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MINEBOOK掘冊--成功的反思(下)

「一切靠教育」為什麼不行?

菁英制對於所有問題的解方就是「教育」. 如果出身貧窮的家庭, 想要向上流動, 就想辦法受高等教育; 因為全球化的緣故, 產業被淘汰, 工人沒工作, 他們需要的就是教育, 讓他們有能力找到新的工作; 如果一個技術嫻熟的工人, 他沒辦法賺得像經理一樣多, 那麼就去讀MBA, 學點管理技巧吧. 菁英制用「教育」這個解方合理化了所有的不平等, 沒有人去討論全球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只是質疑你為什麼跟不上隊伍. 

然而「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造成階級流動, 沒有辦法消弭階級, 也沒有辦法解決貧富差距或是讓財富重分配, 社會的確不公平, 但請你自己努力掙脫這些枷鎖, 現在的高等教育甚至連「階級流動」的最初目的都無法達成, 頂尖大學中有超過七成的學生來自收入前四分之一的家庭, 只有百分之三的學生來自最底層的家庭. 最計較政治正確的進步派, 不敢歧視種族, 不敢歧視性別, 但他們卻大喇喇的歧視教育程度低的人, 覺得不值得與之對話. 因為你沒受高等教育, 不理解什麼是「自由貿易」, 才會支持保護主義. 因為你不相信科學, 不相信氣候變遷, 才會選擇石化產業. 社會分成了受高等教育與沒受高等教育的人, 雙方無法對話或是雞同鴨講, 對立越來越深.

世襲的菁英

大家只知道貴族會世襲, 事實上菁英也會世襲. 已經在菁英制度下出人頭地的人, 深深明白出身名門大學的好處, 使他們更加願意讓他們的下一代鞏固這方面的優勢, 同時間下一代也飽受壓力. 這些父母重視教育, 並且積極的介入孩子的學校生活. 他們不僅安排家教, 來確保孩子學業成績, 還半強迫孩子從小就參加體育訓練, 或是學習樂器, 還要參加各式各樣的公益活動, 都是為了讓孩子日後申請學校比較順利. 

但被這樣子養大的小孩並不快樂, 他們的家庭與周遭環境都顯示成功只有一條路徑, 就是上名校, 賺大錢. 他們沒有時間, 沒有機會思考自己喜歡什麼, 想要做什麼, 所有的人生道路都已經鋪好了, 他們因此成為自我價值感比較低落的族群, 從小的教養讓他們依賴外在的排名, 他們不停的競爭拼命, 排名落就覺得世界毀滅, 人生沒有意義, 而在競爭中存活下來的人自然會把一切的成就歸於自己的努力, 因為他真的很努力呀, 這些菁英也因此失去了對弱勢的同理心. 

教育不是不平等的解藥, 而是替不平等畫押, 讓所有人理所當然的接受他的處境, 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請好好努力不要成為失敗者.

分配正義 v.s. 貢獻正義

同時間, 菁英制崇尚專業, 避談道德, 避談對錯, 結果就是讓現在人覺得只要能成功, 就代表是對的. 菁英制所培養出來的技術官僚把所有的社會政策都看成是經濟問題, 覺得只要人民有錢了, 問題就解決了. 但這種經濟掛帥的執政方式,

在自由貿易的浪潮下, 所有人都高舉著「市場至上」的大旗, 全球化讓工廠可以移到人工便宜的地區, 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商品. 自由派聲稱只要國家總體生產毛額增加, 經濟可以持續成長, 他們可以用這些多賺的錢來補貼在全球化中失去工作的勞工, 也會讓社會安全網更加完備, 這就是所謂的「分配正義」. 但是自由派忽略了人不只有「消費者」一個角色, 我們同時也是社會的「貢獻者」.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同時又能有令人滿足的報酬, 我們透過工作來獲得社會認同, 與這個社會建立關連, 我們也透過工作來獲得生活尊嚴, 尊嚴不全然與薪資報酬有關. 如果社會上的其他人尊重我的工作, 即使薪酬比不上 CEO, 我也會覺得有尊嚴, 這是作者所說的「貢獻正義」. 然而現在的社會完全忽略「貢獻正義」, 它不跟大家談工人, 送貨員, 居家照護員等其他勞動者有多麼重要, 也沒有想辦法讓收入較低的人有辦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結果當然就會建立起「收入等於社會貢獻度」的價值觀, 我們現在看到民粹的反撲, 不僅是經濟上這些人受到打壓, 還有文化上, 他們的尊嚴糟到踐踏.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幸福自由的社會, 就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成長」. 畢竟有錢也不代表一個人能夠生活幸福, 所謂的自由也不只是擁有"向上流動的自由", 還要讓人擁有即使不出人頭地, 也能好好生活的自由.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00264

