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情緒勒索


        有一次, 朋友跟我分享他讀"被討厭的勇氣"的心得, 其中一部份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放下不屬於你的課題", 例如別人的情緒, 或是想對別人下指導棋的欲望, 不要為了讓在乎的人開心, 而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決定, 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出於愛與關心, 就意圖影響別人的決定, 後來看了這本”情緒勒索”, 多處都心有戚戚焉, 才知道原來我是個隱形的被勒索者呀. 

        情緒勒索之所以難察覺, 是因為勒索的人往往很親近, 被勒索者真心希望對方開心, 所以相信自己做的是皆大歡喜, 雙贏的好決定, 如果夜深人靜, 獨處時, 可能感覺到懊悔或遺憾, 也是自己的軟弱所致, 與他人無關. 被勒索者既想為別人的感受負責任, 願意為了安撫對方的情緒, 而做迎合他的事, 又事事反求諸己, 不願為了自己的感受提出要求. 長期下來, 被勒索者壓抑或是忽略自己的感覺, 因為唯有沒有感覺, 才不會在順從對方的要求時, 感覺太過受傷.

        "在一段情緒勒索的關係裡面, 最大的傷害之一, 或許就是讓我們”失去感覺的能力”. 當你用'合理化'的方式, 去適應這個人或這個環境, 可能會使你的'抗壓性變高'. 但相反的, 你可能越來越難感覺到'自己的感覺', 例如快樂, 成就感, 以及對自我的看重."

        看到這段描述, 我有想哭的衝動, 彷彿有人說出了我的病因. 從大學畢業以後, 我常常覺得自己團悶悶的火, 雖然會全力把工作, 生活處理好, 但不會主動想要做什麼, 沒有感覺快樂, 也沒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正是上段所述"失去感覺的能力". 檢視我的生活中, 並沒有出現像書中例子裡, 那些明顯的情緒勒索者, 我覺得我是因為"自我價值低落", 才會常常自我懷疑, 而在爭執剛要起的時候, 就選擇退縮. 

        在書中第二章, 說明"自信"與"自我價值"是不同的. "自信"是種"對自己能力的信心", 而"自我價值"是對自我的接納以及尊重自我的態度.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 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中. 有些人即使擁有客觀的高成就與大量的成功經驗, 但他們還是無法享受自己的成果, 反而時常感覺焦慮. 他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到一些事情的, 但這些"做得到", 反而成為"應該要達到的標準". 如果不小心失敗了, 就會覺得"自己好糟糕", 如果成功了, 也只會覺得"應該的", 或是認為因為運氣好, 沒辦法好好肯定自己. 要先學習溫柔的對待自己, 才有面對情緒勒索者質疑時的勇氣. 

        "我為我的情緒負責,  不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是看完這本書後, 學到最大的課題. 建立自己的情緒界線, 這個界線不需跟別人解釋或尋求別人認同. 觀察自己會因為什麼事而不舒服, 不舒服的時候, 會怎麼反應? 是什麼阻止自己把感受說出來? 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 "使用拖延戰術, 離開壓力源"是件重要的事, 如果留在原地, 面對對方的說服或質疑, 我們可能會想要回覆或解釋, 而慢慢掉入對方的語言陷阱. "我沒辦法現在做決定"或"我不想要這麼做"是不需要理由, 也不需要說服對方的. 感受自己對自我的主導權, 練習重視並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只是捍衛自己的權益, 更重要的是, 我們也在展現對這個世界與他人的信任, 唯有如此, 才能更輕鬆的對待自己, 然後, 才有機會輕鬆的對待他人.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40_267767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滿願

        這本短篇推理小說相當好看, 照常理說, 推理小說沒有足夠的鋪陳, 不會好看, 但這本小說就厲害在, 作者可以在這麼短的篇幅裡, 呈現一個高潮起伏的推理過程, 既懸住了讀者的胃口, 又在結局出現的時候, 忍不住拍手, 我最喜歡"夜警", "萬燈"與"滿願".

        "夜警"從一個警察川藤死亡開始講起, 為了制服持刀暴怒的民眾, 川藤開槍, 民眾當場死亡, 但川藤也被刀刺中, 不治身亡. 看似是一場令人惋惜的因公殉職意外, 但故事開始鋪陳川藤這個人平日的作為,  實在是個不合格的警察, 就連川藤的哥哥也不相信自己的弟弟, 會這麼勇敢的挺身而出 . 原來, 川藤是為了遮掩自己的錯誤, 才故意激怒本來就易怒的民眾, 讓自己有理由開槍. 典型"為了圓一個謊, 結果說了更多的謊, 犯下更大的錯誤"的範例, 難怪川藤在死前一直喃喃唸著: 不該是這樣的...

