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政誌與零時政府(下)

      
        政誌的發起人Jimmy說過他做這個網站的動機是源自於一股憤怒(從專案的codename "twangry" 就可以看得出來), 因為某天夜裡他逛到美麗灣的官方網站, 發現網站上洋洋灑灑的列出飯店大事紀, "合法取得建照", "主動提送環評"...如果一個初次搜尋"美麗灣事件"的人看到這個網站, 恐怕真會以為建商是個正派經營,  刺激地方經濟的好企業吧. 但他也從這網站中獲得啟發, 時間軸的呈現方式可以幫助一個不熟悉的人快速了解事情的始末, 於是以美麗灣事件為始, 他開始開發這個以時間軸為呈現方式, 社會事件記錄為主的網站. 很巧的是, "美麗灣"同樣對我扮演了"啟發"的角色. 兩年前去台東旅遊, 選擇在杉原海灘露營, 親眼見到美麗灣度假村以不可思議的便宜價格(每月三萬元再加上每年一百五十萬的營運金)所擁的無敵海景與細緻沙灘, 沙灘在以岩岸為主的東海岸極為珍貴, 但建商毫不吝惜的在沙灘上灌水泥, 建游泳池, 各式各樣的設施還在興建當中, 鐵板圍籬大喇喇的沙灘上圈地為王, 外人不得進入. 圍籬外有志工搭載的竹寮還有數個過夜的帳蓬, "還我海攤"的旗幟在風中飄揚, 巴奈與族人已在海攤上抗議月餘, 但始終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報導. 在還不知道美麗灣事件之前, 我就已經知道巴奈, 她有副極好的嗓音, 出過一張好聽的專輯, 但自從她開始為族人加入土地正義抗爭後, 在音樂上的活動就漸趨為零. 另一個讓我震撼的景象是都蘭鼻的陳明才紀念碑, 它是個被雷劈過(也有一說是被人縱火)的焦黑樹木, 沒有任何題字說明, 但當年陳明才就是在這兒留下"天佑都蘭鼻"的遺書跳海自盡, 因為他的犧牲, 原本箭在弦上的都蘭BOT案才得以終止. 於是同樣以美麗灣事件為始, 我開始關心環境社會運動議題, 並且希望仿效巴奈與陳明才一樣, 付出真正的行動.

        "twangry"在加入零時政府後, 緩和下憤怒的動機, 更名為與"政治"相同諧音的"政誌". Ipa為這個網站下了極好的註解: 關心社會從不健忘開始. 網站首頁是眾人手動編輯的台灣各大事件, 基本上以社會事件為主. 點選了事件之後, 程式會自動去Wiki相關條目解析內容, 以時間排序, 將每個時間點的事件發展摘錄出來, 方便閱讀. 後來網站又加了"訂閱"功能, 訂閱感興趣的事件後, 如果以後Wiki內容有更新, 使用者就可以收到email通知更新部份, 不致因為事件失去新聞熱度而再也無法得知事件發展. 然而Wiki也有其限制, 一來Wiki禁止評論性內容, 不容易看到正反兩方的深入分析, 二來Wiki的內容也是公民主動編輯提供, 較冷門的事件自然內容也少. 要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要考慮除了Wiki之外的內容來源, 或是考慮讓使用者參與編輯的可能性. 雖說是參與其中的人, 但說老實話, 我們也不知道網站之後會怎麼"演化"!

        在零時政府中, 許多的專案都可能源於相同的動機, 例如服貿, 例如立法院. 大家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不同的想像, 於是各自著手進行. 一開始會覺得這樣多頭進行的方式沒有效率, 傳統上的組織活動大多是, 對同一個問題感興趣的人坐下來討論一個共同的解法, 接著集眾人之力量將解法實行出來. 那回在"網路星期二"聽了高嘉良的演講, 對於"開放"有了更多的認識與想法. 開放不只是原始資料開放, source, library開放, 解法也是開放的. 也許一開始有五組人同時在進行, 想法可能有重疊, 也可能沒有, 但不需要一開始就尋求共識與妥協, 依照"大自然的運作法則", 在開放的合併與淘汰之後, 會淬煉出各想法中最好的部份. 這樣子的做法在資訊界行之有年, 那搬到其他的公共領域呢? 我們還不知道, 因為一切都還是進行式!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政誌與零時政府(上)


   
      第一次知道"零時政府"是在同學會, 聽到科比拿之前比賽的獎金, 出來辦了一場"大家一起寫程式"的活動, 也就是零時政府第零次黑客松 (所謂的黑客松就是黑客加馬拉松, 大家聚在一起把想法實做出來, 實際進行的時間從半天到一, 兩天都有). 同學要我一定要去看看:"寫程式改造社會不是很好嗎?"! 那個時候我正留職停薪, 賦閒在家. 想要休息一陣的起因, 一部份正是我對自己每日寫程式產生自我懷疑. 由於公司的性質, 大部份的程式都隨筆電出貨, 然而這些程式究竟有多少使用者在使用, 公司或是筆電廠商恐怕根本不在乎. 我每日加班, 聽從客戶的需求修改程式, 自己的意願與想法並不重要. 休息的這段時間, 我跟朋友合寫了一個iOS App, 從沒有寫過iOS App的我, 從頭開始學起. 有時候寫到一半, 不得不去睡覺, 居然有種希望隔天趕快來, 就可以繼續寫的衝動. 還真是久違的感覺哪, 原來為自己寫程式真的會讓人廢寢忘食, 如果還能夠靠寫程式, 讓社會做出一點改變, 那就更酷了.

       聽完同學的鼓吹, 我立馬就有了一個想法: 現在的新聞事件多如潮水, 每天都有讓人生氣的事情發生, 旺中, 反核, 醫界四大皆空, 美牛, 油電漲價, 美麗灣, 大埔農地, 中科四期與農爭水, 洪仲丘虐死...新的事件發生, 舊的事件被趕下版面, 就很難再追蹤. 我想要有個網站以事件為key, 察看單個事件的發展, 事件有新的變化, 能夠很容易得知. 在"零時政府"網站上瀏覽現在進行中的專案, 發現"政誌"跟我想要做的想法很接近, 不如就加入這個現存的專案吧.

      我以前並沒有參與open source的經驗, 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起頭好, 二話不多說, 就從寫信打招呼開始吧 XD 政誌的發起人Jimmy很快就回信, 並且爽快的把google doc和github的權限都打開了, 只是順利把code拿下來以後, 我還是有點茫茫然, 不知該怎麼設定開發環境, 剛好"網路星期二"辦了一場演講, 介紹"零時政府", Jimmy也會參加, 我想就到現場面對面問清楚最快!演講結束, 其他人是巴著演講者高嘉良討論, 我則到處尋找Jimmy的身影. 雖然初次見面 , 但也沒花多少功夫寒喧, 直接切入主題. Jimmy簡單跟我講了一下要安裝nodejs (在那個當下, 我根本不知道nodejs是啥), 當晚我接到了第一個github issue: "修正安裝指令", 簡單來說, 就是試著在windows與mac上設定好環境, 讓程式可以成功跑起來, 把這些步驟寫下來. 第一個task, 輕鬆K.O! 程式可以跑起來後, 接下來就是正常寫code, debug的過程了吧? 喔不, 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這些code看起來明明就是javascript, 但我卻沒辦法了解它們運作的方式, 一籌莫展. 這時Jimmy適時的舉辦了"政誌小聚", 讓其他有參與政誌專案的人一起見面, 討論, 做事. 雖然半行code也沒寫到, 倒是令我掌握到另一個關鍵字"AngularJS". 原來我看不懂code的原因是因為它已經套用了一個叫作"AngularJS"的Framework. 謎團解開之後, 總算可以正式上工了.

     如同過往的經驗, 要了解一個project, 從解bug開始! 不同的是, 在公司裡, 有QA測試發bug, 有RD leader assign bug, 有RD負責解bug, 有PM負責想新功能. 在"政誌"這兒, 發現bug的人主動記錄下來, 對bug看不順眼的人主動解掉, 有想法的人主動把想做的事描述出來, 對新想法感興趣的人主動把功能實作出來. 一切的活動都源自於自主性, 所有參與的人散布在網路各端, 你不知道他正在做什麼, 他也不知道你的動向. 一切看似發散, 很難預期啥時會有進展, 但令人驚訝的是, 它真的在進行中! 以我自己為例, 我曾經怕bug太簡單, 別人一下子就順手解掉, 而趕快把bug assign給自己. 讓別人知道"這個bug已經有主人啦!" (搶著解bug是多少年前的事啦?) open source的運作與推動真是相當奇妙!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4天蠍初嚮

       阿花在下山的路上一直在碎唸: 我一定一下山就忘了這隊了…但它原本不該是這麼鳥的隊伍. 原本計劃的路線是從2200公尺處的碧綠神木下探到立霧溪, 再輕裝去凱金社與西拉歐卡, 凱金社是以前太魯閣族最大的聚落,從記錄上看來範圍頗大, 留了不少駁坎. 而西拉歐卡是當年佐久間總督墜馬的地方, 日人在此處立了一個紀念碑, 佐久間總督因為負傷過重, 隔年就去世了. 這兩個遺跡都頗讓我感興趣, 可惜最後事與願違.

      搭了晚上十一點的火車前往新城, 抵達的時候都已經是凌晨兩點囉! 這才發現原來這隊伍這麼大, 一個個已經躺平的學弟妹已經把走廊給佔滿了, 好險凌晨的時候雨已經停了. 新城站因為是太魯閣的出站處, 馬上就要改建, 不知以後還有沒有我們可以打地鋪過夜的地方? 每回C0我都睡得很差, 半夢半醒, 搞不清楚到底睡著沒, 領隊的鬧鐘就響了, 真討厭! 碧綠神木在中橫上, 距離火車站有一個半小時, 原本想在車上補眠, 但看著窗外漸漸亮起的天色, 隨著高度爬升, 越來越漂亮的風景, 竟然也就忘了睡覺 (另一個原因是: 冷斃了!!) 第一次看到碧綠神木, 嗯, 有點兒失望. 它不是檜木, 是杉木, 樹葉垂垂掛掛, 蓋住了整個樹幹, 重點是它一點兒也不綠呀 XD 拍完出發照就準備出發了. 仔細一數, 這隊竟有16人! 老人浩浩蕩蕩一大團, 包括: 黃老頭, 阿花, 永暉, 國王頭, 吐司, 兩光, 假掰的詹賽去跑富邦馬拉松, 真是的! 今天的路程沒什麼特別, 就是瘋狂下切1100公尺, 不過連續下了多日的雨, 路又爛有頗陡, 兩個學妹走起來怕怕的, 找了根木頭給她們當登山杖幫忙支持, 但我還是喜歡兩手空空的走路, 旁邊的樹幹與草叢都是我的登山杖. 沒想到在這樣的山中居然還有一個範圍頗大的卡拉寶農場, 農場四周養滿了狗, 還沒看到農場, 就先聽見此起彼落的狗叫聲, 原本頗為忌憚, 不過狗都被鍊住了, 帶子往上扣在一條橫向的鐵線上, 狗只能左右跑. 後來再靠近一點, 才發現狗比我們還害怕, 想要給他們東西吃, 他們連靠近都不敢靠近, 天寒下雨的, 又沒有遮避的地方, 感覺有點可憐哪. 國王頭沿路都在抱怨他的新雨鞋又硬又難穿, 沒想到他入屋跟農場夫婦打聲招呼後, 出來就見他換上主人舊的雨鞋, 讓我們嘖嘖稱奇. 本來天氣好的時候, 在農場就可以清楚看到奇萊, 但今天又是雨又是霧, 我們只能蜷縮在一起取暖吃送行禮.

      過了卡拉寶農場後, 開始出現茅草與古道, 古道上還有掛著"台北所"的野狼機車, 真是年代久遠呀. 記錄上還有提到沿著古道走個十多分鐘, 會看到一些舊聚落的遺跡, 但古道崩壞的嚴重, 我們時間也有限, 就沒有前去一探. 不過路上還是看到了三階駁坎與方形的房屋底座, 可以略略想像舊時的熱鬧. 每次在偏遠的山中看到遺址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原來舊時的原住民曾經深入於此呀. 而佐久間總督正是讓這一切宣告終結的人物, 他的五年理蕃計劃, 對原住民實施"殺光, 搶光, 燒光"的三光政策, 強迫原住民遷居平地, 不從反抗的, 就施以嚴厲的軍事攻擊, 原住民的文化從此出現嚴重的斷層, 過往的熱鬧聚落也從此深埋山中. 如果原住民的文化沒有斷掉, 是不是會讓台灣整體而言, 更為本土化, 而不是像現在, 只讓漢文化給給壟斷?

      下切的速度比預計的慢, 雨又下個不停, 到西拉歐卡單程就要一個半小時, 探凱金社要過溪, 立霧溪頗為混濁且急, 讓人摸不清楚淺, 想到要讓16人大隊伍安全過溪數次, 領隊馬上果斷的通通放棄單攻行程, 於是這隊變成下切1100公尺, 經拳背山, 再走原路爬升1100工尺回到碧綠神木的無賣點隊伍. 唯一的好處是一路都沒餓到, 領隊總能不斷從背包裡面摸出新的送行禮, 相當不簡單. 中醫師阿花為我們調製的十全大補湯相當好喝, 大家胃口大開, 飯也清空了, 菜也清空了(打拋豬肉真是下飯好物), 還馬不停蹄的立刻要求大廚煮湯圓. 明明下著雨, 居然還有大火(感謝獵人揀好的柴), 在火邊烤香腸是什麼時候的事啦? 去年的初嚮我只記得即使到了營地, 雨衣也脫不下來的濕冷, 今年的初嚮, 在火邊烤得暖暖的, 火的煙有種味道, 穿的衣服會洗, 但雨衣不會洗, 於是每個人的雨衣拿出來, 都聞的到那個味道, 下山的時候, 我們在碧綠神木旁的販賣部換衣取暖, 販賣部的小弟說, 我們聞起來有種柴魚的味道, 我們聽了都想笑, 不是什麼柴魚味吧, 就是所謂山上的"臭味"吧.         

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我在底層的生活

      這本書的作者為了體驗貧窮, 化身為女服務生, 嘗試為每一分錢斤斤計較的生活. 為了維持最基本的生計, 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與辛勞, 超乎我的想像, 而且基本上是個難以翻身的惡性循環.    

       首先若想要租到一間公寓, 最好能先證明自己有穩定的工作, 然而要得到工作, 必需先有一個聯絡地址與電話號碼. 她發現身邊的同事大部份是住在單價偏高的日租房間或是汽車旅館, 原因是因為他們付不起一個月的押金 (代表一口氣就得掏出兩個月的租金) ! 再來住宅的價格與便利性成正比, 因為沒有錢買交通工具, 所以能選擇的區域有限, 只能任由房租吃掉一半以上的收入, 每個月的結餘寥寥可數, 禁不起任何意外, 例如生病. 有的同事因為生病不能上班, 最後不得不丟了工作. 由於住處的簡陋, 可能沒有冰箱, 沒有廚房, 沒辦法煮一大鍋湯來省錢, 在食物上的花費就會提高, 更加捉襟見肘. 住與行也限制了工作的選擇性, 由於沒有存款, 難以承受換工作的風險(以領週薪而言, 至少會有兩個禮拜沒有收入; 必須找新的住處, 籌出一個月的押金; 找替代的交通方式...). 最令我驚訝的是, 有超過一半的人, 身兼兩份工作, 早班與晚班, 如果有必要, 週末還會再找一份兼差. 早班與晚班之間可能只有短短的一到兩個鍾頭休息時間, 而這珍貴的休息休息還可能耗費在兩份工作地點的交通上! 如此大的工作量, 尤其需要健康的身體, 但他們往往沒有錢付保險, 也沒錢看病. 這種生活方式任誰都無法長久支撐下去呀. 然而現在的社會文化裡面, 普遍存在一種偏見: 只要你夠努力, 你就賺得到錢, 你就可以脫離貧窮! 你無法脫離貧窮是因為自身的懶惰與不求上進. 作者剛開始過"貧窮生活"時, 也想以中產階級的腦袋去分析問題, 試圖解決眼前的困境. 然而她不僅發現自己沒有比她的同事更厲害, 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更發現忙著活下去的自己變得目光短淺, 對同事不公平的待遇噤聲, 懷疑同事對自己抱有不滿, 趁機陷害自己, 她對自己的轉變感到驚訝.

      公司對待低階層員工的方式也讓員工自我貶低自我的價值. 每一回的面試問題都著墨於偷竊, 藥物的歷史, 公司的規則是假設員工什麼都不會, 員工一定會出錯的前提下所設計, 管理階層是以員工不可信任的態度來進行監視. 由於情感需求長期被漠視, 她的同事不乏為了取得上司的認同與獎勵, 不斷接受無理的要求與無良的對待(這一項恐怕不管是藍領階級或白領階級, 都會陷入一樣的謎思), 由於社會階級與較無虞的生活方式, 我們很容易覺得上司代表"成功人士", 不能取得成功人士的認可, 是自己的失敗. 作者在書末提到的一個問題, 我覺得很嚴重. 富人越來越不想跟窮人分享空間與服務, 他們有自己的私立學校, 他們不搭公車與地鐵, 住在有門禁與警衛的豪華大廈, 甚至到有錢人的超市購物, 即使打工, 也不會選擇"讓人滿身大汗, 低薪又使腦袋麻木的工作". 窮人在富人的生活中消失, 富人看不到另一半人的生活方式, 然而他們卻決定了要實施哪些福利措施, 最低工資是多少, 以怎麼樣的法律規則來對待勞工. 所以即使勞工市場普遍缺乏, 但工資卻沒有因為供需原則提升, 他們被迫以一份養不活自己的薪資來工作, 他們用自己的能力, 健康, 與生命的一部份作為代價, 只為了讓富人吃到更便宜的食物, 住在閃亮亮的房子, 幫忙為癡呆的親人把屎把尿, 他們越工作越貧窮, 甚至有了專有名詞"窮忙族Working Poor". 雖然我的處境與"底層"相比實在好上太多, 但眼見貧富差距日漸加大, 薪資凍漲十六年, "窮忙族"讓我心有戚戚焉.     