MINEBOOK掘冊Podcast:

德州冰風暴

德州冰風暴的警報發布在農曆除夕的前一天(2/10), 新聞一直提醒大家這次冰風暴會迎來歷史低溫, 請大家保護好水龍頭, 以免水管爆裂. 我跑去Home Depot 買了 faucet cover, 把家外面兩個水龍頭給罩起來. 我去買的時候, 數量還很充足, 聽說隔天就全部缺貨, 我們還分給鄰居一個. 

除夕晚上約了朋友一起來家裡聚會, 但到了晚上, 路面開始結冰, 開始傳出車子煞車打滑, 煞不住的車禍, 住得比較遠的朋友決定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安全, 另一個朋友家裡下午開始停電, 無法準備原本要帶來聚餐的臘腸飯, 只好帶材料來我們家. 原本以為停電只是零星個案, 萬萬沒想到德州大停電才正要開始. 以往德州的冬天大約都是攝氏3, 4度左右, 車子會出現「小心結冰」的警示燈, 但其實路面不會真的到結冰的程度, 但這回冰風暴讓溫度降至華氏3, 4度, 也就是零下16度左右, 家外面的灌木與樹木全部被冰包起來, 樹木的樹枝因為結冰的緣故, 重得垂到地面上, 甚至硬生生斷裂.

 2/13 晚上開始下大雪, 隔天早上一看, 哇, 外面已是一片白色世界, 而且深度超過腳踝. 一月初的時候, 德州也下了一個上午的大雪, 但下午太陽一出來就全融化了. 這回的雪量驚人, 也沒有回暖的跡象, 積雪經過一天, 完全沒有融化. 社區的大人小孩與狗狗, 都出來玩雪了, 我們家的兩隻狗也是第一次看到雪 ! 

 

2/15 星期一是總統日 (每年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雖然不是國定假日, 但很多州都會放假, 我們也放假了, 只是我們家雖然撐過前面幾日沒停電的, 這天也停電了. 這次德州停電的規模非同小可, 全州有超過四百萬戶都沒電可用, 很多家庭的暖氣是由電來供應, 就算像我們家的暖氣是吃瓦斯, 啟動暖氣也要靠電力, 這回冰風暴帶來的低溫, 使得用電量大增, 但電廠設備卻因為結凍沒有辦法運作. 德州有各式各樣的電廠, 從天然氣, 風力, 核能, 燃煤無一不出問題, 沒有電力就沒有暖氣, 有的家庭還是電爐, 沒有電也沒辦法煮飯. 不只電力供應出問題, 供水也出問題, 因為沒有電來處理淨化水, 所以政府要民眾使用瓶裝水, 或是煮沸再使用. 我們家這個地區運氣不錯, 只有2/15白天停電一天, 晚上電就來了, 2/18, 2/19 停水, 就去朋友家裝水洗澡, 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看到網路上一些網民的家停水停電一個禮拜, 或是水管爆掉, 整個天花板坍塌, 家裡一片狼籍, 都覺得萬分幸運.
 

經過這次停電, 我才知道原來德州電網完全獨立於聯邦電網, 所以我們出問題時, 別州也束水無策. 雖說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冰風暴, 但德州因為低溫大停電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上次是2011年, 原因一樣是因為電廠缺乏防凍設備, 十年過去, 電廠看來還是不願意為這種「罕見氣候」投資, 德州的電力公司是完全民營, 雖然受德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ERCOT) 監管, 但電力公司並不需要賠償民眾或是企業因為停電所造成的損失, 甚至有些家庭因為使用浮動電價, 而收到天價帳單, 感覺對電力公司來說, 完全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呀, 就算他們繼續擺爛, 繼續不投資, 繼續發生停電問題, 民眾也沒輒, 因為雖說是自由市場, 但對每個區域來說, 都是寡佔市場, 我也沒辦法選擇其他電力公司.
 

