶, 不是什麼高度文明, 更令她驚訝的是, 開飛機的人竟是舊識. 他原本住在城鎮中, 當初災民入侵的時候, 他主張要主動反抗, 保衛家園, 而與主角爸爸為首的主和派對立. 一日暴徒闖進主角家中, 當時只有梅克皮斯一人在家, 她遭到暴徒強酸潑臉, 受了重傷, 爸爸也因傷心過度而自殺, 主戰派被趕出城鎮. 事隔多年, 再次見面, 舊識卻告訴梅克皮斯, 當初整起事件都是主角爸爸所籌劃, 是他僱的暴徒, 想製造一點事件來栽贓主戰派, 沒想到卻擦槍走火, 演變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爸爸不是傷心過度, 是出於自責與內疚.
對梅克皮斯來說, 這就是一個正義與文明全然毀滅的世界. 她向來以為對父親來說, 正義就像北方一樣, 像陽光一樣確鑿真實, 是地圖上的一個方位, 是指南針上的箭頭, 那是義務, 是愛, 是良知, 絕不容改變的事實. 這麼長的一段歲月以來, 她以為飛機是她的北方, 希望遠方某個城市會有秩序, 有正義, 曾經遭受的厄運會賦予意義, 但這世界向北走得太遠了, 遠到指南針無法辨識. 北方無所不在, 北方哪裡都不是.
這本書的文辭很優美, 譯者李靜宜翻譯得很好, 想來原著的文筆也是極好, 我一口氣就把小說看完了, 這本書因為村上春樹的推薦而很有知名度, 可以理解為什麼他會喜歡這本小說, 整本書所呈現出來的調子: 明明身處其中, 卻有種冷眼旁觀的冷靜, 與置身事外的淡漠, 都與村上春樹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感. 由於小說背景的極北荒原位於俄羅斯, 故事中出現的核災大城市, 很自然讓人聯想到車諾比, 想必村上春樹對此也是深有感觸, 日本經歷過福島核災, 最近又再次經歷北海道大地震, 正如同他在後記裡所說"以三月十一日為界, 我們看世界的眼光, 或多或少已經改變了", 希望如此.
隨著梅克皮斯的旅程, 我們逐漸了解這世界的背景. 梅克皮斯的爸媽曾經住在美國的大城市, 但因為宗教信仰, 決定拋下資本社會的種種物質追求, 來到這極北, 荒涼的大地, 重新打造符合內心教義的居住地. 十幾年下來, 也累積了上萬的有相同信仰的人, 加入極北墾荒的行列. 當這群人隱居在極北大地時, 外面的世界竟真的發生末日級的災難, 難民紛紛北上, 聖經的經文果然實現了, 只是並非以大家所期待的形式實現, 而這群因為宗教信仰而隱居在極北荒原的人們, 也並非上帝的選民, 難民的入侵輕鬆就打破他們建立的秩序, 彼此猜疑 , 互相攻擊, 人死的死, 離開的離開, 最後竟只剩梅克皮斯一人.
梅克皮斯經歷了被俘, 賣給人口販子為奴, 逃進核災後的荒蕪大城市, 發現原來飛機是開來這裡, 搜括大大城市留下的財寶, 不是什麼高度文明, 更令她驚訝的是, 開飛機的人竟是舊識. 他原本住在城鎮中, 當初災民入侵的時候, 他主張要主動反抗, 保衛家園, 而與主角爸爸為首的主和派對立. 一日暴徒闖進主角家中, 當時只有梅克皮斯一人在家, 她遭到暴徒強酸潑臉, 受了重傷, 爸爸也因傷心過度而自殺, 主戰派被趕出城鎮. 事隔多年, 再次見面, 舊識卻告訴梅克皮斯, 當初整起事件都是主角爸爸所籌劃, 是他僱的暴徒, 想製造一點事件來栽贓主戰派, 沒想到卻擦槍走火, 演變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爸爸不是傷心過度, 是出於自責與內疚.
對梅克皮斯來說, 這就是一個正義與文明全然毀滅的世界. 她向來以為對父親來說, 正義就像北方一樣, 像陽光一樣確鑿真實, 是地圖上的一個方位, 是指南針上的箭頭, 那是義務, 是愛, 是良知, 絕不容改變的事實. 這麼長的一段歲月以來, 她以為飛機是她的北方, 希望遠方某個城市會有秩序, 有正義, 曾經遭受的厄運會賦予意義, 但這世界向北走得太遠了, 遠到指南針無法辨識. 北方無所不在, 北方哪裡都不是.
這本書的文辭很優美, 譯者李靜宜翻譯得很好, 想來原著的文筆也是極好, 我一口氣就把小說看完了, 這本書因為村上春樹的推薦而很有知名度, 可以理解為什麼他會喜歡這本小說, 整本書所呈現出來的調子: 明明身處其中, 卻有種冷眼旁觀的冷靜, 與置身事外的淡漠, 都與村上春樹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感. 由於小說背景的極北荒原位於俄羅斯, 故事中出現的核災大城市, 很自然讓人聯想到車諾比, 想必村上春樹對此也是深有感觸, 日本經歷過福島核災, 最近又再次經歷北海道大地震, 正如同他在後記裡所說"以三月十一日為界, 我們看世界的眼光, 或多或少已經改變了", 希望如此.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57_240592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一無所有
比起娥蘇拉另一本重要的得獎著作"黑暗的左手", 我更喜歡這本.
娥蘇拉在這本小說裡面架構了兩個世界: 烏拉斯與安納瑞斯. 烏拉斯採用資本主義, 而數百年前, 一群烏拉斯人拋下豐美的故鄉, 來到貧脊的安納銳斯, 建立了一個一切共有的新社會. 對安納銳斯人來說, 所有事情都是共享的, 不管是食物, 房子, 工作, 甚至是爸媽, 因此在他們的語言中, 所有格代名詞大多是用來強調, 小孩子會說"手傷到我了", 而不是"我的手受傷了", 會以"我用這個, 你用那個"來表達"這是我的, 那是你的", 小孩子可能會說"我的媽媽", 但很快就學會改口說"媽媽".
移民到安納瑞斯的先民, 一直採取封閉的策略, 嚴格限制與故鄉烏拉斯的通訊, 也禁止任何烏拉斯人進入安納瑞斯, 因此主角薛維克, 作為一個擁有傑出研究成果的物理學家, 第一個前往烏拉斯的安納瑞斯人, 雙方都給了相當大的壓力, 安納瑞斯覺得他是叛國賊, 烏拉斯的各派人馬也想把他的研究據為己有. 小說就透過薛維克的經歷與觀察, 來呈現兩種制度的優缺點, 同時也透過主角的研究, 來討論科幻小說裡最有趣的主題之一: 時間.