       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會選了這本書, 我不會看這本書. 我不喜歡這本書的初衷, 專欄作家與編輯在一頓要價三十美金的午餐約會中, 討論可以寫些什麼主題, 最後選定了貧窮問題, 然後決定實際去體驗看看, 數個月後, 以報導文學的型式寫出親身體驗的過程. 這個動機讓我覺得譁眾取寵, 報導文學不該無中生有, 她的文字與其說是幽默辛辣, 我倒覺得她是站在知識份子的高度, 嘲諷她所觀察到的一切. 顧玉玲的"我們"一樣在寫底層的生活, 她在"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工作, 每天處理這些勞工朋友的糾紛, 麻煩, 傷心, 脫逃, 與離別. 她的文字非常的謙遜, 既不嘲諷, 也沒有憐憫, 她沒有自以為是的打抱不平, 或化身為英雄的挺身救贖, 反而令我感到深刻的同理心與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 也許兩本書的出發點不同, "我在底層的生活"以較灑狗血的文字直述貧窮的生活, 喚起大眾對"貧窮問題"的重視, 如同她一開始的動機. 顧玉玲訴諸的是被動的良知啟發, 先求了解, 再求關心, 而真正關心的人就會想要捲起袖子, 幫忙解決問題. 以電影"全面啟動"看來, 要植入一個想法, 最好讓當事人覺得是自己產生的較為持久有效. XD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7_313056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月宮

   
       我很喜歡保羅奧斯特的小說, 他是個絕佳的說故事者, 他鉅細靡遺的建構小說的世界, 例如他在"幻影書"裡創造了"海克特"這個默劇演員, 透過大學教授的眼睛, 我也跟他一起看了海克特的演出, 我幾乎相信海克特是個真正存在的演員. 接著他筆鋒一轉, 講起演員高潮迭起的一生, 似真似假的經歷, 是保羅奧斯特最擅長的手法. 他的所有作品裡面, 我最喜歡"月宮"這本書.

       "月宮"可以分成三個大段落, 第一段落的主角是名叫"馬可. 史坦利.佛格"的年輕人, 第二段落是老人湯馬斯. 埃奉的一生經歷, 最後一段是老人的兒子"所羅門.鮑伯"的故事, 這時我們才發現,  原來第一段的年輕人正是鮑伯的兒子, 整本書其實是鮑伯一家三代的傳記. 我尤其著迷於第一段年輕人的故事. 他住在堆滿舅舅的書的房間裡, 在舅舅死掉後, 他開始一本一本的消化這些書, 看完就拿去舊書攤換成生活費, 錢只夠付房租與買最低必要的食物, 沒有多餘的錢買衣服, 喝酒, 抽煙, 付電話費, 他說必要的謊, 承受徹底的饑餓與貧脊, 最後書全部消化完, 生活費也告磬, 被趕出住處,住到公園去, 差那麼一點餓死在街頭. 我著迷於那樣脆弱又偏執的意志. 脆弱在於, 沒有一個非做不可的原因, 卻又偏執的貫徹到底. 他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哀悼舅舅, 每開一個紙箱, 就進入舅舅的一個生命階段, 與舅舅閱讀同樣的文字, 活在同樣的故事裡, 更或許懷抱同樣的想法. 原來這樣透過文字的連結, 比面對面在一起還要強烈.

      第二段, 年輕人成為埃奉的看護, 要口述所見的景象給瞎眼的埃奉聽, 一開始年輕人講的太少, 對他來說, 不過就是一般的路燈, 天空的一片雲, 但這樣的描述對埃奉沒有意義, 於是他開始以一種截然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 世界從眼睛進入身體, 然後轉換成文字, 延伸到嘴巴, 表面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事物, 隨著光線的強弱, 角度, 周遭發生的景象而變化, 在表象底下沸沸揚揚的混亂著, 為了表達這些瞬息萬變的差異, 年輕人又變得講得過度精確, 還是無法讓埃奉"看見"東西. 最後他才了解, "看見"東西是在領會它的意義, 他的描述應該著重於概念, 有了概念, 埃奉就能自己建構出一個畫面. 提供的概念不同, 畫面也跟著變化. 看了這段描述後, 我也忍不住時常做起一樣的練習.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3_690584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明日綻放的花蕾與貓頭鷹男

      最近看了朱川湊人的新書"明日綻放的花蕾", 之前還有看過他剛出道的作品"貓頭鷹男", 相較於前作, 這本書的故事相對溫馨多了. 我最喜歡"彩虹與野狗"這篇, 當女孩向神社許願, 希望挺身而出幫助她的男孩可以再度來到神社, 她想在轉學前請男孩吃巧克力. 於是神社供奉的每個鬼魂都來到男孩夢中吃巧克力. 在夢中, 這些人不發一語, 只是幸福的吃著巧克力. 男孩有一天領悟過來, 這些人形形色色, 各種姿態, 共同點就是都在神社前! 於是即時來到神社,  讓女孩實現願望. 好棒哪. 簡單微小的心願, 神明伸出手來幫忙. 我想到家裡供奉的佛像, 每天早上上香, 初一十五獻上蔬果拜拜, 簡單的儀式, 但滿懷誠意. 據姐姐的師父說, 家裡的佛像住著一個小神明, 太大的事情也許幫不上忙(照世俗的講法大概就是修行不夠), 但能夠幫助我們實現普通的小心願. 我個人極為依賴家裡的小神明, 每次生活不順的時候, 我都會在上香時認真的請他幫忙, 而從事後映證, 他總是會伸出援手, 讓事情逐漸好轉. 小神明不看輕我普通世俗的心願, 總是珍之重之的幫助我, 讓我心懷感激.

      相較之下, "貓頭鷹男"裡都是失望可怕的故事. "昨日公園"裡, 陪兒子一起在公園玩的爸爸想起過去的往事:為了救好朋友, 一次又一次重複同樣的一天, 但避開了前一次的死法, 只是讓好朋友死得更慘, 甚至波及其他的人, 最後一次, 他只能眼睜睜的與好朋友道別, 即使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說再見, 也要笑著揮手...回過神來, 發現只是去撿球的兒子顯得疲憊不堪, 看著他的眼神要哭不哭,  他突然領悟過來....只有最後一篇"月之石"稍微開心一點, 雖然是因為愧疚, 所以從全白的人偶上看到死去的人的面孔, 但如果是我, 我寧願有這樣的機會, 再看到已不在世上的親人朋友. 透過愧疚看到的媽媽, 不是最後老年, 孤單死去, 痛苦的樣子, 而是當年為了幫他在萬博排隊看"月之石", 全力奔跑的媽媽. 瘦小的媽媽穿著不適合跑步的鞋子, 像一陣風一樣, 超越了其他奔馳的大男人群, 相當了不起. 於是抬起頭來看到滿月, 幸福的感覺總算逐漸擴散開來.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58_14035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尼泊爾有感

有一天晚上大家都上樓睡覺, 只有我一個人還留在餐廳抱著kindle看小說, 嚮導跑來跟我聊天. 嚮導提到尼泊爾要拿到別國簽證很不容易, 需要當國人民寫信邀請, 在信上註明原因與期限才有可能, 所以他只能去不用簽證的印度, 我聽了有種複雜的感覺, 雖然台灣常常不被承認是個國家(例如尼泊爾因為親中, 簽證不是在蓋在護照上, 而是另外發給我們一張紙, 離開的時候還會收回), 但至今不管出入哪個國家都沒有碰到阻礙, 想去哪就去哪, 沒有哪個國家顧忌你台灣人會非法滯留而不發簽證, 我們享受這種自由與尊嚴享受得理所當然, 直到有了比較才知珍貴. 然而另一方面, 整個旅程中, 我們碰到很多很多中國人(因為剛好十一假期), 很多很多韓國人(韓國人特愛這個山區), 很多很多歐洲人(講德語的, 法語的, 西班牙語的, 英國腔的, 聽不懂的...), 老的(老到要戴心臟起搏器的)少的(頂多國小), 但就是沒有碰到台灣人. 台灣人會嚮往去很遠的歐洲與美國, 但很近的東南亞, 例如寮國, 越南, 緬甸, 尼泊爾, 似乎不會激起"啊, 好棒喔", "好想去喔!"的想望, 台灣人的世界觀有點窄, 明明哪兒都可以去, 卻永遠只去那幾個地方. 一路上發現一個人旅行的中國人還不少, 一群中國人很吵, 但一個中國人就跟常見的背包客沒什麼兩樣, 看到一個女孩, 沒請挑夫也沒請嚮導, 一個人上了ABC, 到的時候已經沒房間住, 要跟其他尼泊爾挑夫嚮導睡餐廳, 她一個人安靜的喝茶, 什麼也不擔心的模樣, 看起來很自在. 在回加德滿都的車上與一個中國女孩聊天, 看起來歲數跟我差不多, 她在北京工作, 這趟假期她先是搭了青藏鐵路, 從北京到拉薩, 然後再從拉薩搭十幾個小時的車穿過邊境到尼泊爾, 再轉一趟車到博卡拉(Porkala), 聽起來很刻苦, 但她說她不會暈車, 一路看風景變化, 挺好的! 我感覺到一種"大國的大器", 搭個兩三天的火車從最東到最西, 對她來說很正常, 搭十幾個小時的車, 也許跟她從北京回家鄉一樣時間. 還遇到一群很吵鬧的大學生來尼泊爾走個四天的健行路程, 那種平常感就像在台灣去日月潭度個三天假期一樣容易. 在台灣, 出國是件大事, 兩個小時前要去機場, 最少拿個五天假期, 不然不划算. 但對在歐亞大陸上的中國人來說, 出國不一定是搭飛機, 搭個車就出了邊境, 到了另一個國家, 我有點兒羨慕這樣的地理觀.



這次帶去的旅行讀物是"槍炮, 病菌與鋼鐵"(之前買很久, 一直沒讀完, 趁這次空檔一股作氣看完它), 它提出來的問題很有趣"為什麼是歐洲發現美洲? 而不是反過來?", "為什麼是白人奴役黑人, 明明人類的起源在非洲?", 裡面講發明那章讓我感觸良多. 許多的技術與發明, 可能因為沒有找到用途而不被重視, 無法繼續發展(例如中美洲的輪子只停留在玩具, 而沒有到實際載貨的車子), 可能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而遭到禁止(例如日本禁止槍), 如果一個地區較單一(單一的種族或單一的國家), 就有可能因為一次決定而中斷技術的發展. 但如果一個地區有很多不同的國家, 有的國家採用新技術, 有的國家不採用, 原本不採用的國家看到採用的好處, 自然就會跟進. 例如當時哥倫布經歷數次拒絕, 才找到西班牙的贊助, 最後發現美洲, 獲取暴利. 其他歐洲國家看到航海探險的好處, 紛紛跟進, 從此開啟大航海時代. 就連在生物上的演化也是靠著突變與差異才得以進行, 但我們在社會教育上卻不鼓勵差異, 追求正確答案, 嚮往同樣的生活方式, 是條自取滅亡之路呀. 


走路的時候都在與同伴聊天, 有一段路談到心理. 我提到幾個身邊的朋友因為感情的原因, 而心理生病. 我說我有點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心理會那麼脆弱, 我們有克服現實困難的意志力, 怎麼會沒辦法跨過感情這個坎, 是逃避嗎? 因為沒有非正面迎敵不可, 解決它的決心(你不是非從失戀走出, 談下一段戀愛; 你不是非離開他不可; 你不是非告白不可;). 同伴說他年輕的時候也認為沒有過不去的坎, 只要真的想, 就做得到. 但後來經歷了一段低潮以後, 他體會到人真的有過不去的時候, 那些過不去的事情對別人來說不見得是什麼大事, 但自己真的覺得選擇有限, 又無法承受選擇之後帶來的結果或代價, 也沒有知識或管道去找到更好的解法, 所以很痛苦. 那時候最討厭別人在旁邊說:"你為什麼不怎麼樣怎麼樣做呢?", 如果做得到早就去做了, 就是因為做不到(不論是什麼原因)才搞得這麼痛苦. 心理真的既複雜又脆弱, 我很幸運沒有經過崩潰的時候, 但出發前也因為工作與感情的未來苦思很久, 翻來覆去很混亂, 姐姐不懂為什麼要這麼煩惱, 想清楚自己要什麼, 答案就出來啦, 但不就是因為回答不出來自己要什麼, 才這麼困擾嗎? 但這樣回答真的遜斃了, 長那麼大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 老實說, "四十而不惑"究竟是因為徹底了解自己而不惑, 還是因為反正這一生已成定局, 沒什麼好再思考反轉的而不再迷惘? 真希望不是後者. 我們這一行五人, 除卻23歲年輕弟弟, 每一個人要嘛沒工作, 要嘛想換工作, 都在思考著, 抉擇著, 反覆著, 而四十竟已在敲門. 喔對, 我這一趟長出我人生第一根白頭髮, 在陽光下亮閃閃的, 急忙拔了它, 真該死.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窺看日本

 這本書的作者"妹尾河童"從事劇場舞台設計工作, 擅於精密的繪畫, 他笑稱自己像是得了強迫症, 總是想把見到的事物巨細靡遺的描繪下來. 大部份的書都是一個人外地人對異地的所見所聞, 但妹尾河童是日本人, 身為一個日本人來窺看日本, 會看到什麼呢? 這是作者為雜誌所寫的連載, 包括文字與圖畫部份, 後記裡有作者原稿, 工工整整彷如實物的繪圖, 清清楚楚的為每個細節標上說明, 很不可思議, 我彷彿透過這些原稿窺看到日本人最堅持最龜毛的性格與驕傲.

 作者選的主題都還滿有趣的, 其中我最喜歡兩個監獄篇. 監獄真的離我非常遙遠, 沒有機會進去, 以前也不感興趣. 但作者透過多次參訪, 把監獄全景, 單人房, 多人房, 保護房等一一畫出來, 佐以監獄的歷史, 犯人曾經受到的迫害, 我才了解到我對這個部份還真是完全一無所知呀. 即使是現在都還是存有"犯人罪有應得, 進監獄是受懲罰用, 沒有資格過常人生活"的觀感, 更遑論幾十年前沒有人權觀念的時代.

犯人被當成消耗品, "開採煤礦的時候, 時常有氣爆事故, 妨礙速度. 於是測試的方法是, 把囚犯捆起來垂放井底, 如果吊著的囚犯不動了, 就代表有瓦斯." 如同地獄般的勞役已經遠遠超過懲罰的程度. 雖然早在十八世紀初, 美國就已經提出"監獄並非懲罰人的措施, 而是要助人重新自立"的新觀念, 但只要法令到執行者的想法不改, 監獄的人權就無法落實.

作者透過監獄房間的俯視圖進一步讓我們了解, 在多人房裡, 狹小的空間塞了九個人, 每個人的脾氣習慣都不同, 沒有任何隱私, 所忍受的辛苦與失去的自由, 恐怕超過我們想像. 現在的行刑稱為自由刑, 是指"拘束自由之刑", 限制人本來都有"住在自己想住的地方, 過著自己的生活"的慾望, 而行懲罰. 考慮到人權, 為了安全而做的"全裸搜身"已經免除, 也有可以讓夫妻好好談話的單獨會面室, 毫無意義的空役(命人把石頭般到A地又搬回來)已不存在, 但是監獄法還是個以管理者的立場來考量的法令, 著重安全與容易管理, 至今沒有大修. 作者把畫面清楚的端到我們眼前, 就是要讓我們覺得不是那麼遠, 不是別人家的事.

另外我也喜歡"東方快車"篇, 會認識東方快車, 當然是因為有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書, 曾經是連接東西方最快速的交通工具, 後來光榮退休, 到了日本搖身一變成為火車旅館. 作者秉持一貫的好奇心, 把臥鋪裡面的設施一一畫出來, 從沒坐過臥鋪的我看得興致盎然. 日本列車在我心目中一向是整潔舒適, 專業安全的形象, 但是從作者的角度窺看出去, 日本列車畢竟還是考慮運輸方便優先, 甚少關注乘坐時的舒適度, 車箱的設計是基於"乘客在東京至大阪四小時車程所能忍受的極限", 哈哈, "忍受的極限是經由反覆試驗得知...", 看似愚蠢, 只怕我們的台鐵也是基於同樣的設計原理. 關注的點不同, 同樣的東西就會出現關鍵的差異.

每天都會接觸的物品, 就算就在眼前, 熟悉得很, 也沒有真正看進心裡去. 例如"鑰匙與鎖", 作者一一畫出東西方的鑰匙與鎖, 左右兩面恰成強列的對比, 西方雕花繁複, 具裝飾性, 日本的則是簡單明快, 原來西方的鑰匙不只實際的用途, 還有"主婦的地位"的象徵意義, 意思大概是:"如果妳不能掌管鑰匙的話, 就不算進了這家門!", 原來如此.

