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希臘雜記

      在希臘參觀古蹟的時候, 時常驚嘆建築與雕刻的細緻與壯麗, 令我忍不住比較現在這個時代, 有沒有可以穿越千年的建築. 在這個世紀, 我們似乎強調實用性勝於美觀, 伯林在戰後首度提出現代住宅的原型: 在有限的空間內, 利用隔間, 提供起居, 廚房, 衛浴的必要性功能, 其他的部份, 例如庭院, 陽台則由公共空間來分攤, 我們想要有效率的使用每一吋空間, 挑高, 留白, 雕花, 裝飾都成為某種程度的浪費. 這些建築在現代我們已經不覺得美了, 恐怕這樣的美感無法跨越時代. 我有時會想像, 如果兩千年後的人類來評論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 會不會等同於我們現在看中世紀呢? 

      在古代, 一個藝術家可能耗費了一生的時間, 交出的作品一根手指頭就數完了, 但這些作品穿越了千年, 依舊令後人讚嘆不已, 現代人很少一生只做一件事, 朋友說, 因為我們有太多選擇啦 ,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有那麼多選擇, 為什麼我們卻常常覺得身不由己? 我們看似自由, 但一生有很多時間都已經限定住了, 前二十年在求學, 中間三十年在工作, 我們花很少的時間在思考, 為什麼我要做這些?只是很制式化的把交付的任務完成, 從這個角度看, 其實跟古時候的奴隸沒有太大差別呀.這個時代在工業革命之後, 就開始追求更快與更多, 尤其在發現分工的奧妙之處後(原本的理論是讓最擅長的人來做, 最有效率, 後來發現多人分工比讓一個擅長的人做完全部更有效率), 每個人都不再是完整的, 任務被拆得更細, 每個人提供一點點小元件, 我們似乎更沒有辦法去看到全貌, 我們也不會去追求一生要做好一件事, 因為我們一生都在做小元件, 而成品為何, 與我無關哪. 

      最令我好奇的是政治制度, 希臘很早就脫離君主制, 進入共和時代(簡單來說, 就是元首不是世襲的), 也有貨真價實的全民大會. 但是卻在希臘滅亡之後, 歐洲又回到長時間的君主制度. 中國歷史上沒有過共和時代, 一直是君主制, 在獨尊儒術之後, 講究五倫, 一開始還要求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本份, 後來更過份, 轉變成即使君沒有君的樣子, 臣還是要守臣的道理, 這種內化的約束力量讓中國遲至民國以後才進入共和制.  但是歐洲不同呀, 歐洲人曾經知道共和制度是什麼樣子, 他們卻選擇了君主制, 是不是因為基督教成為國教的緣故呢? 在基督教裡面, 所有的國家都屬於上帝, 上帝才是唯一的統治者, 而國王則是上帝授權之人, 所以擁有權利可以統治國家, 但是這其中並沒有暗示"世襲"呀. 應該是教會說上帝的旨意是誰就是誰吧, 真是想不透呀. 難道人類的天性裡面包含了奴性嗎? 傾向於服從, 不去改變現狀直到再也受不了為止.

      即使希臘有藍天夕陽沙灘, 但看著美侖美奐的古蹟, 想到希臘曾是西歐文明的起源, 現在卻成為歐債的定時炸彈, 兩相對比, 想著為何會淪落至此, 心情反而比在柏林的時候沉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