身為地球的人類, 我們當然對於資本主義毫不陌生, 對於它的缺點也非常清楚: 我們每日追逐更漂亮的衣服, 更高檔的車子, 更大的房子, 更多的錢, 我們為了這些資本社會定義的"好東西", 不敢換工作, 不敢做自己喜歡但賺賺不了錢的事, 追求外觀甚於內在, 資本主義不會獎勵看不到的東西.如果像安納瑞斯這樣強調共有的社會, 又會碰到什麼問題呢?
雖然沒有政府, 沒有領袖, 沒有地主, 沒有擁有者, 但官僚最終還是會形成, 組織被少數人把持. 他們掌握通訊, 出版, 工作分派, 他們從哪裡得到權力呢? 是一般人與生俱來的怯懦給了他力量,因為不想太多總是能讓人好過一點. 找到一個令人愉悅而安全的階級組織後, 就安心的處在那個環境下, 不改變, 不冒險反對, 不讓組織代表為難, 讓自己受到控制一直都是最簡單的事. 再者, 難道安納瑞斯不是因為夠貧脊, 沒有什麼好爭奪的, 才一路相安無事嗎? 但又不能太過貧脊, 不然為了爭奪僅有的資源, 共享的體制很快就會破壞殆盡.
薛維克是個研究時間的物理學家, 提出了"共時理論", 就像是平行宇宙的觀念. 小說裡面解釋時間理論, 非常精采 (P218)
"我們認為時間經過, 從我們身邊流過, 但是, 萬一是我們從過去走向未來, 不斷發現新時間呢? 有點像是在讀書, 書一直在那裡, 整個宇宙就會一本巨大的書, 而我們則是渺小的讀者. 時間同時以循環和直線的方式進行, 就像星球運轉, 原子都會進行循環性運動, 正是這種具有規律性, 週期性的運動, 使物質具備足以產生演化的恆久性. 而恆久性聚合之後構成時間. 我們認為整個宇宙是個循環的過程, 是擴散與凝縮之間的擺動, 沒有真正的之前與之後, 我們只存在於眾多大循環其中一個. 因此, 時間具有兩個面向, 其中之一像箭頭, 河流,否則就沒有前進, 沒有創世. 另一個面向是循環, 否則就只是混沌, 無意義的片段"
如果把時間與道德擺在一起討論, 正是因為我們的時間感, 才讓我們建立起原因與結果的關係, 使我們感覺必須對行動負責任, 我們是時間的生物.
跟著作者的腳步, 一起思考制度, 革命, 自由與時間, 真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5_269210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MINEBOOK掘冊--群鳥飛舞的世界末日
該說這本書是科幻小說嗎? 裡面是有提到科技與魔法, 但它更像是一本關於成長與自我認同的小說.
在女主角派翠西亞小時候, 一場意外中, 發現自己能跟小鳥說話, 因此相信自己具有"女巫"的使命與能力, 雖然在此之後, 她這獨特的能力一直沒有展現, 她也不知道怎麼召喚出來, 但她還是相信自己是特別的. 即使在學校, 只是一個被排擠欺負的邊緣人. 男主角羅倫斯則是一個喜歡自己動手做稀奇古怪裝置, 不喜歡任何戶外運動的蒼白男孩, 他發明了"兩秒時光機", 這樣一來, 就可以跳過別人欺負他, 羞辱他的時刻. 兩個學校的邊緣人成了好朋友.
然而, 即使是這種"全世界只有你懂我"的友誼下, 羅倫斯第一次看到派翠西亞展現與動物交談的能力, 還是嚇壞了, 他對派翠西亞開始視而不見, 派翠西亞感到不解, "是你叫我做我自己的, 為什麼你反而離我而去?", 我想這幾乎是所有的人, 在成長過程中, 都會碰到的問題, 雖然爸媽, 老師, 朋友都在叫你做自己, 展現自己的獨特性, 但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人能承受得住"完整的你", 他們只接受他們想要認同的部份, 其他的部份請藏好或是修剪掉, 彼此才能相安無事.
多年以後, 羅倫斯成了世界頂尖的工程師, 而派翠西亞也順利受完女巫的教育與訓練, 他們再度重逢. 羅倫斯所服務的公司一直在打造離開星球的科技, 因為電腦模擬的結果, 再過一或二個世代, 世界末日就要到來. 他的團隊提出百分之十的計劃: 打造蟲洞產生器, 透過星際隧道, 把百分之十的人類送離這個星球. 面對世界末日, 派翠西亞也相信她的魔法可以做到很多事, 她可以治好絕症, 也可以修理惡人, 世界末日就要到來, 她應該想辦法導正這個亂七八糟的世界. 在年輕時候, 第一次"拯救世界"行動沒有成功, 現在, 她得做得更好一點. 她執行命令, 毀了羅倫斯的機器, 然而世界末日依舊在逼進, 羅倫斯的公司推出更躁進更具毀滅性的機器, 巫師團隊的終極解法只是讓人類人口急遽減少, 來避免戰爭與污染, 但這樣的世界難道就比較好嗎?
派翠西亞了解到自己做錯了, 如同學生時代, 羅倫斯因為害怕, 而背叛了她, 她也背叛了羅倫斯, 她應該更信任他, 應該找個方法跟他談一談, 而不是直接毀掉自己不懂的東西. 那些對世界末日有肯定解答的"大人"沒有比較厲害, 那些總是告誡她不要過度自我膨脹的偉大巫師, 難道不也是想以少數人之力來"糾正"自然嗎? 她想起在她第一次聽懂小鳥說話的時候, 他們問了一個問題 : "樹是紅的嗎?", 樹在秋天是紅色沒錯, 一棵樹如果著火, 或是在黎明的時候, 也有可能是紅的. 也許這不是"是或不是"的問題, 而是"樹什麼時候是紅的"的問題, 派翠西亞不知道, 她漸漸明白姐姐曾經跟她說過的話: "有事情還沒解決很好, 代表你還在過自己的人生."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惑繼續走下去吧.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23_547426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文字交易所
小說裡面人們依賴機器隨時提供資訊, 機器可以偵測你想到什麼, 要說什麼, 立刻將相關資訊傳送到你的機器上. 人們漸漸忘記某個字要怎麼說, 甚至它的定義, 反正一切資訊都像空氣一樣唾手可得. 然而, 如果有一天, 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開始為惡時, 我們來得及自救嗎?
其實故事預言的未來並不遠, 現在我們就大量依賴Google搜尋各式各樣的資訊, 查詢的字記不得也沒關係, 反正搜尋引擎會推薦相近的關鍵字或是自動幫我們更正, 如果有一天搜尋引擎有意給我們刪減過的資訊或是誤導的資訊, 日積月累, 我們是否就忘了事情本來的樣子, 甚至回頭懷疑自己記錯了?小時候家裡有一套百科全書, 我常用它來查一些東西, 但是這套書沒有"二二八事件", 只查得到"一二八事變". 所以在上國中之前, 我都以為"二二八事件"是"一二八事變"的口誤, 這就是可怕之處.