        "萬燈"是整本書篇幅最長的一篇. 描寫派駐在印尼的主角為了取得開採天然氣的土地使用權, 一步步走向深淵的故事. 故事非常緊湊, 高潮迭起. 勢在必得的主角好不容易爭取到與村中長老見面的機會, 卻發現競爭公司也爭取到同樣的機會. 雙方私下暗自較勁, 但面對頑固的村長, 又要一起攜手突破. 會談的過程中, 發現村中長老與村長其實不同心, 是很好的切入點...主角縝密的計劃一切, 照理說應該一切順利, 光榮返國, 行動究竟在哪裡開始出現瑕疵? 是從會面開始, 喝了那杯奶茶就錯了? 還是沒有當機立斷, 阻止露出怯懦神情的競爭對手回家?抑或是, 根本就不該殺人, 這一切都是天譴? 主角沒得選擇, 只能接受最後的結局. 


        在"滿願"中, 作者再度展現"動機總是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的高超技巧, 講了一個很好看的推理故事. 主角是名律師, 一直相信房東太太是因為一時衝動, 才意外殺了前來家中的高利貸業者. 房東太太在事發後極為配合, 接受審判結果, 也放棄上訴. 多年以後, 主角才醒悟到, 原來房東太太是有意犯下這起案件, 為了保護在娘家帶過來的家傳之寶, 寧可讓它成為刑事案件的證物, 也不要因為家裡債台高築, 而成為被扣押的財產之一. 

       許多犯罪不是出於惡意, 反而出於對人很重要的情感, 例如愛, 自尊, 成就感..., 讓我看完這本書, 有滿滿的無奈感.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4_14390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MINEBOOK掘冊--偶然聽到的話

        
         "偶然聽到的話"是作者的得獎作品, 利用的是"傍聞":想讓別人相信的事情, 就跟別人說, 然後讓對方從旁邊聽到, 效果比直接跟對方說有效. 故事中, 各個角色都利用了這個心理, 最喜歡女兒的手法, 為了讓發生竊盜案的鄰居安心, 警方沒有因為連續殺人案就冷落了竊盜案的調查, 假裝與當警察的媽媽冷戰, 不跟媽媽講話, 只寫在明信片上, 抱怨媽媽為了查案早出晚歸, 再讓明信片誤寄到鄰居家, 非常巧妙. 


        "遲疑的箱子"是種面對猶豫不決時的處理態度: 有的東西如果不知道該不該丟的話, 就放到遲疑的箱子去, 假裝丟掉看看, 過幾天, 遲疑的心情就會變得比較清楚, 知道該如何處理.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個經營更生人收容所的所長, 她覺得有點疲憊, 雖然想要幫助更生人, 但他們似乎總是會再犯, 她的努力沒有任何影響力. 最近來到收容所的椎井, 是因為酒醉誤撞一名小學生, 導致死亡而入獄, 所長感覺椎井悶悶不樂, 一直想盡辦法為他打氣, 但在小學生忌日五天後, 他自殺了. 如果打算自殺, 為什麼不是忌日當天呢? 觀察這五天, 椎井都做了什麼, 原來他一直在看所長接受訪問的電視節目, 所長就是讓他遲疑的原因, 所以椎井把"自殺"放到遲疑的箱子, 等幾天再看看. 所長的努力並非是徒勞無功哪, 不是完美的結局, 卻讓人有了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345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MINEBOOK掘冊--人生複本

        這本書雖然在排行榜上, 但我覺得滿不好看的. 設定雖然有趣, 但一鍋好料還是沒有成為一桌好菜.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都想過: 如果在某個時間點, 做了不同的選擇, 人生會變成什麼模樣? 主角傑森在工作的關鍵時刻, 選擇接受預期之外的小孩, 於是擁有堪稱美滿的家庭生活, 成了一個平凡大學的教授, 遺憾嗎? 在看到同期的同學工作表現出色的時候, 這種想法難免跑出來. 突然有一天, 他發現有人取代了自己, 而且這個人不是別人, 正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 在另一個平行宇宙, 選擇繼續研究工作的傑森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建造出可以在不同時空穿越的機器. 但他顯然後悔了當初的決定, 而選擇來到這個當初放棄工作, 選擇家庭小孩的宇宙, 奪取主角的生活. 現在的問題是: 主角該如何讓這一切恢復?