而每天在使用的鈔票, 原來有的國家例如荷蘭, 有特別為盲人設計凹凸印刷, 可以讓盲人一摸就知道面額, 台灣的鈔票不知道有沒有為盲人的設計. 平常沒有機會接觸到點字, 唯一會碰到的是電梯裡的樓層點字, 我曾試著閉著眼睛去摸, 想透過手指辨認數字, 極為困難哪. 雖然我們身為明眼人, 也許一輩子都不會碰到點字, 但是沒有好奇心就沒有同理心, 從來沒有想過關注過點字, 就沒有機會想到要在鈔票上多一點點設計, 不是嗎?

作者的精細繪圖真是了不起, 光看書背的浮世繪刺青就值得, 可惜印刷出來, 總讓我有墨水不夠的錯覺, 有的線條斷斷續續的, 如果說是因作者的原圖就是這樣, 但後記的原稿中, 淡的線條也都印得出來, 不清楚為什麼其他圖畫印刷出來的感覺是這樣, 很可惜.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2_690493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宮崎駿

        知道大師要退休, 很是感慨, 最近又重看了"龍貓"與"神隱少女". 說我是看他的動畫長大的一點都不為過, 小時候一週上一次電子琴課, 那時候一放學就坐車到老師家, 還沒到上課時間前, 老師就放卡通給我看. 陸陸續續看了"龍貓", "小魔女宅急便", "天空之城", "風之谷", "螢火蟲之墓", "紅豬", 也一首一首學過每一部卡通的主題曲.  彈的時候, 劇情又會隨著旋律在腦中走過一遍. 喜歡的卡通往往不止看一遍, "龍貓", "小魔女宅急便", "天空之城"都不厭其煩的看了兩遍, 三遍, 那時候心目中的最帥的不是童話裡的白馬王子, 而是天空之城裡面一聽到公主的咒語就奮不顧身, 撐起斷臂,  來救公主的機器人, 後來去了三鷹的宮崎駿博物館, 別人忙著跟龍貓照相, 買其他可愛的週邊商品, 我只想找機器人, 可惜相關商品極少, 只找到一個小小的機器人名片座擺在桌前, 心情煩的時候, 就把它長長的手臂高高舉起, 代替我說:"放過我吧!". 

        不學琴以後, 還繼續追著宮崎駿的動畫. "霍爾的移動城堡"(看不太懂), "魔法公主", "借物公主", "波妞"(對不起, 我看到睡著了), "神隱少女", 感覺長大以後對宮崎駿的動畫感受力降低很多, 難道是因為少了音樂再一層的浸淫嗎? 但"神隱少女"還是讓我一見鍾情, 反覆看了好幾遍. 千尋一開始一點世事都不懂, 失去父母, 哇哇大哭,  手足無措,  笨手笨腳, 到後來為了救白龍, 隻身前去錢婆婆那, 代替他道歉, 成熟又懂事. 無臉男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獻給千尋, 藥水牌子, 金子, 但千尋不貪心, 她清楚什麼事情是重要的, 救父母, 救白龍, 她不要這些東西, 不忘初衷哪有這麼容易呢? 所以貪心的人被吃掉了, 為了學魔法而拋棄自己名字的白龍忘了自己是誰, 再也回不去. 千尋從全身腐爛的河神身體裡面清出一大堆垃圾, 還河神一身清爽, 讓我很感慨, 如果河真的有神明, 多少河神已經被我們搞的奄奄一息了呢?  最後千尋幫助白龍想起他的名字, 原來白龍是河神, 小的時候, 千尋曾經掉進河裡,  所以白龍記得她, 即使他已經忘了自己是誰, 他還是記得她, 我們跟自然的連結, 也許長大後的我們都忘了, 但自然都記得, 他一直都在那. 好聽的片尾曲讓久未彈琴的我, 立刻去買了琴譜, 簡單的旋律卻有治療人心的效果, 為了要彈出溫柔的感覺, 指尖放軟了, 心也柔軟了, 畫面在腦海裡播放, 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千尋最後爬過綠草地, 看到平安無事, 一無所知的爸媽招呼她快過來, 終於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以前只認識宮崎駿, 後來才知道"宮崎駿"的卡通都是搭配"久石讓"的音樂, 原來是久石讓創造這麼多美麗的旋律, 讓我一聽到"小魔女宅急便"的主題曲就想到海鷗在天上跟著小魔女飛翔的畫面; "天空之城"的主題曲一出來, 我就忍不住抬頭, 好像雲後面就要出現城堡; "龍貓"的音樂簡直像中毒一樣刻入骨頭裡, 旋律一出來, 畫面也回來了; 即使不怎麼喜歡"波妞", 還是忍不住會哼它的主題曲; 更別提"神隱少女"的"いのちの名前"的旋律總讓我想起在水中緩緩駛過的電車, 上面坐著千尋與總是"啊啊"應聲的無臉男, 好險久石讓還沒宣布要退休呀, 根據維基, 久石讓現年六十三歲, 而宮崎駿是七十三歲, 兩人合作無間三十年. 聽到宮崎駿要退休, 我忍不住驚呼: 怎麼這麼早? 查了一下才知道, 原來大師已經七十三歲了, 大概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頂著白色的頭髮與鬍子, 沒有機會讓我意識到他的年齡, 七十三歲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都是早就退休許久的年紀, 但是在宣布退休前, 宮崎駿還是每天都前往工作室, 真的是得興趣與工作結合, 才有辦法持續這麼久呢. 他用動畫講他想講的"反戰", "自然", "非核"等議題, 在3D卡通充斥的現在, 還是繼續畫著2D動畫, 其實是他的"始終如一"才讓我沒有發覺到已經過了這麼久了吧, 想到去年去日本時, 忍不住買了兩個龍貓的吊飾與一條毛巾,  姐姐看到, 居然說: "有點過時了呀", 讓我心頭一驚. 但上個禮拜再看一次"龍貓"時,  還是覺得好棒呀, 如果能有機會看到龍貓那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該怎麼辦才好呢? (笑)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

      彼得杜拉克使"管理"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 所以很多人都稱呼他是"現代管理學之父". 雖然"管理"講起來很抽象, 但他的確有辦法把這些抽象的道理整理出脈絡, 從新的角度看事情, 常常讓我有種"恍然大悟", "啊. 就是這樣"的感覺.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這本書字字珠璣, 一開始他定義什麼是高效能, 首先他提出"知識工作者"的觀念. 知識工作者靠腦力工作, 而不是發達的肌肉與技藝. 勞力工作者需講求效率, 需要的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但對知識工作者而言, 高效能是指"做對的事情"的能力. 在現代的組織裡, 不僅是有帶人的管理者需要做決定與承擔責任, 有專業能力的知識工作者也不能只是執行命令而已, 必需自己做決定, 並且為自己的貢獻負起責任. 所以這本書不只寫給經理人看, 也寫給個人看, 有效提升自己的效能, 就能對組織做出更高的貢獻.

       首先第一個習慣是"了解你的時間". "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且無可取代的資源, 我們從勞力工作拿掉越多時間, 就需要花越多時間從事腦力工作. 如同科學實驗一樣, 首先要觀察, 記錄時間是怎麼運用, 再來是歸納, 找出"根本不需要做", "可以請人代勞", 與"浪費時間"的項目. 而"浪費時間"往往有幾種常見的原因: 1. 危機反覆出現造成浪費. 管理者在克服了昨日的危機後, 要將學習到的經驗化為預防的步驟, 轉化為例行工作. 2. 人力過剩造成浪費. 如果管理者把可觀的時間花在人際關係的問題上, 就代表人力過剩. 在一個精實的組織裡, 每個員工都有發揮的空間, 不至於衝撞到其他人, 也不需要一直不停向別人解釋. 3. 組織不良造成浪費, 症狀就是會議過多, 會議過多代表原本應該由某個職位或某個單位承擔的工作如今跨越了好幾個職位和單位, 於是分散了責任, 同時也無法傳達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4. 資訊錯誤造成浪費. 例如沒有把必要的資訊傳給需要的人或是以錯誤的形式傳達資訊. 無論是何種錯誤, 找出它們並加以解決.

      第二個習慣是"專注於貢獻". 這是個重要的觀念轉換, 大多數的人把全副心力放在自己做的努力上, 而忽略成果, 或是理所當然的認為, 努力一定會轉化成貢獻, 其實不然. 當一個人問:"我能貢獻什麼?" 他其實是在尋求尚未在工作上發揮的潛能. 如果不專注於成果, 不但可能訂定過低的目標, 而且可能追求錯誤的目標, 更嚴重的是, 他們可能把自己的貢獻定義得太狹隘了. 這個觀念對知識工作者尤其重要, 專業本身是不具成果的, 他必需去思考誰會運用他的產出, 以及使用者需要知道哪些事, 專業才有可能產生成效. 專注於貢獻能夠產生真正的溝通與團隊合作, 部屬了解組織期望他有什麼貢獻, 上司也得以評估他是否達成預期的貢獻. 不同知識與技能的人組成團隊, 他們根據邏輯推演與任務需求來合作, 而非管轄權限和組織結構來分工.

     第三個習慣是"善用人之所長", 這句話彷彿老生常談, 但杜拉克又做了更深入的分析. 利用前一章所提"專注於貢獻"來解釋為什麼組織必需用人所長, 因為毫無缺點本身無法產生成果. 因此高效能的管理者不會問:"他有哪些事情辦不到?"而是問"他有什麼事情做得特別好?" 裡面讓我反覆應用的觀念就是"把工作做大". 知識工作者的的第一份工作所樹立的目標, 往往會在往後的生涯發展中持續引導他, 他也會用同樣的標準來自我評估與衡量自己的貢獻. 如果工作缺乏挑戰的話, 他們不是另謀他就, 就是很快進入早熟的中年期, 變成牢騷滿腹, 憤世嫉俗, 沒有貢獻的老油條. 身為做事的人, 不浪費時間去抱怨工作的限制, 不停的問自己:"我還能做什麼?" 那麼我總會找到事情可做. 身為管理者, 我必需去思考我的部屬能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色, 或是他需要學習哪些知識或技能, 才有辦法發揮所長. 用人的理由絕不能是"我不能不用他, 否則會有問題", 杜拉克解釋得很精闢: "任何人如果變得不可或缺, 只有三種原因:1. 這個人其實很無能, 唯有受到小心保護, 才能生存. 2. 他有位無能的上司, 只能仰賴他的長才. 3. 上司為了推延不處理某個嚴重問題或遮掩問題, 而濫用他的長才. 無論是哪種原因, 都應該盡快把這個不可或缺的人調離原因的職位, 早點知道答案." 而關於"管理上司"的方法, 也是一樣的原則, 就是幫助上司發揮所長, 有所貢獻. 上司也是人, 會有他的長處與限制, 要協助他做他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上司平步青雲, 部屬也會扶搖直上. "因為部屬通常不是踩著無能的上司往上爬, 如果上司因為無能或失敗而待不下去, 繼任者通常不是他聰明的副手, 組織往往會引進空降部隊, 而新主管往往會帶著自己的親信來上任."

      第四個習慣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並且不斷的根據現在的情勢, 選擇下一步該做什麼. 關於"重要的事情", 最常犯的錯誤就是"管理者總是傾向於優先解決昨日的危機, 聚焦於危機處理甚於開創新機, 著眼於立即可見的問題, 重視急迫性甚於重要性."

      第五個習慣是"做有效的決策", 杜拉克所提出的觀念對我受用無窮. "清楚定義問題的解決方案必需滿足哪些基本要求, 也就是邊界條件. 然後思考什麼能充份滿足邊界條件, 解決問題. 在執行的過程中, 建立回饋來檢驗決策." 決策常常不是在"對"與"錯"中做選擇, 往往是在"大致正確"與"可能錯誤"之間選擇. 所以為決策設定清楚的邊界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錯誤的邊界條件所做的適當決策還有挽救的餘地, 因為這仍是有效的決策, 但無法滿足任何邊界條件的決策卻只會帶來麻煩, 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成果." 決策另一個重點是化決策為行動, 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在決策中納入行動的承諾, 它就不是有效的決策. 然後在決策中埋入回饋機制, 才能根據實際成果來檢驗是否達到原來的目的, 決策所根據的假設是否仍站得住腳. 最後, 決策必需要有替代方法, 有替代方案代表不同的意見曾經被審視過, 才能衡量決策牽涉的風險. 每個決策都有可能是錯誤的, 也許是一開始就走錯方向, 也許是情勢變化所致, 沒有替代方案會倒致決策一敗塗地.  

       這本書非常好看, 並且搭配許多實際的例子來說明觀念, 這些觀念也一再的被我印證在工作上, 證明不是唱高調, 每個管理者都應該看看.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2_794424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Maps - Yeah Yeah Yeahs

      我很喜歡這首歌, MV裡面女主唱Karen O泫然欲泣的模樣, 讓我彷彿也沾染了她的悲傷, 她反覆唱著:"Wait, 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但任誰都聽得出來, 她的愛人已經遠離了. 在一場訪問裡面,  Karen O說:""They were real tears. My boyfriend at the time was supposed to come to the shoot - he was three hours late and I was just about to leave for tour. I didn't think he was even going to come and this was the song that was written for him." 相當的真性情哪. MAPS不是字面上的"地圖"之意, 其實是"My Angus Please Stay"的縮寫(當時的男朋友是"Liars"的Angus Andrew). 聽Karen O纏綿的唱著Ma~~~~ps, 再怎麼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融化吧 (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分手了, 唉). 坦率的歌詞也有坦率的樂器支撐, 我很喜歡這首歌的鼓與間奏.

你收拾東西吧(那時Angus正要去巡迴)
I'm strayed
我已迷路了
Enough
夠了

Oh say say say
Oh say say say
Oh say say say
Oh say say say
Oh say say say
說吧說吧說吧說吧...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Maps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等等, 他們並不像我愛你一樣的愛你
親愛的, 等等, 他們並不像我愛你一樣的愛你哪

Made off
匆匆離去
Don't stray
別迷路了
My kind's your kind
我就同你一樣
I'll stay the same
而我會一直在這
Pack up
你收拾東西吧
Don't stray
別迷路了
Oh say say say
Oh say say say
說吧說吧說吧說吧...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Maps.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Maps.
Wait...they don't love you like I love you    
等等, 他們並不像我愛你一樣的愛你
親愛的, 等等, 他們並不像我愛你一樣的愛你哪

我是許涼涼

       這本書讓我看得很痛苦, 雖然有好的文筆, 卻翻來覆去的在原地打轉, 就跟邱妙津的書讓我看不完的道理一樣, 很想用力的搖搖她們的肩膀, 跟她們說:"人生不是只有愛情而已!". 但我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

       "所有的親情, 友情, 與愛情, 權勢, 名利與地位, 都可以近則狎一句話作為普通生活的基本準則, 這世界不是對長輩尊敬就能獲得寵愛, 不是對平輩友愛就會獲得情誼, 不是對晚輩照顧就會獲得敬慕, 想要獲得尊敬, 友愛與眷戀, 前提在於不可靠近,  不可盡歡, 不可失了分寸." 人際關係中最讓我困擾的就是, 不管是親人, 好朋友, 男朋友, 不管是什麼年紀,  什麼個性, 當彼此熟絡到某種程度, 他們總會試圖對我的處事, 我的想法, 我的態度比手劃腳, 說我應該如何, 不應該如何, 難道我都與同一類型的人相交? 後來我明白, 是我允許讓他們如此. 我討厭話說的斬釘截鐵, 即使別人說出似是而非的話語, 我也以疑問取代反駁, "是這樣嗎?",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樣耶.", 於是讓人以為我在尋求解答, 可以繼續評論我. "親則生狎, 近則不遜", 雖然想要把自己無條件的攤開, 給親近的人全部了解, 但現實是, 曝露弱點, 只是讓自己更容易受傷害.

       "你是人生的哪個當口, 認清自己不過只是個平凡人呢? 曾經自以為是公主, 不過是人生的婢女而已." 李維箐這麼寫道. 每一次的戀愛經驗都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愛情的侷限性, 我似乎早就認清不要對愛情抱持過高的期待 , 這樣就能接受現實中從不曾被捧在手掌心呵護的落差. 只是看到"皮膚"這一篇, 我還是忍不住長嘆了一聲. "皮膚每個細胞都儲藏著女人的回憶, 一定要面對這些存在細胞裡頭的過去, 讓這些儲在裡頭的情緒與問題經由每天的觸碰得到安慰與一點抒發, 日子才能繼續過下去. 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問題, 皮膚都知道. 不管用盡各種方式, 要將自己變成一個溫柔開朗的明亮女孩造型, 你那上不了粉的皮膚就是饒不了你." 面對皮膚反覆出現的擾人粉刺, 眼睛上也許看不出來, 但如果用手摸過臉頰額頭, 就會感覺到凹凸不平. 明明就不青春, 還會不時冒出的紅色痘痘, 我常常像是得了強迫症般, 不斷的摳它, 以致於有時候摳破皮, 傷口擴大. 小腿的皮膚永遠乾躁欲裂, 伸手一抓就是五條指痕 , 有時會勤奮一陣, 每天洗澡過後擦拭乳液, 但稍一中斷就故態復萌. 眼下的黑眼圈, 醫學上的來由是過敏引起的併發症, 但視覺上只讓人聯想起疲憊與無奈."你很累嗎?"朋友問我, "我覺得還好呀,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固定樣板的回答. "肉與肉的, 皮膚貼著皮膚的, 人的溫度與力道. 讓滄桑作痛的, 以及讓滄桑得到安慰的, 可能是同樣的東西." 我的心智也許成功被我說服, "每個人到頭來, 還是只能靠自己而已.", 但皮膚還是像少女一樣, 需索人的溫度.