我們以為網路的大數據會讓查詢結果呈現中性, 但這跟"國王的鼻子有多長"的問題一樣, 如果沒有一個人看過國王, 就算問了一千個人, 統計出來的結果還是不對的. 而網路的複雜性甚至讓我們追不回資訊的源頭, 以訛傳訛, 有一天指鹿為馬, 也不足為奇了.
這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說, 感覺很多情節可以做精簡, 會讓故事進行的更順暢. 而譯者為了呈現感染文字流感後, 語無倫次的說話方式, 讓我看得卡卡的, 不知道原文是怎麼表現這些段落. 台灣屢屢在小說出現, 讓我好奇, 作者真的提到台灣了嗎? XD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322065
2018年8月12日 星期日
MINEBOOK掘冊--星艦求生日誌
故事的一開始, 就從無畏號成員不幸喪生開始. 作為新召募的成員道爾等人, 初登入上無畏號不久, 就發現這星艦充滿蹊蹺. 高於所有星艦的死亡率, 但艦長與數名高級長官卻有雖然遇難, 但總能死裡逃生的不合理倖存率, 經過明察暗訪, 他們赫然發現無畏號的死亡率與三百五十年前的地球電視劇(我們就不說是哪部了XD) 不謀而合. 所有在電視劇裡面為了高潮所安排的驚險段落, 在這個宇宙全成了貨真價實的死亡事件.
故事裡有許多諷刺科幻劇的橋段, 相當幽默: 在關鍵時刻一定會出問題的慣性阻泥器; 如果艦橋爆炸, 一定是六號到十二報甲板, 這樣之前拍過的畫面才會重複使用; 一定會有漏網之魚, 增加戲劇性; 艦長或高級長官時不時就會講一段鏗鏘有力的話, 眾人沉默, 因為接下來是進廣告的時間; 固定角色一定不會死, 有背景設定的成員值得花一集的時間來死, 讓觀眾的情緒起共鳴, 而沒有背景設定只有名字的臨演隨時都會在出勤任務裡, 不合理的死去. 道爾等人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 決定穿越黑洞, 回到地球, 與編劇好好談談!
故事裡有許多諷刺科幻劇的橋段, 相當幽默: 在關鍵時刻一定會出問題的慣性阻泥器; 如果艦橋爆炸, 一定是六號到十二報甲板, 這樣之前拍過的畫面才會重複使用; 一定會有漏網之魚, 增加戲劇性; 艦長或高級長官時不時就會講一段鏗鏘有力的話, 眾人沉默, 因為接下來是進廣告的時間; 固定角色一定不會死, 有背景設定的成員值得花一集的時間來死, 讓觀眾的情緒起共鳴, 而沒有背景設定只有名字的臨演隨時都會在出勤任務裡, 不合理的死去. 道爾等人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 決定穿越黑洞, 回到地球, 與編劇好好談談!
這是本原作與翻譯俱佳的小說, 道爾等一群人年輕人的屁話或是互嗆都非常自然順暢, 就像是你跟朋友之間的日常對話, 譯者翁雅如也翻譯了"火星任務", 都很好看. 這本書的設定很有趣, 如果有個平行宇宙的你, 你的所作所為也許會不小心影響了另一個宇宙的他. 例如故事中只出現不到五分鐘就立即喪生的臨演, 在這個宇宙, 只是個暫時的打工, 但在另一個宇宙, 卻有一個人承受了喪偶之痛, 一直痛苦著. 於是你意識到, 在這個宇宙, 你也許孤家寡人, 但在另一個時空裡, 你確實深深被愛著, 直到你離去, 對方都不曾把你放下. 很多時候, 我們都會懷疑人生的意義, 覺得自己無足輕重, 但或許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如果我們真的好好的做了什麼, 一定會留下痕跡, 即使不是在這個宇宙也無妨, 我還是要說: 我很榮幸參與了其中一部份.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6_69647
2018年8月7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妳一生的預言
第一次看到姜峰楠的作品是電子書版的"妳一生的預言", 非常精采, 裡面描寫語言學家怎麼開始學習一個她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就跟我們小時候開始學講話一樣, 指著一個東西, 說出它的名字, 重複數次後, 就會記得"喔, 這個音代表這個東西". "文字"也是另一種語言, 現在我們已經很習慣"我手寫我口", 會誤以為兩者是同樣的東西, 只是一個用口說出來, 一個是用手寫下來. 然而過去, 其實有長長的一段時間, 我們口說的語言與我們書寫的文字並非一一對應, 雖然如此, 但至少都是線性思考, 有前後因果關係, 然而外星人七腳族的文字卻是結果論, 它寫出來的是一個符號集合, 包含了整個句子, 而符號的書寫過程, 也並非先寫一個子符號, 再寫另一個子符號, 是所有符號同時進行, 所以七腳族在一開始就已經知道符號的樣子. 姜峰楠用了一個物理原理來讓讀者明白什麼是結果論, 我覺得非常高明. 中間夾雜著一些回憶的段落, 一開始我也看不懂, 直到故事結束, 才赫然明白, 啊, 原來主角已經學會了七腳族人思考的方式, 她在開始之前, 就已看到終點, 但她選擇走向這個終點.
這個故事有拍成電影, 我覺得挺好看. 原本覺得會很難把這些概念具象化, 但編劇與導演做到了. 雖然為了製造電影的小高潮, 有做了一點小小的變動, 但中心的思想沒有改變: 當你知道結局的話, 你仍會決定走這條路嗎? 搭配艾美亞當斯的演出, 看完真是滿滿的惆悵啊. 覺得能夠朝已知的結局, 依舊堅定的走下去, 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小說裡面的七腳族真的就是來地球看看, 然後就走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 覺得有種嘎然而止的感覺, 後來再看一次, 覺得這樣的安排別有韻味, 尤其在看了"永世之戰"的千年戰爭後, 深深明白這是種智慧呀.