        穿越時空的機器, 基本上是靠腦中所想的條件來進入符合條件的宇宙, 挺有趣的設定, 什麼是構成"現在的我"的必要條件? 即使設定了"平凡大學的教授, 與當初的女朋友結婚", 也有很多條路會走到這樣的結果: 可能是選擇工作, 但是研究失敗, 只能當一名平凡大學的教授; 可能不太情願的與女朋友奉子成婚, 但每天都在吵架..所以書的前半部, 主角的確一直失敗, 回不到原來的宇宙, 剩最後一次機會, 終於成功了, 但也沒有任何一點提示或反思, 這個宇宙的關鍵點是什麼, 有趣的設定就被浪費了.

        回到原來的宇宙後, 主角發現這個宇宙有不只一個自己! 之前進入過的現實, 都有一個傑森, 拼命想回到這個宇宙, 而這些分裂的傑森, 少數人真的成功回來了. 這是個更有趣的設定了,  因為這些人跟主角沒有太大的差別, 唯一不同的, 只有走了多少不同的冤枉路, 才回到這個宇宙. 那你如何宣稱自己才是這個宇宙的原來的主人呢? 你能夠殺了其他的"自己"嗎? 還是只要所愛的人能夠平安快樂, 就算不是自己也可以接受. 明明是更為困難的決定, 但這些分裂的"傑森們"輕易的開始互相殘殺, 最後主角發揮主角威能, 成功說服老婆小孩, 跟他一起離開這麼宇宙, 前往未知的時空. 相當虎頭蛇尾呀, 大概作者也不知道怎麼圓場了吧(摔筆, 怒!)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91_67338

2018年1月16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破案神探


        最近看了Netflix最新自製影集"破案神探", 背景是"連續殺人犯"的概念才剛開始形成的七零年代, 一個年輕的FBI探員"異想天開", 想到可以以犯人為師, 訪談他們, 藉此窺視連續殺人犯的心理, 找出他們犯案的行為模式, 並由此辨識出還未落網的殺人魔. 一個菜鳥搭配老鳥探員, 再加上一個頭腦清楚的大學教授, 建立起全新的犯人側寫模式, 大眾漸漸開始認識到新型態的犯罪已經不再僅限於金錢與感情.  原本有些呆頭呆腦, 只有滿腔熱血的菜鳥, 也在跟這些心理變態長期接觸的過程中, 變得有些剛愎自用, 自以為已經對犯人心理瞭若指掌, 殊不知鬥智鬥力的考驗才剛開始呢. 

        影集很好看, 所以我就找了原著來看, 以為可以看到更多細節, 結果...書實在不太好看, 我差點看不下去. 

        前面宛如這個探員的自傳, 落落長, 也看不出來這些經歷對他以後有什麼影響性, 雖然是"首部曲"(全系列有三部), 但也沒有提到他們剛開始摸索, 建立犯人行為模式的過程, 每個案子都順利的提出差距不大的犯人側寫, 覺得沒有重點. 還滿佩服編劇可以在這樣平鋪直敘, 東講一點案子, 西講一點自傳的原著中, 找出亮點, 刻畫了一個有想法的女朋友(書裡面沒有), 讓人佩服她聰明才智的合作大學教授(書裡面沒怎麼提), 了解人性, 保持客觀的老鳥探員, 我會想看影集的第二季, 但不會想看這本書的第二部(笑).


        書的最後面, 作者提到對於心理治療的看法, 是比較有趣的部份. 現代人應該大多可以理解, 連續殺人犯往往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創傷, 才有可能犯下這麼多起殘忍的兇殺案, 因此法院會參考精神鑑定的結果, 判斷犯人是否能為他所犯下的罪行負責, 應該進監獄還是精神療養院. 精神療養院顯然比監獄輕鬆好過, 所以不少犯人都希望以"心神喪失"作為辯護理由, 而進入療養院, 在經過治療後, 甚至還有機會回到社會, 作者對此非常不以為然. 他同意他們"有病", 但他們在犯案時, 知不知道正在做的事情是錯的, 而依舊選擇要去做, 這才是重要的問題. 一個能夠犯下好幾起兇殺案, 並且數次逃脫警方調查的人, 必須頭腦清楚, 不太可能是在"心神喪失"的狀態下, 完成事先做好計劃, 又能在當下完美執行. 