       最後一篇"離子燙", 最後一段話讓我整個笑了出來. "他安撫小貓似的拍我的背脊, 他打算逗我開心: "寶貝, 我們生個小孩好了. 女兒比較好, 女兒會像妳, 有大眼睛, 還有一頭直直的頭髮..." 我突然整個炸開, 跳起來拿著坐墊對他猛打, 拼著命吼了出來:"捲的, 捲的, 從來都不是直的, 捲的, 你知不知道啊你混蛋!" ", 我感同身受, 因為我也曾為了男朋友喜歡, 去燙直頭髮, 也曾說過一樣的話, "我從來就是自然捲, 難道你都不知道嗎?" 是不是愛情的對象, 從來就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幻影, 這樣你就可以隨意填上你所喜愛的個性, 長相, 彼此也就能相安無事, 度過一生.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63_329329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宗教的慰藉 "Religion for Atheists"

這本書的書名翻得有點讓人敬而遠之. 英文原名是"Religion for Atheists", 如果照翻的話是"給無神論者的宗教", 我覺得作者真的是為無神論者所寫, 當無神論者拋棄宗教的時候, 他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拋棄一些重要的東西, 作者在各章節中一一討論這些論點. 雖然書名很生硬, 但內容卻意外的好讀, 很多地方都引起我的共鳴.

我很喜歡談"教育"的章節. "我們為高等教育賦予兩項恐怕互相牴觸的任務, 一方面要教導我們如何謀生, 同時又要教導我們如何生活, 而且在我們的莽撞之下, 其中的第二項目標總是一片模糊又乏人問津."以前的人透過宗教的聖典來學習知識道理, 自從啟蒙運動把宗教從生活中剝離, 這項重任轉到"教育"上面. 相較於數理, 有所謂永恆不變的定律原理, 對於社會科學, 我們避談是與非, 學英文國文, 只著重文法修辭, 學歷史地理, 只著重年表事件, 而對於內容的意義與動機不深入討論, 尤其越是高等教育, 越是竭力避免跟道德面做連結. 我們說受教育能夠讓你變成一個會思考的人, 然後你就可以透過思考去建立自己的是與非, 對或錯. 在教育系統裡面直接跟你說要怎麼做比較好是剝奪一個人選擇的權利, 而且教育還跟你說"人性本善",  所以人最後一定會在思考之後趨近正確的一面. 這部份跟宗教的觀點竭然不同,

宗教一開始就把焦點集中在人們充滿困惑的面向, 認為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懂的如何生活. 人是懶惰的, 所以它制定各種固定的儀式讓人遵從; 人是健忘的, 所以它在佈道時, 在儀式中, 不斷重複聖典裡的句子, 迫使這些內容印刻在人的腦裡; 人是不思考的, 所以它要求神職人員務必把內容背後的意義講得簡單明瞭, 而且要跟生活切實結合, 才能讓意義落實; 人的想像力是缺乏的, 所以它透過許多方式, 例如繪畫, 音樂, 來激發人對美與善的感動. 裡面這段話我真的很認同: "所有人都擁有相當程度的智慧, 卻沒有足夠的力量在實際人生中付諸實行. 基督教指出, 教育的核心議題不是如何對抗無知-這是現行教育者的觀點-而是如何抗拒我們缺乏行動力的傾向."

比起以前, 我們涉取知識之容易, 資訊量之爆炸, 我們現在的困境真的是因為無知嗎? 思考是需要學習, 需要訓練的, 缺乏論點的了解, 辯證的過程, 我們不會因為知道康德的學說, 馬克思的理論就知道要怎麼面對貧富不均的問題. 教育的目標是要為我們省卻嘗試錯誤的經驗, 這樣的原則在科學領域中顯得平淡無奇也毫無爭議, 就像我們不會要求物理系學生自己推導出相對論, 卻對於在道德指引上裹足不前, 於是人們不斷重蹈覆徹.

另外談"體制"的章節也讓我頻頻點頭. "知識份子長久以來都對體制抱持著深刻的懷疑態度. 浪漫主義教導我們嘲諷體制的繁瑣頑鈍與一板一眼, 以及易於腐化的特性和對庸俗平凡的包含. 知識份子的理想形象成了一個不受任何體制度束縛, 鄙視金錢, 不碰俗務, 並且在心暗自以看不懂財務報表為傲. 浪漫主義頌讚個人英雄的成就, 宗教卻知道有很多事物是個人單憑一己之力絕不可能做到的, 要解決重要問題的複雜性絕對不能仰賴單一作者."正是因為我們鄙視體制, 甚至連同加入體制, 使用體制的人也不放過, 所以很多的問題事倍功半, 甚至完全使不上力.

不加入健保局制定規則, 要怎麼改革醫療環境? 通過濕地法, 以後要保護生態環境才有法源依據. 鄙視金錢, 相信錢是萬惡的淵藪更是讓我們寸步難行. "不論現代民主國家如何宣稱自己支持言論自由與意見的多元化, 但任何一個社會的價值觀都總是不免受到規模最大, 最有能力買下晚間新聞廣告時段的組織把持. 資金充裕的機構可以吸收一個世代裡最優秀的成員, 而不只是盲目的追隨者或不理性的信徒." 體制化才能使一些脆弱的層面變得容易辨識也比較能夠可靠的分享.

科學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的改變, 這麼大的改變使我們過於樂觀, 相信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商業, 醫療, 科技及民主政治下獲得解決. 我們也忘了如何感激, 從前虔誠而悲觀的祖先把收成, 食物, 良好的天氣等視為恩賜表達感激, 我們現在卻經常認為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 而享用的理所當然. 我們尤其放大了自己的挫折, 心碎, 怨恨, 懊悔, 而忘了成千上萬的其他人也有一樣的困擾, 更遑論這些煩惱基本上微不足道, 對比於銀河裡距離我們兩千三百萬光年的大熊星座, 這顆恆星不但對我們一無所知, 也絲毫不受我們的苦難影響. 宗教不斷提醒人們的這些觀點, 在我們捨棄宗教的同時, 也捨棄了這些價值觀, 這正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86619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中文歌詞)

      看到吳易澄醫生幫這首歌填上台語歌詞, 在八三凱道遊行大家一起大合唱, 讓我非常感動. 雖然有看到一些國語歌詞版本, 但我都覺得有點繞舌, 不像台語歌詞一樣琅琅上口, 所以我也試著幫這首歌填上國語歌詞, 希望不會講台語的人也能夠心有戚戚焉的開口大合唱. 希望有人給我吉他譜, 讓我錄製國語版本.

人民的歌聲沸騰
出了憤怒的心聲
吶喊聲群情激憤
不願再無視沉默無聲
我們的步伐不停歇
如同隆隆作響鼓聲
美麗自由新時代 馬上就在眼前

加入革命行列
和我ㄧ起併肩走向前
就在那前方 真相希望就在雲後面
為權利為自由 我們甘願勇敢獻身

人民的歌聲沸騰
出了憤怒的心聲
吶喊聲群情激憤
不願再無視沉默無聲
我們的步伐不停歇
如同隆隆作響鼓聲
美麗自由新時代 馬上就在眼前

下定決心放下ㄧ切
團結就不會後悔
就算打擊不要避退 堅持我們的理念
福爾摩沙的明天就在我們手裡面

人民的歌聲沸騰
出了憤怒的心聲
吶喊聲群情激憤
不願再無視沉默無聲
我們的步伐不停歇
如同隆隆作響鼓聲
美麗自由新時代 馬上就在眼前


你敢有聽着咱唱歌 (你有聽到我們唱歌嗎) 
唱出艱苦人的苦疼 (唱出辛苦人的苦痛)
這是咱毋願一世人 (這是我們不願一輩子)
成做奴隸的心聲 (被當作奴隸的心聲)
咱的心振動未定 (我們心跳不止息)
若親像勇敢的鼓聲 (就如勇敢鼓聲一般)
向望有一工活出 自由的新性命 (盼望有一天活出自由的新生命)

請你加入阮的革命 (請你加入我們的革命)
阮毋願受驚惶 (我們不願再受怕)
攑頭看着天頂 (抬頭望著天上一個)
一个世界夢中嘛毋捌聽 (夢中也末曾聽過的世界)
咱為民主為自由做一伙佮伊拚 (我們為民主為自由在一起和他拼了)

你敢有聽着咱唱歌 (你有聽到我們唱歌嗎) 
唱出艱苦人的苦疼 (唱出辛苦人的苦痛)
這是咱毋願一世人 (這是我們不願一輩子)
成做奴隸的心聲 (被當作奴隸的心聲)
咱的心振動未定 (我們心跳不止息)
若親像勇敢的鼓聲 (就如勇敢鼓聲一般)
向望有一工活出 自由的新性命 (盼望有一天活出自由的新生命)

你敢有決心付出一切 (你有決心付出一切)
團結一心做伙行 (團結一心一起走嗎)
毋管犧牲抑是活命 (不管犧牲或是活命)
堅持做人的形影 (堅持做人的尊嚴)
你的血我的汗沃落佇Formosa (你的血我和汗灌溉在福爾摩沙)

你敢有聽着咱唱歌 (你有聽到我們唱歌嗎) 
唱出艱苦人的苦疼 (唱出辛苦人的苦痛)
這是咱毋願一世人 (這是我們不願一輩子)
成做奴隸的心聲 (被當作奴隸的心聲)
咱的心振動未定 (我們心跳不止息)
若親像勇敢的鼓聲 (就如勇敢鼓聲一般)
向望有一工活出 自由的新性命 (盼望有一天活出自由的新生命)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電子書的可能性

      既然從紙本變成數位形式, 電子書是不是可以有更多面貌, 增加業者推動的動機與使用者購買的動機? 

      除了傳統的文字與圖片以外, 電子書還可以提供聲音, 甚至是影片. 電子書存在一個問題, 習慣於使用電子閱讀器的人與習慣於買書的人往往不是同一個族群, 所以有必要先針對某些種類來做重點行銷. 童書是個值得開發的市場, 一來現在的兒童比起成年人更習於使用電子產品, 包括平板或是手機, 二來兒童識字較少, 電子書增加聲音或影像等其他方式來幫助兒童理解內容, 給爸媽提供購買電子書的誘因. 另外一塊值得先行開發的市場是旅遊書, 使用者出國旅行, 常常都會攜帶旅遊書籍隨身參考, 但是考慮到重量, 往往只能帶其中一, 兩本, 如果是電子書的話, 查閱起來方便, 也免除重量的困擾. 再來一塊是有聲書市場, 給通勤的人在車上打發時間或是當作睡前讀物使用, 可以選擇一些較短篇幅或是內容輕鬆的輕文學, 電影小說, , 語言學習等出版品. 漫畫, 雜誌, 言情小說的租書服務可以透過電子書型式死灰復燃, 以較便宜的價格取得內容, 短時間內可以離線閱讀, 但不會永久存在在電子閱讀器內. 不過越複雜的內容越會碰到平台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的文字與圖片, 跨平台很容易. 但如果加上影音, 各個硬體支援的格式不同, 播放上都必須額外處理. 

      當使用者的行為包括挑選, 購買, 閱讀, 評比都化為電子型式, 也代表推出電子書店服務的業者可以收集到這些消費者資訊, 也許有助於日後行銷, 企畫, 促銷用. 在現行的電子通路上, 挑選(例如欲購名單)與購買的行為資訊已經存在, 透過電子書, 可以多收集使用者閱讀的行為, 例如使用者有沒有讀完, 有沒有反覆閱讀, 有沒有特別偏愛哪些段落, 再加上評比的社群, 可以觀察到使用者有沒有鍾愛的作者或是偏愛的類型, 有機會針對各使用者推出更精準的推薦與促銷活動. 只是我在想, 對業者來說, 究竟是做了電子書會多賺錢比較有說服力, 還是不做以後會被淘汰比較有說服力?  即使撇開硬體製造不碰, 要提供電子書服務, 得先購買版權, 製作電子書, 架設雲端服務, 開發閱讀軟體, 零零總總投資不少, 所以我們要問的是, 如果出版業不做電子書, 會不會像唱片業一樣, 一直防堵數位下載, 不站出來制定格式與規則, 結果最後自己大崩盤. Apple, Pandora等成為數位音樂的新霸主. 我覺得目前電子書的硬體還不夠成熟, e-ink雖然適於長時間閱讀, 但翻頁的速度緩慢, 又僅限於電子書閱讀單一功能, 普及率有待加強. 智慧手機與平板雖然人手一台, 但螢幕不適於長時間閱讀. 即使如此, 數位閱讀的需求已經存在, 以後只會越來越大, 也許電子書取代紙本的速度不像ipod取代CD player那樣迅雷不及掩耳, 但有可能像是數位相機取代底片相機一樣, 假以時日, 總會發生.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I think I'm paranoid - Garbage

      去年Garbage來台灣, 那時找了他們的音樂來聽, 因為電音偏多, 搖滾偏少, 沒有特別喜歡, 但女主唱Shirley Manson的聲音好聽, 尤其第二張專輯"version 2.0"整張專輯的歌曲都非常流暢, "流暢"指的是不會出現需要停下手邊的事, 想要跳過或是立刻再聽一遍的歌曲, 於是不知不覺得就聽完一整張專輯, 沒有立刻讓人耳朵一亮的歌曲, 但是卻能讓人反覆一聽再聽, 裡面最喜歡這首"I think I'm paranoid", 我喜歡"paranoid"這個字, 我一直認為有執著的人比沒有執念的人可愛, 而且因為radiohead的"paranoid android"這首歌, 我常常把這兩個字聯想在一起, 偏執的非做不可, 非要不行, 就像機器人接受了指令就會執行到底, 不管阻礙, 過程中踉踉蹌蹌, 帶點笨拙的畫面. 雖然這兩首歌都不是在講什麼好事, 但我執意把paranoid轉往好的意象.   

You can look, but you can't touch
你可以看, 但你不能摸
I don't think I like you much
我不認為我有多愛你
Heaven knows what a girl can do
天知道一個女孩能做什麼
Heaven know what you've got to prove
天知道你要證明什麼

I think I'm paranoid
我想我是個偏執狂
And complicated
而且複雜
I think I'm paranoid
我想我是個偏執狂
Manipulated
而且很在行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Any way you need me
不管你想要怎麼樣
All I want is you
我就是要你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Breaking down is easy
崩潰很容易
All I want is you
我就是要你

I fall down just to give you a thrill
為了讓你心驚 我甘願墜落
Prop me up with another pill
給我一顆藥丸 讓我振作
If I should fail, if I should fold
如果我註定失敗, 如果我註定潰散
I nailed my faith to the sticking pole 
我會將我的信念釘在柱上

I think I'm paranoid
我想我是個偏執狂
And complicated
而且複雜
I think I'm paranoid
我想我是個偏執狂
Manipulated
而且很在行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Any way you need me
不管你想要怎麼樣
All I want is you
我就是要你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Breaking down is easy
崩潰很容易
All I want is you
我就是要你

Paranoid
偏執狂
I think I'm paranoid
我想我就是偏執狂

Steal me, deal me, any way you heal me
佔有我, 支使我, 想盡辦法治癒我
Maim me, tame me, you can never change me
傷害我, 馴服我, 但你永遠沒法改變我
Love me, like me, come ahead and fight me
愛我, 喜歡我, 到我面前來挑戰我
Please me, tease me, go ahead and leave me
取悅我, 嘲笑我, 想走就走吧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Any way you need me
不管你想要怎麼樣
As long as I want you baby it's all right
只要我要你, 一切都沒關係
Bend me
擠壓我
Break me
打破我
Any way you need me
不管你想要怎麼樣
As long as I want you baby it's all right
只要我要你, 一切都沒關係

電子書的下一步

       如果說電子書的生態系統中, 上游是出版商, 下游是通路商, 電子書的推動可以由上游到下游, 也可以從下游推動上游. 如果從出版商發動, 電子書版權可以在前端就談妥. 台灣目前市場有七成是翻譯書籍, 沒有在一開始代理的時候就拿到電子書版權, 即使有中文譯本上市, 電子書還是付之闕如. 出版社如果想自己販售電子書, 應該考慮"Books in browser"的形式, 自己推出軟體, 只會註定失敗, 畢竟沒有使用者願意下載這麼多不同的App來閱讀各家出版社的電子書. 或是交由現成的平台販售.  Apple ibookstore預計在今年會開放亞洲市場, 提供付費版電子書下載, 日本據說已有幾十萬本書. 不知何時會有繁體中文付費電子書? 另外, 在日本提供閱讀器與經營電子書商店有聲有色的樂天, 有意在台灣提供服務, 不過kindle與google play books目前都沒有聽說要開放台灣市場. 利用閱讀器平台直接鋪貨的好處是, 整體流程已由閱讀器內嵌在使用過程中, 不管是閱讀, 搜尋, 或是線上購買金流, 大大降低使用的門檻, 壞處是所有電子書收入都要被平台抽成(例如Apple就要抽三成). 先行投資的出版商有機會制定對自己有利的格式, 銷售模式, 取得先行者優勢,

       如果由下游推動, 台灣的通路商雖然沒有提供硬體, 但像博客來, 讀冊, Hami書城都有在ios和android上提供App, 讓使用者在手機或是平版上等行動裝置上也能搜尋與購買商品. 如果再加上電子書購買與閱讀的功能. 使用的流程就能完整. 除卻翻譯書籍, 通路商可以先由本地的中文書籍著手, 直接跟作者拿到電子書版權, 在通路上販售. 也可以學習中國電子書興起的模式, 培育自家的網路作家, 小說直接在通路上獨家發行連載, 或是像Kindle Direct Puslishing, Kobo Writing life, 提供平台, 讓使用者自由出版, 先讓電子書通路活絡起來, 就可以吸引出版商投入. 先行投資的通路商有機會挾著通路規模來制定電子書價格, 抽成, 格式, 就像亞馬遜一樣, 在ipad推出以前, 所有的出版社都被亞馬遜掐住脖子. 