我很討厭任何用電影當封面的書, 所以遲遲沒買. 後來又在網路上看了幾篇姜峰楠的作品, 覺得他的小說應該不會讓失望, 才匆匆補買, 看完以後. 非常滿足. 我想這本好書值得更好的, 專屬於它的封面設計. 裡面總更收錄了八篇中短篇小說, 除了"妳一生的預言", 我也很喜歡"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
在"上帝不在的地方叫地獄"的小說設定裡, 天使會下凡, 祂會將神蹟降臨到一些人身上, 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天使下凡受到波及, 反而受傷, 甚至死亡, 這個設定很有趣. 誰說好人一定會有善報, 壞人一定會有報應. 這個人世就像天使的散步道路, 並不是因為因為你做了什麼好事, 所以獲得神蹟, 也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 所以受苦, 只是因為你剛好在天使散步的道路上. 小說裡面的珍妮斯出生就失去雙腿, 她一直相信那是上帝的旨意, 從小到大都坦然面對殘缺. 但一次"神蹟降臨", 她重獲了雙腿, 卻從此感到疑惑, 這是上帝的獎賞嗎? 難道那些始終殘疾的人做錯了什麼嗎? 不是的, 她只是剛好在那裡罷了.
一個朋友曾經解釋約伯記給我聽, 人的所作所為, 所處境地, 其實都跟上帝無關, 祂也不會因為人的作為而改變"行事", 人所能做的, 只有全心信仰而已, 與作者的核心動機不謀而合. 撇開善有善報, 信上帝得永生, 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不論你的神是哪位.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69919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MINEBOOK掘冊--異能時代
在看X-man的時候, 還沒有想這麼多, 可能因為X-man的能力設定比較偏向"Better have", 但這本書一開始追補的異能者的能力"電腦語言具體的呈現在眼前", 大概就像我手寫我見吧, 如果擁有這能力, 應該能在這個時代過得非常舒適, 或是如書裡另一個異能者, 能夠準確預測股市走勢, 逼得各國不得不暫時停止股市交易, 不然只是白白把錢送到他手裡. 如果這些異能者真的出現在我們社會, 恐怕我們也會有一樣的不安: 我們該怎麼面對這些異能者所造成的衝擊?
在這本書裡, 政府為此成立了了異能學園與分析應變部. 在孩子八歲的時候, 只要通過異能的測試, 就會強迫父母把小孩送到異能學園. 分析應變部則是追蹤每個成年異能者, 如果察覺他們有不良意圖, 分析應變部的探員可以有最高權限處理異能者, 包括殺了他們. 原本部門成立之初, 規模非常小, 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位最高級異能者闖進餐廳, 槍殺了想要通過不利異能者法案的議員, 與同在餐廳不相干的73人. 突然間, 異能者成為眾矢之的, 分析應變部也在之後急速擴編, 成為凌駕國安局之上的最大部門, 主角正是這個部門的最高級探員. 他也是個異能者, 他的能力是看穿別人的行為, 雖然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但是可以看穿別人的行為是出於緊張, 還是憤怒, 或是別的原因. 他出於愛國心, 加入追補意圖不軌的異能者的行列.
撇開異能的設定, 這本書就是不折不扣的諜報小說, 如果拍成電影, 應該會像"不可能的任務"一樣刺激. 當發現自己四歲的小女兒是個一級異能者時, 主角內心開始出現衝突. 他一點都不想把女兒送到異能學園, 在那裡, 異能小孩被教導不可以信任其他異能者, 鼓勵小孩們彼此衝突, 目的只是為了分化異能者, 讓這些異能者的能力可以為政府所用, 又不會團結在一起, 主宰這個社會. 因為害怕, 社會大眾要求植入晶片, 讓這些異能者永遠能被追蹤. 我很明白不該有任何人應該被如此不公平的對待, 但這些異能者真的"高人一等", 憑藉這些突出的能力, 我們這些平凡人一輩子都只能為他們做牛做馬了吧.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曾經提出他的憂慮, 有部份的人結合/掌握了科技, 而一部份的人則成為"無用階級", 當這一發展成為不可逆的方向之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他們成為了"神人", 而原本的"智人"是否會被淘汰? 在這關鍵的時代, 似乎只能汲汲營營的努力, 祈禱自己有趕上隊伍, 或是在拉開差距前死去.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372830
在這本書裡, 政府為此成立了了異能學園與分析應變部. 在孩子八歲的時候, 只要通過異能的測試, 就會強迫父母把小孩送到異能學園. 分析應變部則是追蹤每個成年異能者, 如果察覺他們有不良意圖, 分析應變部的探員可以有最高權限處理異能者, 包括殺了他們. 原本部門成立之初, 規模非常小, 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一位最高級異能者闖進餐廳, 槍殺了想要通過不利異能者法案的議員, 與同在餐廳不相干的73人. 突然間, 異能者成為眾矢之的, 分析應變部也在之後急速擴編, 成為凌駕國安局之上的最大部門, 主角正是這個部門的最高級探員. 他也是個異能者, 他的能力是看穿別人的行為, 雖然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但是可以看穿別人的行為是出於緊張, 還是憤怒, 或是別的原因. 他出於愛國心, 加入追補意圖不軌的異能者的行列.
撇開異能的設定, 這本書就是不折不扣的諜報小說, 如果拍成電影, 應該會像"不可能的任務"一樣刺激. 當發現自己四歲的小女兒是個一級異能者時, 主角內心開始出現衝突. 他一點都不想把女兒送到異能學園, 在那裡, 異能小孩被教導不可以信任其他異能者, 鼓勵小孩們彼此衝突, 目的只是為了分化異能者, 讓這些異能者的能力可以為政府所用, 又不會團結在一起, 主宰這個社會. 因為害怕, 社會大眾要求植入晶片, 讓這些異能者永遠能被追蹤. 我很明白不該有任何人應該被如此不公平的對待, 但這些異能者真的"高人一等", 憑藉這些突出的能力, 我們這些平凡人一輩子都只能為他們做牛做馬了吧.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曾經提出他的憂慮, 有部份的人結合/掌握了科技, 而一部份的人則成為"無用階級", 當這一發展成為不可逆的方向之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 他們成為了"神人", 而原本的"智人"是否會被淘汰? 在這關鍵的時代, 似乎只能汲汲營營的努力, 祈禱自己有趕上隊伍, 或是在拉開差距前死去.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372830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MINEBOOK掘冊--永世之戰
一場橫跨千年的星際戰爭, 從一個士兵曼德拉的觀點開始說起. 第一部開始, 他只是個剛被徵召入伍的二等兵, 在冗長的訓練過程中, 就已有數人在惡劣的星際環境中折損了生命, 而這些人甚至都還未跟真正的敵人"金牛星人"打照面.
終於, 跟敵人首次正面接觸, 為免怕初上戰場的士兵臨場怯陣, 還要先下催眠的指令, 被植入的假記憶開始鮮活起來: 外星人殘忍的吃掉殖民船上的寶寶, 強暴女人至死, 大口吃下男人的肉…明明在邏輯上荒誕可笑, 但還是成功的激起了同仇敵愾的生物本能, 開始胡亂掃射, 但眼前金牛星人們彷彿不知道戰術是什麼, 只知道呆呆的集體向前走, 除了被金星人的武器擊中造成的傷亡, 基本上這場戰爭是個大屠殺.