        作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成果也表示悲觀, 犯人生活在選擇有限, 簡單的環境下, 沒有壓力觸發, 再加上水平以上的聰明才智, 他們可以表現出任何精神醫生期望的狀態, 但這代表他們沒有危險性了嗎? 顯然不行. 也許及早介入這些心理偏差的案例能夠避免犯人走到更極端更殘忍的犯罪, 但實際上警察也不可能因為犯人虐待動物就把他當未來的殺人犯對待, 這時候能提供幫助的只有學校, 社福等軟性機構. 影集裡面有提到一個案例, 一個小學校長會以搔癢做為對學生的懲罰, 有的人覺得無傷大雅, 有的人覺得這種肢體接觸不正常, 有戀童癖的嫌疑, 最後在探員的建議下, 教育局開除了這名校長. 影集拍到失業後的校長失魂落魄的模樣, 校長的老婆指責探員, 怎麼可以以自己的自以為是, 為一個無辜的人安上莫須以的罪名. 這種從小行為來預測未來犯罪的可能性, 稍有不甚, 反而有可能導致其他嚴重後果.

        還有一個觀察很有趣, 從過往案例看來, 女性連續殺人魔明顯少了非常多, 學術上提出來的解釋是: 女性似乎將所感受的壓力內化了, 他們不會去攻擊別人,  而比較容易藉酗酒, 吸毒, 賣淫或自殺來懲罰自己, 有些人則在自己的家庭裡重複所受到的身心凌虐, 有可能因此養出了殺人魔, 一樣非常有傷害力. 唔, 身為女性, 我會努力維持身心平衡的!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67369

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MINEBOOK掘冊--使女的故事

        因為HBO的影集"使女的故事"獲獎無數, 因此對原著產生興趣.

        這本小說的背景, 設定在某個被基督教正統教派極端份子所統治的世界"基列共和國", 女生被剝奪了財產和工作, 不再擁有"個體性", 而是以"功能"分門別類: (當權階級的)夫人, 嬤嬤,  使女, 女僕, (窮人家的)經濟太太, 蕩婦. 主角身為"使女", 作為生產機器, 被分派給上層當權階級, 一個大主教. 書中描寫的授精儀式, 過程相當微妙: 太太張開雙腿, 使女躺在太太的腹部, 她的手拽著使女的兩手, 表示她是駕馭者, 而使女衣著整齊, 僅將裙子捲至腰部, 方便大主教動作. 雖然說一起上兩個女人是每個男人的夢想, 但這樣的場景, 恐怕連情慾, 刺激都談不上, 比較像一個人的行軍. 以規律的步調進進出出. 而沒有地位的男性, 則是沒有辦法得到婚姻, 手淫與婚外性行為也都不被允許. 我分不太出來究竟哪一種比較悲慘.

        女主角並非一開始就出生在這樣的世界, 我想這樣造成的衝擊更大. 她曾經有自己的工作, 老公, 小孩, 有一天劫難就突然發生了. 一群宗教份子槍殺了總統, 掃平了國會, 凍結憲法, 軍隊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他們在電視上說, 一切都在控制當中, 街頭也見不到什麼暴亂跡象, 人們甚至不知道該去對付誰. 於是繼續照常生活. 然而卻在有一天, 所有的女人都被開除了, 信用卡不能用, 銀行帳戶的財產全被轉到老公或最近的男性親屬名下. 當然有人上街遊行抗議, 但警察格殺誤論, 並且挨門逐戶進行搜查. 於是老公流著淚, 說要替他們著想, 替家人著想, 不要做徒勞無功的事, 他說: 你知道, 我永遠不會丟下你的. 突然之間, 他們不再彼此相屬, 她成了他的附屬品. 這情節發展的合情合理, 完全有可能在現實世界中發生, 看看以前開放的伊朗, 與宗教革命之後的伊朗, 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本書的結尾很有趣, 是一份煞有其事的史料研討會記錄, 討論的史料是那時代留下的錄音帶, 而錄音帶的內容正是前面的故事. 他們試圖追溯女主角的身份, 故事中提及的人物可能為誰, 討論基列政權下的社會制度與採取的手段...就如同一般歷史學家的研究, 也提升了前面故事的真實感. 結尾我很喜歡: "正如所有歷史學家都知道的, 過去是一片黑暗, 充滿回聲. 我們可以聽到聲音, 但具體內容卻因為聲音的來源含混不清而不甚清楚. 儘管我們盡力而為, 但還是無法用這個昌明時代的眼光, 破解往日的回聲."

https://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3_24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