      比起遙遙無期的硬體廠商不知何時進入台灣市場, 台灣的廠商應該自立自強, 藉由現有的系統來推動電子書. 我想我有幾個方向可以努力, 一個是進出版社, 可以接觸到電子書版權接洽, 電子書製作, 電子書銷售的部份. 一個是製作電子書的公司, 目前紙本製作流程中的工作檔都沒辦法直接轉成電子書格式, 需要額外的人員加工處理. 這個部份出版社有機會發包第三方來製作. 一個是通路商, 有機會開發好用的閱讀軟體, 與電子書製作, 電子書銷售的部份.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Nice Dream-radiohead

      大二的時候, 學弟借給我radiohead "The bends"這張專輯,  當時我根本不認識radiohead, 但是這張專輯簡直好聽斃了, 我反覆的聽,  日也聽,  晚也聽, 覺得很不可思議,  怎麼會有一張專輯每一首歌都好聽. 那時並沒有特別去研究歌詞 , 純粹就是被旋律與主唱迷幻的聲音給吸引. 那時候我很愛在睡前聽這首"nice dream",  主唱如囈語般的唱著"nice dream",  讓我也跟著迷濛起來. 

       聽他們的歌, 不確定是什麼緣故, 總是讓我覺得莫名的哀傷, 旋律很容易跟我內心的空洞產生共鳴. Thom曾說過這首歌是在說"being loved", 第一段歌詞也寫得有很多愛, 很幸福的感覺, 這是一場"被愛"的美夢,  在這場美夢中,  我們會受到保護,  我們的需求會被滿足. 但是真相是, 即使被愛著,  你還是一個人. 你無助的時候, 你也還是一個人. 你知道你的愛人, 你的家人, 你的朋友是真心的愛你, 如果能夠, 他們總是願意幫助你,  但是真正的感受只有你自己了解,  說出來的話有時候違背本意, 有時不及本意的十分之一. 但也許就是這種"被愛"的感覺讓我們相信, 再怎麼壞, 都會有靠山, 然後就能夠堅強起來, 即使真相背後是空空如也, 孤單一人.   

They love me like I was a brother
他們愛我如兄弟
They protect me, listen to me
他們保護我, 聆聽我
They dug me my very own garden
他們挖掘我內心每一處秘密花園
Gave me sunshine, made me happy
給我溫暖, 讓我快樂
Nice dream, nice dream, nice dream
一場美夢, 一場美夢, 一場美夢

I call up my friend, the good angel
我打電話給她
But she's out with her ansaphone
但卻只聽到電話那頭的答錄機
She says she would love to come help but
她說她很願意來幫我
The sea would electrocute us all
但我們之間距離遠如汪洋

Nice dream [x7]
一場美夢

If you think that you're strong enough
如果你認為你夠堅強
If you think you belong enough
如果你認為你們屬於彼此
If you think that you're strong enough
如果你認為你夠堅強
If you think you belong enough
如果你認為你們屬於彼此

Nice dream [x4]
一場美夢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電子書的困境

       
       買了kindle之後, 才開始深刻的感覺到無中文書可讀, 尤其是繁體中文書. 台灣的電子書貧脊到只有雜誌, 即使現在人人都有ipad, 電子書相關產業還是聞風不動, 博客來這個電子通路商龍頭, 到現在都沒有電子書部門, 令我感到相當好奇. 我很希望這個產業起來 , 所以必須了解它的困境在哪.

       電子書的生態系統包含了幾個部份, 第一個是擁有出版品的出版社, 例如遠流, 城邦等等, 第二個是硬體商, 使用者可以藉由這些硬體來閱讀電子書, 這個硬體可能是電子書專門用途, 也可能電子書只是其中一個功能, 有名的硬體商包括蘋果的ipad, 亞馬遜的kindle, 樂天的kobo, SONY的Reader等等, 第三個是通路商, 使用者藉由這些通路購買商品, 例如誠品書店, 博客來, 讀冊都是. 第四個是社群與軟體, 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上搜尋書籍, 觀看書評, 討論內容, 例如anobii, GoodReads等,  雖然很多電子通路商也都有讀者評論的功能, 但是有社交功能的網站更可以獲得讀者的喜好與行為. 獨立的閱讀軟體用來提供更好的閱讀經驗, 例如跨平台, 老牌的instapaper有PC版, 也有手機版, 還可以把內容轉成kindle格式, 在不同的平台上可以有一樣的使用經驗, 甚至做到資料同步那更是再好不過. 例如地域性的客制化, 外文通常是直書, 但中文則多是橫書. 有些公司可能身兼多重角色, 例如亞馬遜, 既是硬體商, 也是通路商, 最近收購了GoodReads, 也有了社群的身份. 

       電子書有很多困境要克服, 首先就是電子書的格式. 最常見的EPUB是由國際數位出版論壇來制定, 但是像ipad和kindle都不是這個格式. 有的電子書就用現成的pdf甚至是txt. 電子書格式不統一,  就會逼著使用者需要很多的閱讀器或是軟體, 所以像日本出版業者有感於亞馬遜來勢兇兇, 趕在亞馬遜之前, 就共同決定使用EPUB3.0為電子書的統一標準, 獲得九成出版業支持. 台灣的出版業似乎沒有什麼動作, 我試用了城邦與遠流的電子書軟體, 兩個軟體就吃不同的格式. 在軟體內的書也不能輸出, 轉到其他的閱讀器上使用. 

       再來是版權的問題. 因為對電子書的的銷量不明確, 要付多少電子書版權就有了疑問, 賣的人不知道, 買的人也不知道. 電子書的定價也是關連性問題. 西方的書有精裝版與平裝版的差別, 平裝版就如同日本有文庫版, 方便攜帶用, 精裝本會先上市, 一段時間後, 平裝版才會跟著出版 (就像二輪電影), 亞馬遜把電子書的定價同於平裝版. 但是台灣的書沒有這樣的分別, 現在的出版市場, 平均一本書有兩千本的銷量, 如果電子書是吃掉紙本的銷量, 那麼它的定價就該跟紙本一樣. 如果電子書是額外銷量, 就應該訂的便宜一點,  來增加額外收入. 雖然我們常常把電子書與數位音樂相比, 但是很可惜, 音樂可以一首一首購買, 一張CD裡面, 每首歌都是獨立的. 而書不一樣, 很難把書的每一章分開販售, 所以到底該怎麼販售電子書呢? 我自己覺得目前電子書的閱讀經驗還是無法取代紙本, 所以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是電子書與紙本共存, 電子書是輔助的角色, 定價應該比紙本便宜, 因為定價的關係, 可以相對的拿掉一些美工設計, 而紙本就有機會越做越精緻. 同時也可以開發出新的商業行為, 例如如果使用者買了紙本, 再買電子書時會享有更多優惠, 或是反過來, 買了電子書再買紙本, 一樣享有優惠或是有不一樣的版本. 想像中, 銷售上有很多花招可以變化, 但首先就是新書一定同時要談下電子書版權.  

       另外一個是盜版的問題, 所有將產品數位化的產葉都覺得盜版會讓他們賺不到錢, 例如音樂, 例如電影. 防盜版一向都不是靠一個高明的加密技術來防堵,  因為不管多厲害的加密技術都會有更厲害的駭客破解. 防盜版是用多個繁瑣的關卡讓駭客覺得厭煩, 如果沒有高利潤的誘因就會"懶得破". 相較於影音產業, 其實書籍有"便宜"這項優勢, 會讓駭客有動機的只有暢銷書, 但出版業並不是靠一本暢銷書來撐, 而是靠其它多項平常書籍, 每項幾千本的穩定的銷量加總. 業者得有"一定會有盜版"的覺悟, 但產品數位化也會帶來新的商業行為, 例如像數位音樂月費制, 月繳固定額度不限本數; 特定種類的書籍一樣可以分篇章販售; 素人藉由閱讀器平台, 自由出版自己的作品等, 有的部份營收減少了, 有的部份營收增加了, 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少賺錢嗎? 恐怕很難說. 

        未完待續~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黑色追緝令 Pulp Fiction

      我的第一部昆丁塔淪提諾的電影是"追殺比爾", 那時對充滿血腥畫面的暴力美學相當激賞, 尤其下集一開頭徒手把棺木敲開, 從墳地裡爬出來的創意真是太棒了. 後來"惡棍特工"又讓我更為喜愛, 今年的"決殺令"力道稍弱, 但山謬傑克遜+克里斯多夫還是讓我回味不已, 忍不住去翻找昆丁塔淪提諾的舊片來看. 這才讓我看到這部1994年的舊片"黑色追緝令",  真是太有趣了, 從此把"惡棍特工"擠下去, 成為昆丁電影排行榜中的第一名. 
       
      電影裡面充斥著各種一本正經講道理, 討論事情的無厘頭片段. 一開頭一對情侶像日常閒聊般的討論搶銀行與搶雜貨店一事, 就像討論"我今天早上去隔壁早餐店買蛋餅"一樣輕鬆,  內容全是端不上抬面的鄙俗, 例如"我才不要搶雜貨店勒, 雜貨店都是聽不懂英文的外國佬開的, 叫他打開收銀機也聽不懂, 他馬的!" 身為一個搶匪還義正言辭的指責起受害者連英文都聽不懂, 造成他"工作"的辛苦, 超好笑的! 前一秒女生還甜滋滋的跟幫忙倒咖啡的女服務生說謝謝, 下一秒就就掏出手槍, 面目猙獰的說:"誰敢亂動, 我他媽的就斃了誰!" 接著電影經典主題曲現聲, 真是讓人會心一笑.

      我最喜歡的就是山謬傑克遜與約翰屈伏塔這對殺手雙人組, 兩人去殺人, 沿路都在碎嘴討論歐洲漢堡怎麼唸, 接著話鋒一轉, 討論起腳底按摩與跟人上床一不一樣, 因為山謬傑克遜也承認他不會幫男人腳底按摩, 所以約翰屈伏塔的論調略勝一籌, 約翰屈伏塔還很得意的調侃山謬傑克遜:"我現在有點累, 幫我做腳底按摩吧". 這些對話好笑在它們很真實, 我們平常跟朋友聊天也都是這樣不用大腦的講些五四三. 兩個人辦完事卻在閒聊間轟掉後座人的腦袋, 車也毀了, 西裝也毀了, 只好穿著內褲到早餐店吃早餐. 吃早餐的時候又開始漫無邊際的閒聊, 討論起豬很齷齪又沒人性, 所以不吃豬肉等無聊話題, 剛好碰上電影一開始的情侶搶早餐店, 很幸運的, 山謬傑克遜剛經歷過近距離槍擊, 卻一發也沒中的"神跡"後, 唸完他最愛的聖經段落:"正義者之路, 被暴虐之惡人包圍. 以慈善與善意為名引導弱者. 通過黑暗之谷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照應同伴, 尋找迷途羔羊, 那些膽敢殘害荼毒我同伴之人, 我將向他大施報復, 到時, 他們就知道, 我是耶和華", 決定放這對冤鴦大盜一馬. 兩個人從容的把槍塞進內褲裡離開, 像西部片的牛仔一樣瀟灑.
  
      片中的烏瑪舒曼正翻了, 難怪之後昆丁要為她量身打造"追殺比爾"這部電影,  尤其裡面她和約翰屈伏塔的一起跳的扭扭舞真是經典,  讓我以後每次聽到Chuck Berry的"You Never Can Tell"都想到這段舞蹈. 約翰屈伏塔仿若假髮的長髮, 一本正經的表情總是令我噴飯, 對面是老大的女人, 即使她臉上滿是挑逗的表情, 他還是只能面無表情的扭動. 只是送老大女人回住處後, 他還是忍不住必需跟自己精神喊話一下, "記住, 這是在考驗你的忠誠度!"才管束好下半身, 只不過出來一看就是老大女人喀藥快死的恐怖模樣. 為了搶救老大女人, 相當惡搞的拿出"醫學指南",  在胸部上畫上紅色標點, "用力刺穿她的假胸到心臟"的指示真的是創意無限! 可惜約翰屈伏塔沒有學山謬傑克遜急流湧退, 最後只能在大便的時候, 被布魯斯威利一槍爆頭.

       布魯斯威利飾演一名拳擊手, 因為沒有遵照黑社會的指示打假拳, 所以開始逃亡生活, 裡面他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回去搶救的錶有一段經典的過去, 父親為了保護祖父傳下來的金錶, 必需要把錶藏在屁眼裡, 藏了五年後, 父親的好朋友又代藏了兩年, 終於傳到了布魯斯威利的手上. 克里斯多夫出場四分鐘就是為了講這個荒謬的故事, 真是辛苦了. 最後因為他救了被強暴的黑社會老大而成功全身而退, 幸運保住自己的生命, 也保住得來不易的金錶 XD

       電影不是平鋪直敘的進行, 每個零碎的段落在最後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這樣的手法想必在當年很新奇吧. 之後的電影"靈魂的重量"更是把這種不按時序的剪接手法玩的更高明更成熟. 不過二十年前的黑色幽默, 現在來看還是很好笑, 不難想像當時是如何領先群雄, 讓人眼睛一亮, 繼續期待昆丁的下一部新作.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Wide Open Space - Mansun

      我一直把Mansun當成Manson, 所以當我第一次聽到"Wide Open Space"時, 覺得好驚訝, 看他們的打扮不像是唱這種歌的團呀. 查了以後, 才知道我搞混了啦. 哈.

      這首歌讓我一聽鍾情, 主唱Paul Draper真假音轉換的非常漂亮, 音樂節奏簡單明確, 吉他的solo不炫技但是好聽, 簡直具備了所有暢銷歌曲的元素, 可惜當時最好的成績也只有十五名. 當全世界都在為英倫搖滾樂團瘋狂, Oasis, Blur, Suede的歌曲席捲排行榜的時候, Mansun一直沒有真的大紅大紫過, 我一直覺得有點奇怪. 他們的歌好聽, 主唱唱功一流(長得又帥 XD), 就算是live也游刃有餘, 甚至比錄製的版本還好聽. 但是在發了三張半專輯後(他們很堅持第四張專輯不算完成品)在2003年默默解散. 最近各樂團紛紛重組出來撈錢, Paul Draper還是非常有個性的說, Manson不會再回來了. 都不知道該誇獎他的硬頸還是扼腕.

       自從開始學吉他以後, 都默默在觀察是不是有機會駕馭得了一首歌的吉他旋律. 根據我粗淺的觀察, 這首歌的吉他應該有機會, 希望有一天親自演奏這首愛歌.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m standing
我站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
I'm all alone and staring in to space
寂寞的盯著太空
It's always quiet through my ceiling
它總是默默的穿過天花板
The roof comes in and crashes in a daze
衝破屋頂, 在一陣迷惘中爆破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t's freezing
我凍結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
You'll never get to heaven with a smile on your face from me
你沒有辦法從我這裡, 笑著前往天堂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m staring
我凝視這一片寬廣的空間
There's something quite bizarre I cannot see
這裡有些古怪, 但我看不出來

I'm on the top of a hill, I'm lonely
我站在高處, 多麼寂寥
There's someone here to shout to miles away
有人對著遠端咆哮
I could be back at my house, for I care
如果我願意, 我可以回到我的家裡
They do not hear me, it's the same old case
他們聽不見我, 一如往常.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t's freezing
我凍結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
You'll never get to heaven with a smile on your face from me
你沒有辦法從我這裡, 笑著前往天堂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m staring
我凝視這一片寬廣的空間
There's something quite bizarre I cannot see
這裡有些古怪, 但我看不出來

Wide open space, I'm standing
我站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
I'm all alone and staring in to space
寂寞的盯著太空
It's always quiet through my ceiling
它總是默默的穿過天花板
The roof comes in and crashes in a daze
穿破屋頂, 在一陣迷惘中爆破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t's freezing
我凍結在一個寬廣的空間裡
You'll never get to heaven with a smile on your face from me
你沒有辦法從我這裡, 笑著前往天堂
I'm in a wide open space, I'm staring
我凝視這一片寬廣的空間
There's something quite bizarre I cannot see
這裡有些古怪, 但我看不出來


這場現場太夢幻, 大家在雨中唱和, 天空還出現了超大的完整彩虹!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台大山社五十年會師-清水大山(下)

       雖然領隊想要天一亮就出發, 但想到右岸隊距離清水大山山頂這麼近, 搶頭香一定搶不過他們, 大家就懶洋洋的摸到六點才啟程. 當刺柏開始出現以後, 就知道山頂不遠了. 裸岩出現的時候, 已經可以看到遠遠山頂上阿草的紅帽子. 右岸隊果然早早就登頂了, 還削了竹竿, 掛上"台大登山社"的旗子, 好不威風. 可憐的老頭在削竹竿的過程中, 居然砍到自己的手指, 就算是會師的一個紀念品吧. 清水大山果然是一等三角點, 有360度的展望, 一路可以看到南湖, 中央尖, 奇萊, 合歡軟軟青綠的草坡也一清二楚. 另外一面緊臨太平洋, 花蓮市區,  七星潭, 美麗的東海岸線就在眼前, 覺得幸福極了, 這等美景只有早起的鳥兒才享受的到, 十一點的時候, 雲就已經遮蓋住大部份的視野. 右岸山早上六點就抵達山頭, 我們這隊九點到達, 沒多久, 溯溪隊的人也登頂了, 大約十點半, 摸黑出發, 傳統隊的學長姐也陸續出現, 然後是曉星隊. 清水山頂腹地雖大 , 竟也滿目所即皆是山社的人. 到了山頂, 大家紛紛把背了好幾天的貢品拿出來獻給三角點, 有啤酒, 有可樂, 有西瓜, 有蘋果, 應有盡有, 山神應該笑呵呵. 大家喧鬧的拼命吃喝, 照相, 全體大合照, 各群合照, 但只怕怎麼照都會有漏網之魚.