這次冰風暴造成這麼多問題, 我感覺引起的政治風暴沒有想像中的大, ERCOT下台了幾個董事, 但僅此而已, 再次讓我體會到美國社會中「沒有人有責任幫助你們」的信念, 難怪這麼多人家裡都有末日的準備, 例如發電機, 瓶裝水, 各式儲糧, 確保即使沒水沒電, 也能繼續生活.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MINEBOOK掘冊--成功的反思(上)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可能是很多人的政治哲學啟蒙, 這本書的作者麥可桑德爾是哈佛的政治哲學教授, 這本書是他的上課內容, 帶學生一起討論「什麼是正義」. 在還沒有看書之前, 會覺得「正義」應該是像真理一樣, 只有一種定義, 然而事實上從古至今的哲學家卻對「正義」是什麼爭論不休.

英國哲學家邊沁說符合最多人利益就是正義, 但如果是這樣的話, 把精神病的人關在精神病院自生自滅, 大多數的人不受影響, 應該是符合正義的事囉? 在哲學家所設計的「電車難題」裡, 一輛失速的列車正在軌到道上瘋狂疾駛, 在原來的軌道上有五個人, 如果繼續前進, 電車就會輾過他們五人, 現在有個開關,  可以讓列車轉換到備用軌道, 而備用軌道上有個不知情的工人, 你會選擇什麼都不做,  讓列車輾過五個人, 還是切換開關, 讓列車輾過一個工人. 如果照邊沁的理論, 會認為用一個人換五個人的生命, 是符合正義的事. 你也會這麼覺得嗎?

後來康德與羅爾斯提出了另一個「無知之幕」的理論, 他說當我們在考慮一個作為是否符合正義的時候, 例如把精神病的人關在精神病院自生自滅是否符合正義?就去想像如果你身處那個社會, 而你在對自己是什麼狀態一無所知的前提下時候, 你會做出什麼決定, 既然你對你的狀態一無所知, 那麼你可能是個普通人, 也有可能是精神病患, 那麼你想被怎麼樣的對待. 雖然已經是十年前的書, 但還是對當時受到的衝擊感記憶猶新.

2021 年麥可桑德爾推出他的新書《成功的反思》, 英文書名是《The Tyranny of Merit》, 「Merit」指的是才能加上努力所獲取的績效, 並且社會依據績效高低給予個人報酬, 這樣的社會制度稱為「Meritocracy」, 雖然書裡面都把它翻成「才德制」, 但我覺得不是非常的恰當, 因為「才德」會讓人誤以為又有才能又有道德, 然而實際上這裡只有單指個人能力出眾, 跟這個人有沒有道德沒有關係, 我個人覺得「菁英制」比較恰當. 相較於過去的貴族, 種姓, 種族制度, 很多人會認為依靠學歷與能力脫潁而出, 獲得成功是比較公平的制度, 菁英因為學歷高, 能力好而得到社會更多的報酬, 不管是名聲, 權力, 財富, 都是很自然的事. 但麥可桑德爾卻說正是「菁英制」造成現在的社會對立, 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呢?

所有的人應該都感覺這世界出了點問題, 社會的對立與兩極化越來越嚴重, 美國在 2016 年選出川普當總統, 同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 這些結果都與事前民調大大不同, 事後分析是因為「沉默的多數」都出來投票了. 進步派的人憤憤不平的說投給川普的選民都是「白垃圾」, 他們教育水準低落, 因為全球化工廠外移或是自動化的關係, 失去工作, 或是工作待遇大不如前, 這群人什麼都不懂, 才會投出這樣的結果, 拖全部的人下水. 但有人開始思考這是不是全球化的反撲, 全球化造成貧富差距拉大, 還有人覺得這是因為社群網路讓我們生活在同溫層泡泡裡, 我們獲得得的資訊只是更加鞏固我們的信念, 而非看到其他觀點的討論, 所以造成社會對立. 但桑德爾說這不僅僅是經濟資訊斷層的問題, 這還是道德的問題, 是菁英制的反撲, 是自由市場, 消費者至上的問題展現.