然而第二場戰爭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第二場戰爭中, 他們顯然糟遇了來自未來的金牛星人所研發出來的武器, 造成星艦可觀的傷亡, 有鑑於現存的星艦沒有能力再與金牛星人再戰, 第一批悻存下來的星際士兵得以"榮退"
終於, 跟敵人首次正面接觸, 為免怕初上戰場的士兵臨場怯陣, 還要先下催眠的指令, 被植入的假記憶開始鮮活起來: 外星人殘忍的吃掉殖民船上的寶寶, 強暴女人至死, 大口吃下男人的肉…明明在邏輯上荒誕可笑, 但還是成功的激起了同仇敵愾的生物本能, 開始胡亂掃射, 但眼前金牛星人們彷彿不知道戰術是什麼, 只知道呆呆的集體向前走, 除了被金星人的武器擊中造成的傷亡, 基本上這場戰爭是個大屠殺.
然而第二場戰爭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第二場戰爭中, 他們顯然糟遇了來自未來的金牛星人所研發出來的武器, 造成星艦可觀的傷亡, 有鑑於現存的星艦沒有能力再與金牛星人再戰, 第一批悻存下來的星際士兵得以"榮退"
由於星際重力場造成的時間扭曲, 雖然只服役了兩年, 當曼德拉回到地球, 地球卻已是二十二年後. 地球98%的經濟都與這場戰爭相關, 其餘不相關的產業都已消失不見, 只要稍微顯露才能, 就會被政府徵召, 於是這二十二年間, 地球的生活不只談不上進步, 甚至是各方面的全面退化. 留在地球的人既討厭這場戰爭, 又知道如果它突然落幕, 地球的經濟就會崩潰. 曼德拉對這個故鄉"地球"感覺陌生, 在都市, 他找不到工作, 街上暴力頻傳; 農場則根本是化外之地, 武裝幫派, 打劫者彼此掠奪. 媽媽生病, 卻由於年紀的關係, 完全沒有機會獲得醫療行為, 短短幾天就過世了, 曼德拉了解到, 地球已與他毫不相關了, 他重填了入伍令.
重回戰場的第一場戰役他就失去了一隻腳, 在短暫的養傷之後, 曼德拉"榮升"少校, 被派往最前線. 被派往最前線沒什麼, 最難受的卻是與舊日戰友分離, 由於星際間的時間差距, 曼德拉明白, 從此以後, 他就是孑然一身, 再也沒有可以跟他共享真實人生與回憶的夥伴了. 身為指揮官, 他打了一場慘烈但精采的戰爭, 悻存的十九人終於回到基地(真實時間已過去三百四十年), 他們被告知, 戰爭已在兩百二十一年前結束, 他們是最後一批返家的地球人, 整場戰爭起源與有心人刻意塑造的仇恨行為, 金星人一直不擅於打戰, 就如同曼德拉在第一場戰爭所見. 當地球人終於有機會跟金牛星人對談的時候, 戰爭就落幕了.
作者非常巧妙的利用星際旅程的時間扭曲性, 使這場跨越千年的戰爭得以在曼德拉幾十年的人生走過, 讓讀者越看越感覺到其中的荒謬. 第一章節裡 作者仔細描述訓練細節與第一次接觸外星生物的過程(作戰星球的原生生物, 非金牛星人), 我原本有些不耐, 但到了第二章節以後, 就明白這是本反戰小說吧. 翻了作者的經歷, 原來是打過越戰的老兵, 就越來越能跟小說情節起共鳴.
作為科幻小說, 作者描述了許多未來科技的裝備與武器, 我覺得最能體現星際戰爭的真實性的裝備是"加速保護殼", 由於沒有任何人體可以承受加速度25G以上, 作戰人員基本上就是躺在保護殼艙房裡面, 導航與作戰全由星艦電腦負責, 直到加速結束, 人員從保護殼艙房裡面出來, 才知道這場戰爭是輸是贏, 在這種情況下, 躺在保護殼艙房的人究竟是參與了戰爭, 還是沒有呢?
這本1974年發表的作品, 書裡面的未來為了控制人口, 多數政府鼓勵同性性向, 甚至進一步, 在結尾, 地球人成為單一的複製體, 雖有超過一百億個軀體, 卻只有一個心智. 這場永世之戰也許一開始是出於不能溝通不夠了解的誤會, 但會延續千年, 其中得參雜了多少有心人的些微私心與惡意呀?
以前我會認為許多罪行重大的行為, 例如戰爭, 動機是出於無知, 後來我發現, 根本不是因為資訊不足才做這個決定, 而是刻意篩選對自己有利的事實, 也許這是許多科幻小說家都夢想過"單一心智"的原因吧.有了單一心智, 人類是一體的, 沒有私心存在的空間. 作者在序裡面有提到, 出版的時候, 應編輯要求, 刪除了一段"你永遠無法回家"的故事, 目前我看到的版本是當初出版的刪剪版, 有個有點希望的結局, 我很滿意, 感謝編輯的善舉.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6_374470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青蛙樂園
主角蘇格拉底是隻年輕的雨蛙, 他原本居住的國家長期受到其他兇殘青蛙的威脅, 國家的長老宣稱這是雨蛙的宿命, 只能接受而已, 但蘇格拉底決定要出去外面尋找合適的居所.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號稱”青蛙樂園”的地方, 這裡的土蛙生活的無憂無慮, 但是不遠的南方池塘裡, 明明住了一群兇殘的牛蛙. 他們告訴蘇格拉底, 那是因為他們受到三戒的保護,
第一戒: 要相信青蛙,
第二戒: 不與青蛙爭鬥,
第三戒: 不要擁有鬥爭的力量.
三戒中所指的"青蛙"不只土蛙本身, 而是所有冠有"青蛙"之名的生物. 蘇格拉底不解, 可是蟾蜍與牛蛙都很殘暴, 會吃其他種類的青蛙呀, 怎麼可能相信他們, 不要與他們爭鬥呢? 青蛙樂園的裡最有智慧的長老戴伯萊克斥責蘇格拉底, 別的青蛙不可能無緣無故攻擊你們, 你們一定也有不對的地方. 在青蛙樂園裡的青蛙不僅遵守三戒, 還時時唱著謝罪之歌, 蘇格拉底覺得好奇, 謝罪之歌的對象是誰, 問了一圈, 竟無人知道, 就像三戒的來源, 大家也都不清楚, 只是從小就被教導, 只要遵守三戒, 就不用怕被攻擊. 只要一直道歉, 就可以避免鬥爭. 土蛙原本天生具備毒腺, 但在小時候就把毒腺給去除了, 沒有鬥爭的力量, 才能維持和平, 青蛙樂園裡大部份的青蛙都是這麼相信著.