      今天還有一場硬仗要走, 傳統路下到大同部落, 最少五個小時的路程, 逼得我們十二點就趕緊下山, 一路上還遇到不少傳統路隊的學長姐還在往上走. 每次我都覺得傳統路比勘查累多了, 清水大山的傳統路又臭一長, 一路陡下, 也不腰繞, 也不走之字型, 真是操爆我的大腿與膝蓋, 接到林道後, 還要再踢長長的七公里, 才會到達部落. 昨晚閒聊時, 講到一個學妹在爬山的時候, 曾經跟領隊抱怨說:"走膩了!", 非常有個性. 讓我們接下來一路都拿這句話來跟領隊魚頭嚷嚷:"走膩了啦!", 魚頭也只能猛翻白眼. 傳統路真的很無聊, 林道石頭又多又硬, 走得我腳底好痛, 意興闌珊, 抵達大同部落時已是晚上六點, 好險還沒天黑, 也沒下雨, 但想到我們下山時還在陸續上山的學長姐, 他們下山時恐怕都得摸黑了. 部落裡面的三間民宿幾乎都被台大山社包下來, 兩百多人, 非常壯觀, 見到很多好久不見的夥伴, 雅芝, 譚公, 定宇, 天麟, 學長姐都帶著小孩出現了, 玫燁學姐, 龜伯學長, 俊奇學長, 婉靈的小孩們都好可愛. 晚會的時候, 每個十年的人上去唱歌, 大家席地而坐, 喝酒吃山豬肉, 等第一屆的創社社長下山, 他已經七十歲了, 上次四十年會師的時候還參加了詹賽的勘查隊, 這次五十年會師也成功登頂清水大山, 我這個三十歲的年輕人下了山, 都腿酸的像條老狗似的, 動都不想動, 七十歲還登頂的學長真是毅力驚人. 終於十二點學長平安下山了, 對於學長, 與摸黑重裝護送學長下來的學弟妹致上最高敬意. 

     隔天踢沙卡噹林道下太管處, 人多到的要排隊, 這樣也好, 隔了一夜, 我大腿的乳酸已經多到溢出來, 每一步下切都覺得大腿在發出抗議, 這樣走五步停兩步的速度我才好跟的上. 好不容易下到三間屋, 每個人都奔到溪裡好好泡個痛快, 冰涼的溪水讓人痛快的忍不住尖叫. 過了五間屋, 開始出現普通遊客, 賣東西的小鋪, 忍不住從鏡中看看自己, 哈哈, 已經成了一隻紅猴子, 不過這次我可不孤單, 路上還有其他兩百隻山社紅猴子跟我一起走!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台大山社五十年會師-清水大山(上)

      山社四十年松羅湖會師時, 我剛進山社, 因此錯過了當時的活動. 沒想到一轉眼竟然過了十年, 到了辦五十年會師的時候. 原本因為卡到日文檢定考試, 覺得很討厭, 這樣就不能去爬山了,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開竅了, 我為什麼要因為一個半年就一次的考試放棄十年才一次的會師呢? 於是趕在最後跟學弟報了清水北陵隊, 真是萬幸. 

      這隊人員除了我這個第四個十年的老骨頭, 居然還有第三個十年的何英傑學長, 再加上第五個十年的十二位學弟妹. 成為十四人的大隊伍. 出發那週的星期一, 領隊魚頭約了我去活大行前, 走進久違的台大校園, 多了許多不認識的新建築, 活大也整修的美侖美奐, 連麥當勞都有了, 不變的是一樣的躁熱, 坐下還沒五分鐘, 我已經滿頭汗. 跟當年窩在社辦翻看出隊記錄本是一樣的感覺呢. 

      前往新城的火車上, 不斷出現狀況, 先是包車打來說找不到車子, 但是從和仁火車站到登山口有約莫一個小時的車程, 可以爬升到約莫1000的高度, 沒了包車, 簡直要人命. 領隊著急的到處聯絡其他包車, 此時已是晚上十一點, 好在我們福大命大, 居然硬是找到新的包車, 生出兩輛車. 搞定包車後, 又發現我們沒有外帳, 這幾天下午都會下暴雨, 沒了外帳, 我們該如何是好. 又是一陣忙亂後, 總算生出一張六人帳, 至於十四人要怎麼擠進六人帳, 就見機行事吧. 登山口位在礦場裡面, 原本的包車大哥是礦場員工, 雖然他沒有搞定車子, 但他幫我們找了人帶路, 還算是不錯. 帶路的礦場大哥非常友善, 我們順利抵達原本的登山口, 半夜找來的包車司機也沒有敲竹槓, 此行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這一路都是獵路, 感覺這條路還在頻繁使用中, 獵寮也很密集. 這個夏天熱得嚇人, 我很怕被渴到, 除了公用水一升之外, 又背了兩升的行進水. 但跟這隊其他人比起來簡直是大巫見小巫, 有個學弟一個人就背了六升水!! 很多人除了水以外, 還加帶了不可說的小禮物, 真是各個都很能背. 何英傑學長就是"丹大札記"的主筆, 曾經參與當年開發丹大山區的探勘, 從我參加登山社以來, 丹大就一直是個傳說中的地方, 美麗的童話世界, 壯觀的九華大瀑布, 因為附近林道早已支離破碎, 使丹大成了一個沒有超過十天到不了的地方, 而超過十天的隊伍, 對體力技術都是更上一層樓的考驗, 所以一直以來, 都是看著過往的記錄乾過癮, 這次跟學長一起爬山, 就好像他從書裡走出來, 感覺很奇妙. 學長雖然已經年近五十, 但還是很像山裡的孩子, 會在山谷間大叫聽回音, 休息時活蹦亂跳的替我們照相, 行進間一起唱歌, 真難想像五十歲的我是不是還能夠在山裡這麼自在.

      到了下午, 果然如眾人預期的下起雨來,  只是這個雨似乎一下不可收拾, 老天像拿了整桶水往下倒, 我們狼狽的冒雨繼續朝預定的紮營地點前進, 好處是再也不用擔心口渴的問題. 我們一邊上切, 一邊伸手接雨水喝, 也算是苦中作樂. 好消息是紮營的第五獵寮有倒塌的雨布, 再加上原有的六人外帳, 可以勉強把十四人擠進去, 明明是最熱的七月天, 卻像冬天一像冷的受不了. 出第三次隊伍的學妹很冷的窩成一團, 一臉困倦的問我:"學姐, 這種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幹嘛要上山受罪?" 一定都會有這種時候耶, 但這種時候也正是決定會不會繼續爬山的分岔點. 不會繼續爬山的人總會記得這種鳥時候, 會繼續爬山的人下山就忘了.

       這次人多到要開兩大鍋來煮飯, 我窩在外帳下不想動, 自願擔任起煮飯的工作, 雖然很久沒煮飯了, 但還是輕鬆煮出一鍋沒有夾生沒有燒焦的好飯. 哈哈哈. 大廚開出少見的椰汁咖哩, 裡面配料相當豐富, 有雞肉, 有杏鮑菇, 有四季豆, 有磨菇, 有花椒, 口味又重又辣, 真的很好吃. 飯後甜點也是沒見過的西米露, 真是開心, 要給學弟學妹一個嘉獎, 其他群的人在下山的路上忍不住評論起天蠍的風格真的變了, 吃的變好, 講話也變溫馨了, 不再走冷嘲熱諷風, 不過把好好一條路線搞的淒風苦雨, 又鳥有賤的本事倒是一路傳承下去.  晚上和右岸隊通無線電, 他們一切都很順利, 除了營地淹水以外. 對面稜線的曉星隊連我們的唷吼聲都聽得見, 想到明天大大家就可以在清水大山山頂相見歡, 就覺得好期待.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希臘雜記

      在希臘參觀古蹟的時候, 時常驚嘆建築與雕刻的細緻與壯麗, 令我忍不住比較現在這個時代, 有沒有可以穿越千年的建築. 在這個世紀, 我們似乎強調實用性勝於美觀, 伯林在戰後首度提出現代住宅的原型: 在有限的空間內, 利用隔間, 提供起居, 廚房, 衛浴的必要性功能, 其他的部份, 例如庭院, 陽台則由公共空間來分攤, 我們想要有效率的使用每一吋空間, 挑高, 留白, 雕花, 裝飾都成為某種程度的浪費. 這些建築在現代我們已經不覺得美了, 恐怕這樣的美感無法跨越時代. 我有時會想像, 如果兩千年後的人類來評論我所身處的這個時代, 會不會等同於我們現在看中世紀呢? 

      在古代, 一個藝術家可能耗費了一生的時間, 交出的作品一根手指頭就數完了, 但這些作品穿越了千年, 依舊令後人讚嘆不已, 現代人很少一生只做一件事, 朋友說, 因為我們有太多選擇啦 , 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有那麼多選擇, 為什麼我們卻常常覺得身不由己? 我們看似自由, 但一生有很多時間都已經限定住了, 前二十年在求學, 中間三十年在工作, 我們花很少的時間在思考, 為什麼我要做這些?只是很制式化的把交付的任務完成, 從這個角度看, 其實跟古時候的奴隸沒有太大差別呀.這個時代在工業革命之後, 就開始追求更快與更多, 尤其在發現分工的奧妙之處後(原本的理論是讓最擅長的人來做, 最有效率, 後來發現多人分工比讓一個擅長的人做完全部更有效率), 每個人都不再是完整的, 任務被拆得更細, 每個人提供一點點小元件, 我們似乎更沒有辦法去看到全貌, 我們也不會去追求一生要做好一件事, 因為我們一生都在做小元件, 而成品為何, 與我無關哪. 

      最令我好奇的是政治制度, 希臘很早就脫離君主制, 進入共和時代(簡單來說, 就是元首不是世襲的), 也有貨真價實的全民大會. 但是卻在希臘滅亡之後, 歐洲又回到長時間的君主制度. 中國歷史上沒有過共和時代, 一直是君主制, 在獨尊儒術之後, 講究五倫, 一開始還要求每個人要做好自己的本份, 後來更過份, 轉變成即使君沒有君的樣子, 臣還是要守臣的道理, 這種內化的約束力量讓中國遲至民國以後才進入共和制.  但是歐洲不同呀, 歐洲人曾經知道共和制度是什麼樣子, 他們卻選擇了君主制, 是不是因為基督教成為國教的緣故呢? 在基督教裡面, 所有的國家都屬於上帝, 上帝才是唯一的統治者, 而國王則是上帝授權之人, 所以擁有權利可以統治國家, 但是這其中並沒有暗示"世襲"呀. 應該是教會說上帝的旨意是誰就是誰吧, 真是想不透呀. 難道人類的天性裡面包含了奴性嗎? 傾向於服從, 不去改變現狀直到再也受不了為止.

      即使希臘有藍天夕陽沙灘, 但看著美侖美奐的古蹟, 想到希臘曾是西歐文明的起源, 現在卻成為歐債的定時炸彈, 兩相對比, 想著為何會淪落至此, 心情反而比在柏林的時候沉重.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Lotus Flower - radiohead

       在"The King of Limbs"這張專輯裡面,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歌. MTV是Thom的獨舞, 雖然手腳很不協調, 但別有一番樂趣. 原本以為看完歌詞, 可以更了解這首歌一點點, 但並沒有. Thom曾在訪問中說明這首歌是關於"The magic of losing yourself in music", 如果這麼解釋的話, 一切倒是可以變得很直白, 包含那支手舞足蹈的MTV, 讓人失去自我, 甘願任其擺布的正是radiohead的音樂.

      那為什麼是"Lotus flower"呢? 我覺得這個意象是來自希臘神話"奧德賽" (剛好我最近在看希臘歷史, 看到這段, 呵). 在奧德賽到處流浪的過程中, 他們經過一座小島, 那個小島上盛產蓮花, 吃了蓮子以後會陷入恍惚的狀態, 只想一直吃下去. 奧德賽費了一番力氣才把他的船員拖離這座小島. 所以"Lotus flower"其實代表上癮的狀態, 不論是對音樂, 或是愛情, 或是任何讓人不可自拔的人事物. 

I will shape myself into your pocket
我會任你擺布
Invisible
隱沒自己
Do what you want
讓你隨心所欲
Do what you want
讓你隨心所欲

I will shrink and I will disappear
我會縮小, 消失不見
I will slip into the groove and cut me off
我會滑入暗溝, 自我了斷
And cut me off
自我了斷

There's an empty space inside my heart
我的內心有個空洞
Where the weeds take root
雜草在此生了根
And now I'll set you free
現在我會讓你自由
I'll set you free
我會讓你自由

Slowly we unfurl
As lotus flowers
我們緩緩伸展, 有如蓮花 
'Cause all I want is the moon upon a stick
因為我想要一切
Just to see what if
我想知道會怎麼樣
Just to see what is
我想知道會是什麼

I can't kick your habit
我不能剔除你的習慣
Just to fill your fast ballooning head
只能滿足你快速膨脹的腦袋
Listen to your heart
傾聽你的心聲

We will shrink and we'll be quiet as mice
我們可以縮小, 安靜有如老鼠
And while the cat is away
當貓遠離的時候
Do what we want
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
Do what we want
我們就可以隨心所欲

There's an empty space inside my heart
我的內心有個空洞
Where the weeds take root
雜草在此生了根
And now I'll set you free
現在我會讓你自由
I'll set you free
我會讓你自由
'Cause all I want is the moon upon a stick
因為我想要一切
Just to see what if
我想知道會怎麼樣
Just to see what is
我想知道會是什麼
The bird that's flown into my room
鳥飛進了我的房間
Slowly we unfurl
As lotus flowers
我們緩緩伸展, 有如蓮花
'Cause all I want is the moon upon a stick
因為我想要一切
I dance around the pit
我繞著深淵跳舞
The darkness is beneath
黑暗就在下面
I can't kick your habit
我不能剔除你的習慣
Just to fill your fast ballooning head
只能滿足你快速膨脹的腦袋
Listen to your heart
傾聽你的心聲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昨天看了一本書"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關於鄭南榕. 它不是一本傳記, 主要分成兩大部份, 文字的部份是鄭南榕先生當時辦雜誌與組織社會運動的點點滴滴, 攝影的部份包含三大街頭運動的歷史照片: 228公義和平運動, 519綠色和平運動, 與407鄭南榕自焚. 當我看到鄭南榕先生自焚以後, 焦黑但直挺挺的照片, 我大大的震懾住了, 我覺得台灣人根本不值得他的犧牲, 事情不過發生24年, 現在還有多少人認識他? 為民主犧牲奉獻的人被埋沒, 反而讓郝伯村這種民主膾子手來談民主, 還能獲得掌聲, 真的是荒謬到了極點.

24年過去了, 他所爭取的兩大核心:"100%的言論自由"與"台灣獨立"還是付之闕如, 甚至越來越後退, 越離越遠; 鄭南榕先生深信二二八事件的遺害沉澱在這個島上每一個人的內心, 使每個人的民主政治理念與道德觀都遭到扭曲. 台灣人民一直懼怕大禍臨頭, 國民黨則一直懼怕台灣人民報復, 就這樣, 台灣成了一個對長遠未來缺乏信心, 對居住土地缺乏深刻認同感的社會. 然而二二八事件到現在還是不清不楚, 甚至紀念館裡面還有讚揚蔣介石"寬大處理"的不實文字, 非常諷刺. 鄭南榕先生因為雜制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而被依判亂罪拘提, 決定自囚的時候, 老婆葉菊蘭問他:"那我們該怎麼辦?"他說:"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我真想問問所有台灣人民, 我們做了什麼?

令我最難過的就是, 書裡面有多段鄭南榕先生為雜誌寫的評論, 搬到現在竟然還是適用, 就知道台灣真的一點進步也沒有.

"升斗小民,  他們的政治覺醒還趕不上政治問題的嚴重性, 即使具有相當政治覺醒者, 也只是吶喊有餘, 行動不足. 在剖開台灣社會"百花齊放"的表象之後, 就知道四十年戒嚴的凍土依然無比深厚."

"以消費者的觀點而言, 身為各種貨品與勞務的消費者, 我們不僅沒有主權, 而且被視為犧牲品, 尤其是我們的"政治消費". 我們納稅供養這個政府, 為了是購買他們的"政治服務", 然而我們卻換來奴隸的地位而已."