菁英制的陰暗面

理想中, 在菁英制的社會裡人們可以憑藉自身努力, 一夕翻身. 體制要做的事是提供平等向上爬的機會, 也就是「教育」, 於是社會廣開高等教育大門, 政治人物讓大家相信, 向上流動的機會就在那裡, 能不能取得門票全憑自身的能力與夠不夠努力. 於是取得門票, 獲得成功的人覺得他現在所獲得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他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 即使他沒有辦法合理的解釋為什麼CEO的年薪可以是普通員工年薪的三百倍, 為什麼銀行的理專薪水比醫院的護理師高, 但既然自由市場決定給我這個薪酬, 這就是我應得的. 而在這個體制裡沒有辦法獲得成功的人, 不僅別人會覺得是他們努力不夠, 咎由自取, 他們自己也會覺得是自己好沒用, 自己的能力不被社會需要, 所以活該落到社會最底層. 另一方面, 社會體制也會對福利政策有所保留, 社會覺得它的責任應該要獎勵夠努力, 表現傑出的人, 不應該對有錢人加稅來補貼社會的弱勢族群, 這樣反而是在懲罰有能力賺到錢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福利比歐洲國家差的原因. 政治人物為美國打造了「美國夢」, 讓人們相信這裡不像歐洲國家階級分明, 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然而實情是美國向上的流動的比率並不比歐洲高!

以前的階級制度, 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一切, 讓人覺得很不公平, 那麼不管出身的菁英制就有實踐公平了嗎? 事實上菁英制還是有很大一部份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 例如你的智商, 智商高的人學習成績好, 自然比較容易上好的大學, 取得成功的門票. 再來是你的家庭, 如果你的家庭是中產階級以上, 你放學回家就可以好好復習寫作業, 不用分心幫忙家裡生計. 家裡有網路有電腦, 不管是線上課程或是查找資料都很方便, 做出來的報告就是比別人完整精采, 你甚至還有機會參加一些遊學, 課外活動, 增加你的知識厚度廣度, 以後申請學校也更是大大加分. 有的時候你的特殊天份, 例如很會打球, 很漂亮, 很會表演, 你剛好生活在一個職業球員高薪, Youtuber網紅當紅的年代, 於是可以成功賺大錢. 這些優勢都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扭轉的, 所以就算是菁英制, 也脫不了運氣的成份. 但菁英制卻讓成功的人變得傲慢, 把所有的成就歸功於自己, 覺得都是自己應得的, 對社會上脫隊的人失去同理心.

技術官僚體系的問題

受過高等教育已經是現在政府官員的基本條件, 於是造就了一票技術官僚, 他們出自名門大學, 生活背景相似, 思考邏輯也相同. 這批人吹捧起「自由貿易的全球化」, 取消各種金融法規, 降低政府干預, 相信市場, 即使勞工出來反對, 他們抱著「涓滴理論」的大旗, 表示只要上面的人富起來了, 下面的人也會雨露均霑. 即使現實證明全球化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貧富不均, 經濟雖然變好了, 但是多出來的錢只流向社會的少數人, 根本沒有擴及其他族群, 這群技術官僚還是繼續執行他們的理論.


受過高等教育已經是現在政府官員的基本條件, 於是造就了一票技術官僚, 他們出自名門大學, 生活背景相似, 思考邏輯也相同. 這批人吹捧起「自由貿易的全球化」, 取消各種金融法規, 降低政府干預, 相信市場, 即使勞工出來反對, 他們抱著「涓滴理論」的大旗, 表示只要上面的人富起來了, 下面的人也會雨露均霑. 即使現實證明全球化造成越來越嚴重的貧富不均, 經濟雖然變好了, 但是多出來的錢只流向社會的少數人, 根本沒有擴及其他族群, 這群技術官僚還是繼續執行他們的理論.

他們把社會政策視之為技術專業, 跟道德無關, 跟理想無關, 2008 年金融業捅出大婁子, 造成金融海嘯, 政府用人民的錢疏困了銀行, 卻完全沒有要求銀行負起責任, 政府對銀行的社會責任, 道德責任閉嘴, 因為技術官僚覺得「有道德」是非常模糊, 很意識型態, 不專業的字眼, 他們拒絕為道德選邊站, 就算錢全部流入的社會頂端的人的口袋裡, 我們也只能說這不符合道德, 但不代表是錯的.  