蘇格拉底追根究底的訪查, 終於發現在青蛙樂園的東邊山上住了一隻巨大的鷲鷹, 三戒其實是他定的, 三戒裡面的"青蛙"其實原本是"鷲鷹", 青蛙遵守三戒, 鷲鷹就會保護青蛙的安全, 只是不知何時 開始, 三戒裡的"鷲鷹"悄悄換成"青蛙". 鷲鷹也不太在意這種事, 不過他年紀漸漸大了, 開始感覺有時候力有未逮, 於是想要土蛙在需要戰鬥的時候, 助他一臂之力. 但土蛙裡出現反對的聲音: 保護我們的是三戒, 並不是鷲鷹. 只要我們繼續遵守三戒, 就算沒有鷲鷹也沒關係, 甚至開始質疑鷲鷹為什麼一直待在東邊的山上不走呢? 鷲鷹自討沒趣, 決定拍拍屁股離開.
鷲鷹一離開, 南邊池塘的牛蛙立刻踏入青蛙樂園的邊界, 但只是待著, 沒有其他動作. 此時青蛙樂園裡面出現的主戰與主和兩派, 主和派說: 反正我們沒人住那, 讓牛蛙待著又何妨? 我們好好的遵守三戒, 就可以跟牛蛙和平共處. 主戰派主張要趕走牛蛙, 不能讓他們越雷池一步. 主和派最後佔了上風, 他們把主戰派裡面具有戰鬥能力的土蛙主動處死, 因為他們的挑釁, 才會讓原本沒有戰鬥意識的牛蛙生氣反擊. 小說的結局可想而知, 牛蛙一知道具有戰鬥能力的土蛙死了以後, 立刻大舉入侵青蛙樂園, 昔日的青蛙樂園成了牛蛙的領地, 以為遵守三戒就能倖免於難的的土蛙們也全成了牛蛙的食物.
這個故事套用在日本身上, 可能不免讓人有"軍國主義復辟"的懷疑, 但套用在台灣身上, 則完全沒有任何疑慮. 故事中的三戒不正是主和派最愛抱著不放的"九二共識"嗎? 相信只要遵守九二共識就能維持和平, 如果兩岸有衝突, 一定都是台灣的問題, 中國才沒有什麼戰鬥意識呢, 都是台灣人自己挑釁. 為什麼要一直抱美國大腿?就算沒有美國, 台灣一定也能與中國和平共存. 不要反抗, 才不會引起全面性的戰爭. 書裡面主和派的言論, 天天在這島上傳播, 結局會是什麼? 小說已經演示給我們看了, 即使不看這本書, 看看香港也知道吧.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0_681498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0_681498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情緒勒索
有一次, 朋友跟我分享他讀"被討厭的勇氣"的心得, 其中一部份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放下不屬於你的課題", 例如別人的情緒, 或是想對別人下指導棋的欲望, 不要為了讓在乎的人開心, 而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決定, 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出於愛與關心, 就意圖影響別人的決定, 後來看了這本”情緒勒索”, 多處都心有戚戚焉, 才知道原來我是個隱形的被勒索者呀.
情緒勒索之所以難察覺, 是因為勒索的人往往很親近, 被勒索者真心希望對方開心, 所以相信自己做的是皆大歡喜, 雙贏的好決定, 如果夜深人靜, 獨處時, 可能感覺到懊悔或遺憾, 也是自己的軟弱所致, 與他人無關. 被勒索者既想為別人的感受負責任, 願意為了安撫對方的情緒, 而做迎合他的事, 又事事反求諸己, 不願為了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 長期下來, 被勒索者壓抑或是忽略自己的感覺, 因為唯有沒有感覺, 才不會在順從對方的要求時, 感覺太過受傷.
"在一段情緒勒索的關係裡面, 最大的傷害之一, 或許就是讓我們”失去感覺的能力”. 當你用'合理化'的方式, 去適應這個人或這個環境, 可能會使你的'抗壓性變高'. 但相反的, 你可能越來越難感覺到'自己的感覺', 例如快樂, 成就感, 以及對自我的看重."
看到這段描述, 我有想哭的衝動, 彷彿有人說出了我的病因. 從大學畢業以後, 我常常覺得自己團悶悶的火, 雖然會全力把工作, 生活處理好, 但不會主動想要做什麼, 沒有感覺快樂, 也沒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正是上段所述"失去感覺的能力". 檢視我的生活中, 並沒有出現像書中例子裡, 那些明顯的情緒勒索者, 我覺得我是因為"自我價值低落", 才會常常自我懷疑, 而在爭執剛要起的時候, 就選擇退縮.
在書中第二章, 說明"自信"與"自我價值"是不同的. "自信"是種"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而"自我價值"是對自我的接納以及尊重自我的態度.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 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中. 有些人即使擁有客觀的高成就與大量的成功經驗, 但他們還是無法享受自己的成果, 反而時常感覺焦慮. 他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到一些事情的, 但這些"做得到", 反而成為"應該要達到的標準". 如果不小心失敗了, 就會覺得"自己好糟糕", 如果成功了, 也只會覺得"應該的", 或是認為因為運氣好, 沒辦法好好肯定自己. 要先學習溫柔的對待自己, 才有面對情緒勒索者質疑時的勇氣.
"我為我的情緒負責, 不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是看完這本書後, 學到最大的課題. 建立自己的情緒界線, 這個界線不需跟別人解釋或尋求別人認同. 觀察自己會因為什麼事而不舒服, 不舒服的時候, 會怎麼反應? 是什麼阻止自己把感受說出來? 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 "使用拖延戰術, 離開壓力源"是件重要的事, 如果留在原地, 面對對方的說服或質疑, 我們可能會想要回覆或解釋, 而慢慢掉入對方的語言陷阱. "我沒辦法現在做決定"或"我不想要這麼做"是不需要理由, 也不需要說服對方的. 感受自己對自我的主導權, 練習重視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只是捍衛自己的權益, 更重要的是, 我們也在展現對這個世界與他人的信任, 唯有如此, 才能更輕鬆的對待自己, 然後, 才有機會輕鬆的對待他人.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40_267767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40_267767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滿願
這本短篇推理小說相當好看, 照常理說, 推理小說沒有足夠的鋪陳, 不會好看, 但這本小說就厲害在, 作者可以在這麼短的篇幅裡, 呈現一個高潮起伏的推理過程, 既懸住了讀者的胃口, 又在結局出現的時候, 忍不住拍手, 我最喜歡"夜警", "萬燈"與"滿願".