"為了要提昇政治服務的品質, 為了要把我們這些政治消費者的地位扭轉至"主權者"的地位, 台灣先輩付出了多少生命和自由, 可惜的是身為消費者的廣大群眾, 卻不能以積極的行動參與,  以至於所流的鮮血, 所犧牲的生命, 都歸於虛空. 淪落為被國民黨消遣而已."

"國安法把"遵憲, 反共, 反台獨"這三項政治宣言, 公然列入法條之中. 它不僅否定的台灣人民政治討論的自由, 更剝奪了整個社會對未來政治環境變遷的調適能力, 是與民主原則嚴重抵觸的惡法."

"在談論中台關係之際,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台灣人自己的態度. 蔣政權多年來刻意塑造的"恐共症", 這個深植人心的病根, 使台灣人在面對強大的中國時, 一再的畏縮. 但是台灣人民多年來經營的實力, 早已不是任何世界霸權所有輕易吞滅的. 台灣人應該明白的是, 分離固然要我們付出代價, 但中國想要收服台灣, 作其邊陲的順民, 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 除非台灣人民全是諾種, 否則這種代價, 北京政府絕對付不起."

"正常的中台關係, 只有在雙方人民以平等與和平的地位相對待時, 才可能存在."

"獨立不是禍源, 相反的, 獨立才有希望, 獨立才能開始做一切溫和, 彈性及實際的事."

真的很遺憾, 我們不僅沒有做好剩下的事, 還把之前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公平, 正義, 權利都還回去了.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44_273360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蔡健雅

       昨天一查, 發現蔡健雅居然已經拿過三次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真是了不起. 雖然我並不是緊緊追蹤她每一張輯的忠實歌迷, 但她做的音樂不知為何, 總是不經意的跟生命中重要的片段產生共鳴, 例如失戀. 如果說失戀的時候, 背景會響起音樂, 那麼蔡健雅就是我的失戀歌手.

       第一首歌是"紀念", 那是上大學以後第一次戀愛, 半年而已卻受傷甚重, 原本以為只是吵架而已, 對方卻說出:"讓我們分開兩個禮拜冷靜一下!" 那時候還不知道這段感情已經走到了盡頭, 還以為冷靜過後, 事情可以回到原狀, 但其實對方早就打算抽身走人. 整整兩個禮拜沒見面不打電話, 快接近期限的時候, 我有點坐立難安, 想要直接去找他面對面好好談談, 但朋友拉住我, 我們兩個坐在SOGO前面, 她跟我說:"如果你無法一個人待著, 我陪你, 一整天都行!"為此, 我一直感激她, 我沒有去找他, 保住了我最後一點自尊. 分手後一段時間都會問自己, 這段感情是哪裡走岔了? 為什麼他會離開的這麼決斷? 有一次走在路上, 聽到屈臣式在放著這首歌, 我停在路上, 聽著蔡健雅唱著"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那曾深愛過的人 早在告別的那天 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我突然有種釋懷的感覺, 原來呀, 我曾經喜歡過的那個人, 早就不在了, 雖然我還看到他, 但是他不是當初讓我心動的那個人, 現在的他不過是個陌生人而已.

"想念變成一條線 在時間裡面漫延 長得可以把世界切成了兩個面
 他在春天那一邊 妳的秋天剛落葉 剛落葉

 如果從此不見面 讓你憑記憶想念 本來這段愛情可以記得很完美 
 他的樣子已改變 有新伴侶的氣味 的氣味

 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那曾深愛過的人 
 早在告別的 那天 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也許那一次見面 是生命給妳機會 瞭解愛只是人所渴望的投射面
 只是渴望會改變 他的愛已經不見 已不見

 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那曾深愛過的人
 早在告別的 那天 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那一瞬間 妳終於發現 心中的愛和思念
 都只是屬於 自己 
 曾經擁有過 曾經擁有過 曾經擁有過 的紀念"



       第二首歌是"失憶症", 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很真誠, 待我也好, 跟他在一起那段時間是我學生生涯最快樂的時候. 參加了山社, 爬山爬岩, 就算摔斷牙齒也笑得開懷, 只覺得晚餐的烤雞腿很難啃. 打從心底覺得開心, 感覺世界都變得不一樣. 因為生活愉快, 我每天都在日記裡寫下每個細節. "我很喜歡, 這次是我的真心話" 這是櫻木花道的表白, 也是我的心境. 不止是喜歡眼前的人, 還有喜歡正在做的事, 喜歡當下的一切. 但這樣的感情還是在畢業以後走向結束, 感覺就像是: 雖然是對的人, 但是在不對的時間還是沒辦法有個好結局. 我有時覺得我失去的不只是他而已, 還有一部份愛人的能力, 快樂的心情, 建全的身心狀態都跟著消失了, 就像得了失憶症, 每天就是機械化的上班, 像個盡責的剷雪人. 那時候我瘋狂的愛上這首歌, 聽起來平淡, 卻總讓我唱得聲嘶力竭. 

"忘了你的姓名 忘了你的聲音 回憶就一步一步遠離
 忘了天很透明 忘了風很無情 也忘了當時擁抱的甜蜜

 愛不再繼續 一個人離去 另一個人 學習忘記
 失去了記憶 我的世界 能不能夠 風平浪靜
 我  不能忘記 深愛過的你 太過洶湧的回憶就像風雨來襲
 每次想你 都慢慢沉溺 失憶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清醒

 暴風雨 轉眼間就要來臨 當所有關於你的舊情節還在翻雲覆雨
 走下去 天空瞬間就放晴 經歷遺忘的風雨再看不見親吻的痕跡
 不再想你

 我的勇氣 已不言而喻 我學會了將自己從往事中抽離
 不再想你 就這麼決定 失憶症是一種難得一見的幸運

 忘記了你的姓名 忘記了你的聲音 忘記了我的愛情"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蓋亞-林憶蓮

     去年聽到這張專輯的時候就極為喜歡, 連續好幾天, 讓專輯裡的每一首歌重複播放都不厭倦. 很久沒有聽到林憶蓮的消息, 原本以為她已經漸漸停止活動, 沒想到再出擊居然推出了一張這麼棒的專輯, 每一首歌都在水準之上, 各有特色. 

       最近她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在金曲獎揭曉之前, 她已拿到"音樂推動者大獎"的"年度專輯"與"年度突破", 我很希望她能順利拿到最佳女歌手(剛剛查了一下, 很意外的發現她居然一次也沒得過, 而蔡健雅居然已經拿過三次, 好厲害呀), 對於一個年近五十, 早已實至名歸的歌手, 能夠這麼有心的去尋找嘗試新曲風, 用心做音樂, 真的很值得獎勵. 不要給什麼一直強調努力的歌手吧, 歌手最終要呈現就是她的音樂品味, 不管那品味來自天份或是努力, 並不是努力的人就值得多一點獎勵.

       專輯裡面最喜歡的歌曲就是"蓋亞", 是她現在的愛人恭碩良作的曲, 常石磊編曲. 整首曲子氣勢磅礡, 非常搭配那種地裂天荒的感覺. 蓋亞是大地之母, 滋養所有的生物. 大部份的生物都只為了求生, 他們既不知道大氣層破洞, 也不可能做出北極即將無冰的預測, 他們只是盡量活著. 在沒有辦法抵抗的時候就掙扎死去. 只有人類累積了知識, 得以預測地球的未來, 彷彿在某種程度上了解蓋亞的痛苦. 而無視她的痛苦, 繼續掠奪的人類是不是犯下比其他物種更嚴重更殘忍的罪行? 這個問題很老, 但人們還是以"不見黃河心不死"的態度在面對, 所以副歌唱道:" 無可原諒 給你的希望 一點一滴的淪喪 美麗的時光 熟悉的臉龐 一天一天的遺忘 你會看得到 地滅天荒 要如何補償 決堤的真相" 恐怕真的是無可原諒吧. 福島的事件還歷歷在目, 本島的官員還是可以蠻不在乎的說著"核四一定要完成", 除了"極端自大"與"極為無知", 想不出其他解釋. 在人類毀掉地球之前, 請蓋亞先讓人類自毀吧.


為了你 流淌紅色的眼淚
為了你 悄然無聲的枯萎
心力已交瘁 無力的安慰
你不能體會 我已經太累

我顫抖 地動山搖的陣痛
我身上 烙下燃燒的哀愁
自圓的理由 無知的藉口
你可曾感受 我的心難受

無可原諒 給你的希望 一點一滴的淪喪
美麗的時光 熟悉的臉龐 一天一天的遺忘
你會看得到 地滅天荒
要如何補償 決堤的真相

要怎樣

太孤單 無可理喻的孤單
誰承擔 不該承受的負擔
千年的劫難 萬世的塗炭
最終的宣判 會不會太晚

看看 我們的 過往的 美麗的 那個家 你無聲不作答
看看 你現在 摧毀的 只需要 一霎那 是怎樣的代價
後悔吧 後悔吧

你不明白 我的悲哀
我要你明白 你在傷害
孤注了現在 流亡了將來
如果沒有愛 期待皆蒼白
沒有重來 重來......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我的左派老師 Half Nelson

     繼續搜尋Ryan Gosling的電影, 看完不對胃口的"手札情緣"後, 總算讓我找到了這片. Ryan Gosling再度跌回世界末日的模樣. 他飾演在貧民區擔任歷史老師的Dan, 在課堂上, 他很有企圖的嘗試一些新鮮的手法來教導學生認識歷史, 但另一方面, 他的私生活卻是糟到極點, 住在簡陋的公寓裡, 信用卡費幾乎付不起, 他沉溺於毒癮, 晚上就去pub鬼混, 找一夜情,  女伴只想get high, 沒人關心他想要做什麼, 心愛的前女友就要結婚了, 在球場跟前女友見面過後,  他失意的躲進更衣室吸毒, 結果被女學生Drey逮個正著.  Drey沒有告發他, 每個人都有生活的困境, 她也是. 她的哥哥是小毒犯, 入獄中, 因為沒有供出大毒犯Frank, 所以Frank照料她們的生活, 媽媽日夜上班, 她只能自己照顧自己, 也許靠Frank能輕鬆點, 只是幫他運點毒罷了, 但她擔心會跟哥哥一樣的結局. Drey與Dan漸漸搭上線, 在某種程度互相看照, Dan開始會擔心她跟毒販走得太近, 甚至去警告Frank離Drey遠一點. 後來Dan在愛貓死亡, 酒後失態, 失去工作的種種打擊下, 彷彿徹底放棄了一切, 在Motel進行雜交吸毒party的時候, 跟來運毒的Drey撞個正著, Drey怎麼也沒想到買毒的正是自己的老師(朋友)Dan, 他們四眼相對, 默默無言. 隔天Drey來Motel找Dan, 問他:"Are you ready to go?", 把Dan拖離了一片混亂的Motel, 也拖離了深淵, 最後一幕, Dan乾乾淨淨的與Drey各踞沙發的一端, 坐下來相視而笑, 非常棒的結局. 

      裡面第一個吸引我的點就是Dan帶領學生一起思考"什麼是歷史". 歷史就是在研究記錄這條歷史長河上的所發生的種種改變, 而什麼是改變呢? 首先必需要先有對立, 兩種不同的思想對立碰撞, 先是一小部份的人質疑主流的意識, 所以他們起而反抗, 最終將另一種思想推之為主流, 造成了改變. 電影以黑人民權運動為主軸, Dan不要學生去硬記事件名稱, 內容, 他要學生自己用自己的話來報告, 並且去回答, 自己是怎麼看待這個事件, 又是怎麼得到這個結果. 電影裡面夾雜著真實歷史的畫面份外有感覺, 格外有力量. 裡面有段民權運動的演講, 大意是:"曾經有段時間, 機器變得非常的可憎, 你打從心底厭惡他, 無法參與其中, 甚至無法被動的順從. 你不得不將自己的軀體放在機器的齒輪與輪子上, 放在所有的階級前, 你必需讓他們知道, 擁有機器的那些人, 操作機器的那些人, 除非聽從你的意願, 否則機器將無法運行!"這段演講真是令我感觸很深. 機器是什麼? 機器是體制, 是政府, 是學校, 是法律, 人民是機器的齒輪, 我們是推動機器前進的力量, 但是機器卻不由我們控制, 我們被迫前往根本不想去的方向, 有一部份的人抗拒, 但力量不夠, 所以機器還在前進, 當有一天, 人民圖結在一起, 除非順從人民的意願, 往人民想要的方向前進, 不然機器一步也動不了. Dan從另一個角度跟學生說明, 我們很容易認為對立的事物不該共存, 兩者只能取其一, 但其實事情總是由對立的兩面所組成, 他們互為表裡, 有陰就有陽, 有直就有彎, 有強就有弱, 我們可能站在機器的對立面, 但卻還是機器的一部份. 有時我們很厭惡自己為什麼要跟對立的一方綁在一起, 逼得我要跟著去那個我根本不想去的方向(例如我明明想要的是台灣獨立, 卻要跟689綁在一起), 但換個角度想, 如果我們不是機器的一部份, 我們也不會有機會讓機器朝我們想要的方向前進, 這是場辛苦的角力, 但置身事外不會是更好的決定. , 

       另一個吸引我的點就是它的音樂了, 透過這部片我認識了"Broken Social Scene". 電影裡面大量的用了他們的音樂, 甚至在拍片的現場也放他們的音樂來幫助演員進入情緒. 我喜歡每一段在酒吧裡面的音樂, 一首是"Stars and Sons",  他聽完前女友的電話錄音, 情緒低落,  他開始無言的清理桌面, 準備吸毒, 然後去酒吧尋找一夜情. 另一首是"New England", 他與酒吧初次邂逅的女子大談伊拉克, 即使啥米大規模傷害性武器都沒找到, 還是有超過一半的人相信他們有, 相信他們支持基地組織, 女子面無表情的聽著, 不知有沒有任何一句話進到她耳裡. 最後兩個人無言的相擁跳舞, 抱得很緊, 卻還是孤獨, Feist唱的"Lover's Spit":"每個人都耽溺於情人的體液, 在口交的時候嚥下了所有隻字片語....", 她的聲音好蠱惑人心呀. Drey在Motel撞見Dan, Dan先是一愣, 低下頭來, 後來頹然坐下, 對Drey微微一笑, 默默遞錢給她, Drey很震驚, 她可以把這該死的毒品給他嗎? 她應該看著他沉淪嗎? 看到Dan默默的點頭, 他們達成了無言的妥協, 她收了錢, 給了Dan毒品, 背景的音樂是"Shampoo Suicide", Dan一直盯著她的背影, 直到她關上門. 但Drey並沒有捨棄Dan, 她下定決心做出改變, 與毒販Frank保持距離, 她也幫助Dan做出改變, 片尾最後響起"Da Da Da Da", 完美的結合.

       Feist的"Lover's Spit", 太好聽了.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遠方的鼓聲

      這是村上春樹的遊記中, 我最喜歡的一本. 喜歡的程度大約是, 如果有一天不小心要被放逐到離島去, 又只能帶一本書的話, 我會選擇這一本, 因為這本書總是讓我百看不厭. 這本遊記主要是他與老婆兩人在希臘羅馬工作三年的雜記, 在這三年間, 他完成了"挪威的森林", "舞舞舞", "電視人", 還有數本翻譯小說. 簡而言之, 是個產量豐碩的時期. 從這些雜記裡面可以感覺到春樹先生的心情很愉快, 即使是面對義大利人可怕的效率等等狗屁倒灶的事, 也可以用略為幽默的口吻描述. 其他遊記像是"邊境, 近境", "雨天炎天", 和"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在閱讀的過程中, 都可以感覺到有時有烏雲飄在上面, 我記得我看完"雨天炎天"後, 完全不想去土耳其了. 

      這次去希臘德國旅行, 我隨手帶了"神的孩子在跳舞", 在希臘的時候才赫然驚嘆, 應該要帶"遠方的鼓聲"才對, 身處當地看描述當地的文章一定更有感覺. 旅行的時候, 總是會隨手帶幾本書在身邊(旅遊書以外的書), 這是去美國自助旅行時學習到的習慣. 那時在國家公園裡面露營, 看到不少人到了營地安頓好以後, 就選了一個風景好的位子, 就著陽光吹著風, 悠哉的看起書來. 剛開始會覺得要看書在家裡就好啦, 出來旅行就要每個景點都去看看. 後來我有點體會那種感覺, 旅行最重要的是先把心情放鬆, 大部份的人出來旅行的原因都是為了想要休息, 遠離日常生活, 所以不要再把自己搞得像急行軍一樣. 去年二月我在九州一個人旅行的時候, 住在溫泉旅館裡面, 一面喝著酒, 一面把"挪威的森林"又重頭看了一遍, 以前沒感覺的地方竟都鮮活了起來. 

       當然再進一步的旅行是像春樹先生這樣, 在一個地方久住一個月以上. 幾天的旅行可以計劃每天要去哪, 要吃啥, 要做啥, 但一個月以上恐怕就沒辦法天天吃餐廳了, 要有個固定的住處, 要去市場買菜, 會開始有所謂的"日常生活". 有了固定住處, 代表你有機會跟固定的人接觸, 講話, 會去當地人去的餐廳, 要跟當地的大嬸搶著買魚, 會試著學習當地話, 看春樹先生拿著單字本與字典跟人進行對話, 實在覺得很有趣, 憑著支離破碎的單字, 卻能理解這麼多內容, 春樹先生恐怕是非常有耐心的人.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在一個講外國話的異地生活一年以上, 記得在"before sunset"裡面茱莉蝶兒有提到她曾經在波蘭住過一段時間, 因為一開始完全聽不懂波蘭語, 所以反而沉靜下來, 獲得了一段跟自己充份對話的時間. 不管是春樹先生這種方式, 或是像茱莉蝶兒那種感覺都好, 我都想經驗看看.