現在的技術官僚拒絕觸碰道德論述與意識型態, 覺得政策不應該加入道德判斷, 把社會的歧見都歸諸於資訊不足, 他們最常說的話是「我們對事實缺乏共同的基準」, 認為解決之道就是讓人民知道更多的資訊, 並且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人民知道這些資訊, 就會做出一樣的「專業決定」, 或是排除「資訊不足」的公民, 讓有「專業知識」的專家來做決定就好. 技術官僚也相信行為經濟學家的理論, 他們不試圖建立公民的社會道德, 或是努力說服公民, 反而想利用市場的誘因, 引導社會發展, 其實這也是一種菁英的傲慢, 認為與其依賴公民的道德感, 不如用一些「聰明」的策略, 誘使人們遵從. 因為技術官僚想要保持自己的「中立性」, 結果反而讓極端宗教與民粹佔據了道德的論述, 提出他們似事而非的解方, 讓社會問遺不斷.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13_1100264 

MINEBOOK掘冊 Podcast: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MINEBOOK掘冊--天橋上的魔術師


吳明益是我最喜歡的台灣作家, 第一本他的作品我讀的是《複眼人》, 覺得他的文字非常的溫柔真誠, 小說題材是比較少見的「大自然」, 並且不只是背景, 旁觀者而已, 他有聲音, 有呼吸, 有力量, 書裡的每個人物都對「大自然」有屬於自己原因的依賴, 不像現在環團的大聲批判來讓大眾正視被侵蝕的大自然, 吳明益用他溫柔的筆寫受傷的大自然, 讀者自然對其憂傷產生共鳴. 後來他的每本書我都有看, 不管是散文或是小說, 看完的感想通常是「喜歡」或是 「非常喜歡」. 在《蝶道》, 還有《單車失竊記》裡面的插畫居然還是吳明益自己畫的, 讓我好驚訝, 這世界好不公平, 怎麼可以讓一個人又會寫又會畫畫!

最近公視推出由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改編的同名電視劇, 報導裡提到劇組用了八千萬打造還原中商場場景, 許多人看到都驚呼感動的說這就是記憶中的中華商場, 但家不住台北市的我, 對這個台北地標其實相當陌生, 等我終於能進城的時候, 中華商場早就拆掉了, 聽到以前的中華路是鐵路, 還有一整排連棟百貨大樓的時候, 覺得很難想像. 不過吳明益就像小說裡面的阿卡, 他用文字做出了商場的微縮模型, 讓我在腦中想像出來的場景與電視劇也沒有相差太遠.

你一輩子記住的事, 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這本小說由九篇短篇小說集結而成, 各個短篇主角都是在中華商場長大的小孩, 他們長大以後回憶過去在這個空間發生的事, 這些故事裡面有會跳舞的小黑人, 離家出走到了 99 樓的小男孩, 畫出來卻成真的透明金魚, 住在天花板的貓咪, 還有公廁裡的斑馬, 因為天橋上有個摩術師, 所以這些這些如夢似幻的情節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不是我記錯了唷, 是魔術師變出來的, 我千真萬確的看到了. 魔術師說「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情, 不是唯一的. 有時候你一輩子記住的事, 也不是眼睛看到的事.」 每個人雖然都見到了事情的經過, 但卻有不同的理解, 而經過我們情感篩揀或者烙印下來的場景畫面, 可能根本與真事狀況不一致.

這次因為推出電視劇, 又重看了一次小說, 意外的發現, 原來這麼多篇故事都發生了「死亡」, 我記得書裡面魔幻的情節, 但卻一點都不記得死亡的部份. 也許我第一次看這本小說的時候, 離死亡還很遠, 所以只對小說主角們小時候的回憶特別有印象, 這次重看, 卻份外感受到了那份沉重. 被石獅子救回來的表姐佩佩最後還是自殺死了, 小時後可以躲到 99 樓的馬克這次只能用死亡來遠離現實, 在貓咪面前自信表現西裝剪裁技巧的唐先生, 在失去貓咪之後, 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沒有魔術師的魔術, 被貓咪咬死的黑白文鳥即使用強力膠黏起破損的身體, 再也沒辦法恢復成活蹦亂跳的模樣, 原來這才是小說的「真實面貌」呀.