"夜警"從一個警察川藤死亡開始講起, 為了制服持刀暴怒的民眾, 川藤開槍, 民眾當場死亡, 但川藤也被刀刺中, 不治身亡. 看似是一場令人惋惜的因公殉職意外, 但故事開始鋪陳川藤這個人平日的作為, 實在是個不合格的警察, 就連川藤的哥哥也不相信自己的弟弟, 會這麼勇敢的挺身而出 . 原來, 川藤是為了遮掩自己的錯誤, 才故意激怒本來就易怒的民眾, 讓自己有理由開槍. 典型"為了圓一個謊, 結果說了更多的謊, 犯下更大的錯誤"的範例, 難怪川藤在死前一直喃喃唸著: 不該是這樣的...
"萬燈"是整本書篇幅最長的一篇. 描寫派駐在印尼的主角為了取得開採天然氣的土地使用權, 一步步走向深淵的故事. 故事非常緊湊, 高潮迭起. 勢在必得的主角好不容易爭取到與村中長老見面的機會, 卻發現競爭公司也爭取到同樣的機會. 雙方私下暗自較勁, 但面對頑固的村長, 又要一起攜手突破. 會談的過程中, 發現村中長老與村長其實不同心, 是很好的切入點...主角縝密的計劃一切, 照理說應該一切順利, 光榮返國, 行動究竟在哪裡開始出現瑕疵? 是從會面開始, 喝了那杯奶茶就錯了? 還是沒有當機立斷, 阻止露出怯懦神情的競爭對手回家?抑或是, 根本就不該殺人, 這一切都是天譴? 主角沒得選擇, 只能接受最後的結局.
在"滿願"中, 作者再度展現"動機總是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的高超技巧, 講了一個很好看的推理故事. 主角是名律師, 一直相信房東太太是因為一時衝動, 才意外殺了前來家中的高利貸業者. 房東太太在事發後極為配合, 接受審判結果, 也放棄上訴. 多年以後, 主角才醒悟到, 原來房東太太是有意犯下這起案件, 為了保護在娘家帶過來的家傳之寶, 寧可讓它成為刑事案件的證物, 也不要因為家裡債台高築, 而成為被扣押的財產之一.
許多犯罪不是出於惡意, 反而出於對人很重要的情感, 例如愛, 自尊, 成就感..., 讓我看完這本書, 有滿滿的無奈感.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14390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14390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MINEBOOK掘冊--偶然聽到的話
"偶然聽到的話"是作者的得獎作品, 利用的是"傍聞":想讓別人相信的事情, 就跟別人說, 然後讓對方從旁邊聽到, 效果比直接跟對方說有效. 故事中, 各個角色都利用了這個心理, 最喜歡女兒的手法, 為了讓發生竊盜案的鄰居安心, 警方沒有因為連續殺人案就冷落了竊盜案的調查, 假裝與當警察的媽媽冷戰, 不跟媽媽講話, 只寫在明信片上, 抱怨媽媽為了查案早出晚歸, 再讓明信片誤寄到鄰居家, 非常巧妙.
"遲疑的箱子"是種面對猶豫不決時的處理態度: 有的東西如果不知道該不該丟的話, 就放到遲疑的箱子去, 假裝丟掉看看, 過幾天, 遲疑的心情就會變得比較清楚, 知道該如何處理.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個經營更生人收容所的所長, 她覺得有點疲憊, 雖然想要幫助更生人, 但他們似乎總是會再犯, 她的努力沒有任何影響力. 最近來到收容所的椎井, 是因為酒醉誤撞一名小學生, 導致死亡而入獄, 所長感覺椎井悶悶不樂, 一直想盡辦法為他打氣, 但在小學生忌日五天後, 他自殺了. 如果打算自殺, 為什麼不是忌日當天呢? 觀察這五天, 椎井都做了什麼, 原來他一直在看所長接受訪問的電視節目, 所長就是讓他遲疑的原因, 所以椎井把"自殺"放到遲疑的箱子, 等幾天再看看. 所長的努力並非是徒勞無功哪, 不是完美的結局, 卻讓人有了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345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345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MINEBOOK掘冊--人生複本
這本書雖然在排行榜上, 但我覺得滿不好看的. 設定雖然有趣, 但一鍋好料還是沒有成為一桌好菜.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想過: 如果在某個時間點, 做了不同的選擇, 人生會變成什麼模樣? 主角傑森在工作的關鍵時刻, 選擇接受預期之外的小孩, 於是擁有堪稱美滿的家庭生活, 成了一個平凡大學的教授, 遺憾嗎? 在看到同期的同學工作表現出色的時候, 這種想法難免跑出來. 突然有一天, 他發現有人取代了自己, 而且這個人不是別人, 正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 在另一個平行宇宙, 選擇繼續研究工作的傑森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建造出可以在不同時空穿越的機器. 但他顯然後悔了當初的決定, 而選擇來到這個當初放棄工作, 選擇家庭小孩的宇宙, 奪取主角的生活. 現在的問題是: 主角該如何讓這一切恢復?
穿越時空的機器, 基本上是靠腦中所想的條件來進入符合條件的宇宙, 挺有趣的設定, 什麼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必要條件? 即使設定了"平凡大學的教授, 與當初的女朋友結婚", 也有很多條路會走到這樣的結果: 可能是選擇工作, 但是研究失敗, 只能當一名平凡大學的教授; 可能不太情願的與女朋友奉子成婚, 但每天都在吵架..所以書的前半部, 主角的確一直失敗, 回不到原來的宇宙, 剩最後一次機會, 終於成功了, 但也沒有任何一點提示或反思, 這個宇宙的關鍵點是什麼, 有趣的設定就被浪費了.
回到原來的宇宙後, 主角發現這個宇宙有不只一個自己! 之前進入過的現實, 都有一個傑森, 拼命想回到這個宇宙, 而這些分裂的傑森, 少數人真的成功回來了. 這是個更有趣的設定了, 因為這些人跟主角沒有太大的差別, 唯一不同的, 只有走了多少不同的冤枉路, 才回到這個宇宙. 那你如何宣稱自己才是這個宇宙的原來的主人呢? 你能夠殺了其他的"自己"嗎? 還是只要所愛的人能夠平安快樂, 就算不是自己也可以接受. 明明是更為困難的決定, 但這些分裂的"傑森們"輕易的開始互相殘殺, 最後主角發揮主角威能, 成功說服老婆小孩, 跟他一起離開這麼宇宙, 前往未知的時空. 相當虎頭蛇尾呀, 大概作者也不知道怎麼圓場了吧(摔筆, 怒!)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1_67338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1_67338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破案神探
最近看了Netflix最新自製影集"破案神探", 背景是"連續殺人犯"的概念才剛開始形成的七零年代, 一個年輕的FBI探員"異想天開", 想到可以以犯人為師, 訪談他們, 藉此窺視連續殺人犯的心理, 找出他們犯案的行為模式, 並由此辨識出還未落網的殺人魔. 一個菜鳥搭配老鳥探員, 再加上一個頭腦清楚的大學教授, 建立起全新的犯人側寫模式, 大眾漸漸開始認識到新型態的犯罪已經不再僅限於金錢與感情. 原本有些呆頭呆腦, 只有滿腔熱血的菜鳥, 也在跟這些心理變態長期接觸的過程中, 變得有些剛愎自用, 自以為已經對犯人心理瞭若指掌, 殊不知鬥智鬥力的考驗才剛開始呢.