      八月底要去蘭嶼, 刻意排了一個禮拜, 除了前面與男朋友在一起的幾天有排行程, 其他天都打算騎著摩托車到處晃晃, 吹海風, 放空, 如果那時候還在抗爭海岸水泥自行車道, 我也要去助陣!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067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這是一本村上春樹的散文, 談的是跑步, 相當好看.  放假以來, 我開始跑步, 以一個禮拜二到三次, 每回10~12公里, 一個星期20-3x公里的長度在進行著. 雖然很想像春樹先生一樣“認真地跑“, 意指每個星期跑60公里, 但到了星期五就會進入放假狀態, 沒辦法再進行精實的活動. 跑步的時候, 屢屢想到書中的種種片段, 對應自己的狀況, 總是覺得很有共鳴, 感覺他真的是個很誠懇的作家.

      從成為職業的小說家以後, 為了鍛鍊能夠寫長篇小說的體力, 他開始跑步. "一面跑著, 一面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組成正在每天改變, 也是一件可喜的事. 感覺過了三十歲的現在, 我這個人身上, 居然還留有不少可能性, 那樣的未知部分, 透過跑步這件事一點一點的明白過來." 不止是生理上的變化, 心理上生活上也有巨大的變化. 收起開了七年的店, 搬到鄉下, 早睡早起, 只見想見的人, "除了年輕時期, 人無論如何實在有必要設定所謂的優先順序. 要順序排出時間和精神體力的分配比例. 到某個年齡為止, 自己心裡如果不確實建立起這樣的系統的話, 人生會缺乏焦點." 今年選擇離開做了七年的工作. 趁自己還想做些什麼的時候, 空出時間來, 不確定想做的事會不會有個成果, 但是如果一直這樣拼命地做著同一份工作, 會連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 有自己的優先順序, 不再試圖討好每個人. 

      春樹先生自認不是天才型的作家, 靈感不像泉水般源源不絕. "必須手拿鑿子一點一點敲開岩盤, 深入地底去挖掘, 否則無法挖到創作的水源. 為了寫小說, 不得不用盡體力, 不得不耗費時間和工夫. 每次想寫作品時, 都不得不一一重新挖掘新的深穴. 不過漫長的歲月持續過著這種生活, 技術上和體力上變得相當有效率了." 在才能之外, 更重要的是專注力. "把自己所擁有的有限才能, 專注到必要的一點的能力"與持續力. 就如同每天都要跑步一樣, 身體這東西是極其務實性的系統, 必須靠時間, 斷斷續續的, 具體的給與痛苦, 身體才會開始認識和理解那訊息. 最後才會主動地接受賦與他們的運動量. 肌肉就像記性很好的勞役動物, 只要很小心的階段性逐步增加負荷量, 肌肉就能自然地忍受和適應下去. 但如果有幾天負荷量不繼續加下去的話, 肌肉就會自動把極限值往下降." 跑步的時候, 我總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 從剛起步1~2公里時的略略沈重, 到5公里以後感覺"不錯噢, 似乎可以這樣一直跑下去", 然而過了10公里後, 身體開始發出唧唧乖乖的聲音, 似乎在發出抗議"可以停了吧?". 我會試著鼓勵她, 安撫她, "到最後都不能用走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每次跑步我都在與身體進行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 通常過了5公里以後, 我容許自己折返, 但是那是多少呢?跑到前面那座橋好不好? 跑過前面那個球場好不好? 跑到40分鐘好不好? 每天給身體不同的要求, 身體也會回應你的要求, 甚至是帶點雀躍的.   

      很多人會問, 跑步的時候在想什麼? "我一面跑, 只是跑著, 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著. 反過來說, 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跑步時我可以不必跟誰說話, 也可以不必聽誰說話, 只要望著周圍的風景, 只要注視著自己就行了." 一開始跑步的時候, 我試圖思考一些白天的問題, 聽日文練習, 但多次跑步下來, 我發現如果試圖思考, 就會像跳針一樣, 一直在同一點打轉, 不是鑽牛角尖那種, 是根本排不進大腦的cpu排程裡, 如果真的進入"很認真跑步"的狀態, 會感覺到腳呀,手呀成了身體的主宰, 大腦退居成小妹, 在旁邊以崇拜的目光看著手規律擺動, 腳大步跨開, 傻呵呵地笑著. 

      春樹先生曾經問奧運馬拉松先生:"你會不會有不想跑步的時候?"選手以什麼笨問題的聲音回答:"當然呀, 這種是經常有呀."所以每當我準備出門跑步的時候, 看到天氣不好, 雨要下不下, 心裡飄過一點點"不想出門"的念頭, 都很坦然, 所有人都會想, 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出門, 而我是那個出門的人.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690560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Wonderwall-Oasis

      我非常喜歡這首歌, 這是oasis演唱會全場會大合唱的兩首歌之一(另一首是don't look back in anger), 歌名“wonderwall", 一個說法是就是"wonderful"的意思. 另一個說法是來自電影“wonderwall"(1968), 電影是在講述一個老人Collins,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透過牆上的小縫去偷窺住在隔壁的年輕模特兒Panny. Panny年輕, 生活多彩多姿, 老人透過偷窺有了許多美好的幻想. 是面神奇美好的墻. 其實不論哪種說法, 都是代表一些對於自己很重要, 很美好的人事物. 我一直覺得唱著"you're gonna be the one that saves me, and after all, you are wonderful"很浪漫.

Today is gonna be the day
That they're gonna throw it back to you
今天每件事都不順你意
By now you should've somehow
Realized what you gotta do
但你應該已經知道要怎麼做比較好了
I don't believe that anybody
Feels the way I do, about you now
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會知道我對你的感覺 (我不相信會有人比我更愛你)

Back beat, the word was on the street
That the fire in your heart is out
那些讓你火大的流言蜚語已經不用在乎了
I'm sure you've heard it all before
But you never really had a doubt
我確信你以前都聽過了, 但你從未懷疑
I don't believe that anybody
Feels the way I do about you now
我不相信有任何人會知道我對你的感覺 (我不相信會有人比我更愛你)

And all the roads we have to walk are winding
要走的路是那麼崎嶇
And all the lights that lead us there are blinding
引領我們前進的光卻又那麼閃爍不清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I
Would like to say to you but I don't know how
我有好多話想對你說但不知該怎麼做

Because maybe, you're gonna be the one that saves me
And after all, you're my wonder wall
因為, 
也許你就是那個拯救我的人
你是我最美好的一部分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當頭棒喝

       最近因為身體不適去看病, 醫生說我睡太少, 男朋友聽了大大搖頭, 他說:"你不是休假嗎? 休假就是應該吃得好, 睡得飽, 動的多." 給我當頭棒喝.

        開始休假的時候, 我計劃好多想做的事: 要考日文, 要寫出至少一個能上線的App, 要跑半馬,  要去尼泊爾... 我刻意過著規律的生活, 因為如果不在時間內完成, 這麼多事情根本就做不完. 

        因為七月初要考日文,  所以六月是黃金衝鋒期. 我每天早上九點起床, 讀一早上的日文,  中午陪媽媽看"兩個爸爸", 睡個午覺之後, 開始寫程式. 五點準備去跑步兩個小時. 晚飯後, 再讀一點日文, 看書, 看影集電影, 休息. 一天過去. 星期一到三, 除了跑步, 幾乎都不會出門, 朋友相約都在後半禮拜. 在家裡不應門, 不接電話, 唯一講話的對象只有媽媽, 她也時常往外跑, 常常一整天都講不到五句話, 真的很自閉. 但是事情往往不照計劃走, 我的日文程度大大不足,  使我必須花更多時間讀日文; 與朋友合作的App方向要改, 原本web版本要改成native code; 另一方面, 開始寫blog, 很多東西想寫, 寫blog也要花不少時間...結果我居然開始感到有點焦慮, 躺在床上頭腦卻不停轉著, 像以前上班那樣, 睡眠不足. 

        七月初有山社五十週年清水大山會師, 我剛進山社的那年暑假正好辦了四十週年松蘿湖會師,  那時什麼人都不認識,  只參加過一個隊伍,  自然就錯過了這個大活動. 好不容易十年後又有會師, 卻卡到7/7要考日文, 我原本想說都報名了,  應該還是要去考試,  不要報名會師, 但聽完男朋友一番話,  我當下決定放下半年一次的考試, 去參加十年一次的難得會師.  放下日文後, 突然間我也放下了"守計劃"這件事.  想做什麼就去做吧. 想爬山就去爬山, 想寫blog就寫blog, 想去蘭嶼發呆一個禮拜就去吧. 想學吉他就去學, 這些都不在原本的計劃裡, 但都是想做的事哪. 

        今天是吉他第一次上課, 難得碰到好心朋友, 吉他音箱都借我, 還免費幫我上課, 多花一點時間練吉他才能回報他的好意, 計劃掰掰.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電影] Ryan Gosling

      昨天我看了三部電影, 這一切都是起因於"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中文片名是"末日車神".  這真是其爛無比的翻譯了. 會這麼翻大概是因為同一個男主角之前演了一部片"Drive"翻作"落日車神", 但"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根本不是動作片, 它是部徹頭徹尾的劇情片, 翻成"末日車神"真是害慘人. 以為是動作片而進戲院的人看完出來一定罵聲連連, 而喜歡看劇情片的人根本不會挑到這部片. 一開始被Ryan Gosling所飾演, 鬱鬱寡歡的機車飛車手Luke給吸引住, 我之前都沒有看過Ryan Gosling演的片, 一直把他定位成像羅伯派丁森那種耍帥的男星, 顯然我錯了. 他是個不講話比講話的時候還有魅力的人. 這個特點在"Drive"裡面發揮的淋漓盡致. 原本飄泊浪蕩的Luke意外得知自己有了一個小孩, 心中非常震驚, 孩子對他意義重大, 他卻什麼都還沒為孩子準備好. 他看著孩子被其他男人抱著受洗, 心中悔恨不已, 他多想當一個好爸爸. 但他什麼都沒有, 沒有錢, 沒有固定住所, 沒有辦法養活孩子, 於是他挺而走險開始搶銀行. 第一次成功之後, 他對未來有了那麼一點點期待. 他微笑的問前女友:"你的生活有因為孩子有什麼變化嗎? 我有點不知所措.", 那種手足無措是開心的. 裡面最開心的一幕是一家三口在一起, 他餵孩子吃冰淇淋, 他逗著孩子玩, 開心的大笑. 女友既開心又擔心, 唯一的一張合照, Luke用手臂把女友的眼睛遮起來, 因為她就要哭出來了, 這邊Eva Mends演的非常好. 終於有一次搶銀行失手, Luke被追捕進民宅,最後被Bradley Cooper所飾演的菜鳥警察失手開槍打死. Ryan Gosling的戲份到此結束. 後面還有兩段. 一段是Bradley Cooper的故事, 一段是兩個人兒子的交手, 就不贅述了. 再強調一次, "末日車神"實在翻得爛透了. 即使照英文片名直翻個不知所謂的"松林外"都比較好, 而且這樣一翻是把Bradley Cooper放哪裡. 

      因為覺得"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還不錯, 想找男朋友一起看, 他得意洋洋的說他有高清版, 結果其實他有的是"Drive", 我們也就將錯就錯的看完它. 在這部片中Ryan Gosling飾演一個車手, 白天在修車廠工作, 偶爾幫電影做飛車特技替身, 影片一開始是他的另一個兼差: 當車手, 替搶匪接應, 幫他們脫身. 不像動作片常有的兩車追逐, 衝撞, 翻覆, 他冷靜, 不胡衝亂撞, 不時熄火隱匿蹤跡, 輕鬆甩掉警車, 達成任務, 從頭到尾沒有講過一句話. 他冷靜自持的生活在認識了鄰居艾琳(她就是大亨小傳裡那個露西呀, 她長的真的好像洋娃娃)之後有了一點點變化. 不知是網友還是片商給了這部片一個註解:"最暴力的純愛電影", 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在裡面大部份和艾琳與她兒子在一起的時間, 他都只是看着微笑著, 不講話, 但是眼神看起來非常滿足. 所以說Ryan Gosling不講話比講話更有魅力, 不知道他怎麼演出那樣的眼神, 亦或是天生的. 當他單獨與艾琳在一起時, 兩人只是相對微笑著, 艾琳的手覆上他的手, 十指緊握, 是他曾獲得最好的回應. 他的告白詞很簡單: "如果你願意, 我們可以離開這裡, 我會跟你一起走, 我會照顧你." 可惜電梯門打打開了, 艾琳沒有回答走了進去. 他與艾琳的離別也正是他們最親密的時候: 在電梯裡, 他轉身給了她一吻, 但那一吻後, 他立刻就把電梯裡面準備來槍殺他的槍手頭給踩爆, 非常大的反差. 影片裡暴力的地方很暴力, 散彈槍一槍把頭打爆, 血漿四濺, 把釘子釘入對手的額頭, 利刃割過喉嚨, 都與純愛的片段形成一個強烈對比. 看的時間覺得略悶, 但看完卻有後勁, 回想著那些光影閃爍無聲不語的畫面.

        由於不斷回味著"Drive"的畫面, 忍不住想再看看Ryan Gosling其他的戲, 於是我找了"藍色情人節",這部片把我的眼淚都給逼出來. Ryan Gosling是一個藍領階級, 讀書程度不高, 一開始是搬家工人, 後來幫人打零工, 刷油漆. 蜜雪兒威廉絲出身中產階級, 是個醫生. 他們一起撫養一個女兒. 就像大部份的家庭生活一樣, 每天都從一團忙亂開始, 蜜雪兒威廉絲看起來既困倦又無力, 在工作上她沒有辦法回應老闆對她的期許(調去他處), 在家庭生活上, 她也沒有做很好, 甚至還害狗死了. 相較之下Ryan Gosling胸無大志, 每天陪著他最愛的女兒與老婆就好了, 有零工可打就打打零工. 但負擔家計的蜜雪兒威廉絲真的很累, 她問老公為什麼不去找份有發展的固定工作, 為了養家, 她已經變成一灘死水. 影片夾雜著兩人剛在一起的甜蜜時光, Ryan Gosling對蜜雪兒威廉絲是一見鍾情, 幫人搬家時一見到她就怔住了, 他塞名片給她, 請她給個機會. 當然蜜雪兒威廉絲沒有打電話給他, 她有男朋友, 只是兩人感情起起伏伏, 在一次嚴重的爭執分開後, Ryan Gosling終於有了機會. 但蜜雪兒威廉絲並沒有真的把他當成一個對象, 直到她懷孕了, 她知道應該是前男友的, 但是她去找了Ryan Gosling. 在最困難的時候, 你會想起誰? 那個人才是你信任的人. 雖然意外, 也沒有做好準備, 但Ryan Gosling決定跟她結婚, 讓她安心的生下孩子.  Ryan Gosling真的很愛她, 從他們倆初次發生關係, 他珍之重之的脫下她的鞋, 她的內裡, 埋頭為她服務, 讓她高潮; 到後來兩個人關係降到冰點, 雖然一起去了旅館試圖修補, 但蜜雪兒威廉絲屢屢拒絕他, 她用拳頭搥他, 甚至抓他頭髮, 原本是甜蜜的求愛:"你要跟我生個寶寶嗎? 我想跟你生個寶寶." 她聽到後卻近乎崩潰, 握緊拳頭, 閉緊眼睛, 她的模樣真的讓人很心酸. 最後她自己脫下內裡, 一副想來就來的模樣, 他哭了, 他愛她, 他不願做她不想要的事; 後來蜜雪兒威廉絲終於把話說出口:"我要跟你離婚!!", 他一氣之下把戒指往草叢扔, 但又立刻回頭去草叢翻找, 他愛她, 但她已經決定要拋下他一個人走了; 最後一次對話, 他哭著問她:"告訴我該怎麼做, 告訴我我該是什麼樣子, 你說, 我就做!", 但是沒有用, 光有愛不夠, 生活裡面有很現實的成份, 蜜雪兒威廉絲已經為生活變成一個堅強的母親, 而Ryan Gosling怎麼還是當年那個浪漫的搬家工呢? 這段最後的爭吵與兩人結婚的畫面交雜著, 當年兩人許下承諾, 承諾不離不棄, 直到永遠, 這端的現實卻只能哭著說對不起. 這部片就像"真愛旅程"一樣的殘酷, 但它又很好心的在中間夾雜了兩人甜蜜的過往, 讓人又哭又笑.

You always hurt the one you love   我們總是傷害著最愛的人,
The one you shouldn't hurt at all      總是去傷害我們最不該傷害的人,
You always take the sweetest rose  總是去摘取最甜美的玫瑰
And crush it till the petals fall           然後摧折它,使之花瓣盡落;
You always break the kindest heart  總是用最不堪的話語
With a hasty word you can't recall    去破碎了最溫柔的心
So If I broke your heart last night     如果昨夜我不慎傷了你的心
It's because I love you most of all 那是因為我最愛的是你

     DRE說:"一天做愛一次, 那叫上癮;一次做愛一天, 就叫沉迷". 看了一天的Ryan Gosling, 我是有點沉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