一頭大象

其中我最喜歡「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這篇短篇故事, 主角為了要賺生活費, 穿著大象衣服, 套著大象頭套在街上發傳單. 小時候他看漫畫學會「隱形人」的咒語, 然而即使唸了咒語他還是不敢裸身跑出去, 因為據說如果碰到也懂咒語的人, 隱形效果就會失效. 後來哥哥出了意外死亡以後, 他不用唸咒語, 也成了家裡隱形的小孩, 他跟哥哥是雙胞胎, 但爸媽卻沒有辦法再把愛分給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現在他躲在大象頭套裡面, 感覺自己再度成了一個隱形人. 永遠都咧著嘴笑的站在路口發送汽球. 因為戴著頭套太重的關係, 他抬不起頭, 只能看到原來世界的下半部, 只看人的腳想像不出他現在的表情, 垃圾桶變成一個金屬的圓柱體, 從建築物的柱子看不出它有幾層樓, 他感覺原來熟知的世界景象都變得陌生, 像是幻覺, 而他在頭套裡面湧現的回憶才是真實的, 於是他看到了初戀女友的腳, 看到了躲在騎樓後面, 久未見面的爸爸. 在其他故事中, 有活靈活現的各種動物, 但在這篇故事裡面, 只有人扮成的大象.

只要你相信, 他就存在

最後一篇「雨豆樹下的魔術師」是作者的化身, 他在柬埔寨看到了有個攤販擺著小黑人, 想起了以前在天橋上也看過一樣的小黑人, 不一樣的是魔術師會讓小黑人跳舞, 他當時一直求魔術師教他怎麼讓小黑人跳舞, 魔術師說什麼也不肯. 小黑人不跳舞的時候就翹著二郎腿, 坐在火柴盒上, 當時他常常在想, 小黑人也要跟他一樣去上學嗎? 小黑人的舞蹈是在學校學的嗎? 他這麼薄, 怎麼上體育課呢? 有一天突然下起大雨, 小黑人淋了雨, 整個貼在地上, 他想把小黑人摳起來, 結果一用力, 只摳起一隻手, 斷手的小黑人還是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他嚇得號啕大哭, 覺得自己殺死了小黑人, 隔天魔術師又用紙剪了一個小黑人, 拍拍手以後, 新的小黑人開始跳舞了, 他覺得好迷惑, 這是新的小黑人, 還是昨天的小黑人活過來了呢? 魔術師不回答他, 只跟他說「我只是把我腦中想像的, 變成你們想看到的東西. 就像一個拍電影的人, 影響你們看到的世界.」作者原本想讓柬埔寨的攤販教他小黑人的魔術, 最後決定讓小黑人繼續留在記憶裡面跳舞. 究竟魔術是什麼, 何者為真, 何者為假, 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你相信小黑人存在, 他就存在.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87_329446

MINEBOOK掘冊Podcast: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MINEBOOK掘冊--百年追求(3)

《百年追求》這套書從日治時期開始講起, 台灣人如何在日本政府下尋求自治, 第一次有了台灣人的共識, 努力爭取成立自己的議會, 讓台灣成為台灣人的台灣. 後來日本戰敗, 台灣被國民黨政府接收, 雖然看似是回歸祖國, 但祖國卻壟斷了所有的統治階級, 並以反共的名義, 開始實施軍事戒嚴, 於是台灣殖民統治變成了威權統治, 台灣人在這塊土地上還是被視為二等公民. 血腥鎮壓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 都讓本土台灣人的聲音消失在政治舞台上.

第二卷以雷震為代表, 一群有理想的外省知識份子, 他們真心嚮往民主, 他們認識到必需以台灣人為重心, 連結台灣本土菁英, 才有可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實踐民主, 雖然他們最終沒有成功, 但他們的行動啟發了年輕人, 看到了不一樣的可能性. 到了 60 年代, 整個國際社會也非常的躁動, 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反政府」, 上街示威抗議, 各式各樣的反戰運動, 黑人民權, 婦女運動都蜂湧而出, 台灣的年輕人自然也感受到了這股浪潮, 第三卷了故事正是由此展開.