影集很好看, 所以我就找了原著來看, 以為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結果...書實在不太好看, 我差點看不下去.
前面宛如這個探員的自傳, 落落長, 也看不出來這些經歷對他以後有什麼影響性, 雖然是"首部曲"(全系列有三部), 但也沒有提到他們剛開始摸索, 建立犯人行為模式的過程, 每個案子都順利的提出差距不大的犯人側寫, 覺得沒有重點. 還滿佩服編劇可以在這樣平鋪直敘, 東講一點案子, 西講一點自傳的原著中, 找出亮點, 刻畫了一個有想法的女朋友(書裡面沒有), 讓人佩服她聰明才智的合作大學教授(書裡面沒怎麼提), 了解人性, 保持客觀的老鳥探員, 我會想看影集的第二季, 但不會想看這本書的第二部(笑).
書的最後面, 作者提到對於心理治療的看法, 是比較有趣的部份. 現代人應該大多可以理解, 連續殺人犯往往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 才有可能犯下這麼多起殘忍的兇殺案, 因此法院會參考精神鑑定的結果, 判斷犯人是否能為他所犯下的罪行負責, 應該進監獄還是精神療養院. 精神療養院顯然比監獄輕鬆好過, 所以不少犯人都希望以"心神喪失"作為辯護理由, 而進入療養院, 在經過治療後, 甚至還有機會回到社會, 作者對此非常不以為然. 他同意他們"有病", 但他們在犯案時, 知不知道正在做的事情是錯的, 而依舊選擇要去做, 這才是重要的問題. 一個能夠犯下好幾起兇殺案, 並且數次逃脫警方調查的人, 必須頭腦清楚, 不太可能是在"心神喪失"的狀態下, 完成事先做好計劃, 又能在當下完美執行.
作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成果也表示悲觀, 犯人生活在選擇有限, 簡單的環境下, 沒有壓力觸發, 再加上水平以上的聰明才智, 他們可以表現出任何精神醫生期望的狀態, 但這代表他們沒有危險性了嗎? 顯然不行. 也許及早介入這些心理偏差的案例能夠避免犯人走到更極端更殘忍的犯罪, 但實際上警察也不可能因為犯人虐待動物就把他當未來的殺人犯對待, 這時候能提供幫助的只有學校, 社福等軟性機構. 影集裡面有提到一個案例, 一個小學校長會以搔癢做為對學生的懲罰, 有的人覺得無傷大雅, 有的人覺得這種肢體接觸不正常, 有戀童癖的嫌疑, 最後在探員的建議下, 教育局開除了這名校長. 影集拍到失業後的校長失魂落魄的模樣, 校長的老婆指責探員, 怎麼可以以自己的自以為是, 為一個無辜的人安上莫須以的罪名. 這種從小行為來預測未來犯罪的可能性, 稍有不甚, 反而有可能導致其他嚴重後果.
還有一個觀察很有趣, 從過往案例看來, 女性連續殺人魔明顯少了非常多, 學術上提出來的解釋是: 女性似乎將所感受的壓力內化了, 他們不會去攻擊別人, 而比較容易藉酗酒, 吸毒, 賣淫或自殺來懲罰自己, 有些人則在自己的家庭裡重複所受到的身心凌虐, 有可能因此養出了殺人魔, 一樣非常有傷害力. 唔, 身為女性, 我會努力維持身心平衡的!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67369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67369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MINEBOOK掘冊--使女的故事
因為HBO的影集"使女的故事"獲獎無數, 因此對原著產生興趣.
這本小說的背景, 設定在某個被基督教正統教派極端份子所統治的世界"基列共和國", 女生被剝奪了財產和工作, 不再擁有"個體性", 而是以"功能"分門別類: (當權階級的)夫人, 嬤嬤, 使女, 女僕, (窮人家的)經濟太太, 蕩婦. 主角身為"使女", 作為生產機器, 被分派給上層當權階級, 一個大主教. 書中描寫的授精儀式, 過程相當微妙: 太太張開雙腿, 使女躺在太太的腹部, 她的手拽著使女的兩手, 表示她是駕馭者, 而使女衣著整齊, 僅將裙子捲至腰部, 方便大主教動作. 雖然說一起上兩個女人是每個男人的夢想, 但這樣的場景, 恐怕連情慾, 刺激都談不上, 比較像一個人的行軍. 以規律的步調進進出出. 而沒有地位的男性, 則是沒有辦法得到婚姻, 手淫與婚外性行為也都不被允許. 我分不太出來究竟哪一種比較悲慘.
女主角並非一開始就出生在這樣的世界, 我想這樣造成的衝擊更大. 她曾經有自己的工作, 老公, 小孩, 有一天劫難就突然發生了. 一群宗教份子槍殺了總統, 掃平了國會, 凍結憲法, 軍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他們在電視上說, 一切都在控制當中, 街頭也見不到什麼暴亂跡象, 人們甚至不知道該去對付誰. 於是繼續照常生活. 然而卻在有一天, 所有的女人都被開除了, 信用卡不能用, 銀行帳戶的財產全被轉到老公或最近的男性親屬名下. 當然有人上街遊行抗議, 但警察格殺誤論, 並且挨門逐戶進行搜查. 於是老公流著淚, 說要替他們著想, 替家人著想, 不要做徒勞無功的事, 他說: 你知道, 我永遠不會丟下你的. 突然之間, 他們不再彼此相屬, 她成了他的附屬品. 這情節發展的合情合理, 完全有可能在現實世界中發生, 看看以前開放的伊朗, 與宗教革命之後的伊朗, 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本書的結尾很有趣, 是一份煞有其事的史料研討會記錄, 討論的史料是那時代留下的錄音帶, 而錄音帶的內容正是前面的故事. 他們試圖追溯女主角的身份, 故事中提及的人物可能為誰, 討論基列政權下的社會制度與採取的手段...就如同一般歷史學家的研究, 也提升了前面故事的真實感. 結尾我很喜歡: "正如所有歷史學家都知道的, 過去是一片黑暗, 充滿回聲. 我們可以聽到聲音, 但具體內容卻因為聲音的來源含混不清而不甚清楚. 儘管我們盡力而為, 但還是無法用這個昌明時代的眼光, 破解往日的回聲."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3_240282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3_24028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