中美建交,蔣經國接任

美國一直是蔣介石最重要的靠山, 由於美國的支持, 蔣介石才能穩穩的坐在「中國代表」的位置上, 而無視於真正的中國領土早就是另一個政權領導的事實. 但 60 年代, 美國大哥陷入了越戰的泥沼, 逼得他們開始思考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關係, 好一起解決越戰問題. 而美國打算送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禮, 就是讓他們進入聯合國, 取代蔣介石政權成為中國合法代表. 失去美國支持的台灣, 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中美建交, 蔣介石雖然對內定調「漢賊不兩立」, 表示有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我們就與之斷交, 顯示我們的主導權, 然而實情是即使我們不宣布斷交, 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也會在中國的要求之下與台灣斷交, 台灣迎來了雪片般的國家斷交, 成為國際上的孤兒. 此時蔣介石也走到他的生命終點, 他的兒子蔣經國正式接任.

然而同一時間, 台灣戰後出生的年輕人也正在思考台灣的處境, 顯然「反攻大大陸」現在已絕不可能, 但這項「使命」卻像緊箍咒一樣困住台灣, 不合時宜的憲法與政府組織都不適用於台灣, 國家的預算嚴重失衡, 沒有規劃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建設, 社會一直處在戒嚴的不正常狀態, 到處是情報單位在監視人民. 如果想要擁有真正自由的生活, 唯有台灣放棄對中國領土的主張, 以現有領土(台, 澎, 金, 馬)為主體, 成立新的政府才有可能, 於是「台灣獨立」,「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全體人民決定」成為了主流想法.

本土化與黨外掘起

蔣經國所接任的政權在經歷中美斷交, 成為國際孤兒等重大變故之後, 「反共」已經失去了正當性, 他需要新的方式來鞏固政權, 因此他決定順應「以台灣為主體」的主流意見, 拉攏台籍菁英, 他宣布展開台灣十大建設, 並開放了原本完全由外省人壟斷的權力中心, 陸續讓台灣人進入內閣擔任首長, 例如李登輝, 邱創煥, 林洋港等等, 但同一時間, 他對反對運動的壓制手段卻是越來越強硬, 等於是一手給糖, 一手給棒子的統治手腕.

不過黨外的反對運動已經與時俱進, 出現了新的模式. 所謂的「黨外」即是指所有非國民黨的人士, 早期的無黨籍候選人往往是單打獨鬥, 國民黨選舉買票. 作票早就行之有年, 常用的方式有停電作票, 或是把黨外候選人的票都做成廢票, 讓國民黨候選人勝選. 但現在黨外的年輕人集結起來, 組成浩浩蕩蕩的助選團, 有的人搞文宣, 做海報, 有的人搞即席演講, 有的人把流行歌改編, 用朗朗上口的曲調宣傳候選人與政見, 把選舉搞得像嘉年華會, 熱熱鬧鬧, 還有律師團負責發起「選舉無效」的訴訟, 同時大力鼓吹民眾去監票.

1977 年許信良代表參加桃園縣長, 中壢國小投票所開票的時候, 被民眾舉發選務人員用手指沾印泥壓在選票上, 使投給許信良的選票成為廢票. 結果警察局反而把舉發民眾扣押起來, 讓被舉發的選務人員繼續開票, 結果不滿的民眾包圍了投票所, 與前來支援的警察爆發嚴重的衝突, 民眾把警車推翻, 還放火燒車, 警察開槍反擊, 致使兩人死亡, 這是台灣有投票歷史以來, 第一起暴力抗議事件. 政府無法把新聞壓下來, 只好重新開票, 許信良高票當選桃園縣長. 因為爆發中壢事件, 逼使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停止作票, 結果不只桃園獲得勝利, 其他的黨外候選人也傳出好消息, 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席數, 讓蔣經國政府與台灣人認識到原來沒有作票的情況下, 黨外的力量已經這麼強大, 不容忽視.

美麗島大審判與接二連三的命案

當黨外人士認識到團結力量大, 打算進一步組黨時, 蔣經國政府決定要下重手, 把黨外人士趕盡殺決, 而導火線就是「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是一本由黃信介, 施明德, 林義雄, 呂秀蓮等人創立的黨外雜誌, 1979 年 12 月 10 日世界人權日, 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舉辦民主示威遊行, 結果蔣經國政府出動鎮暴部隊把參加民眾團團圍住, 結果引發嚴重的警民衝突, 民眾丟擲石頭磚塊, 警察使用強力水柱, 催淚瓦斯, 你來我往, 互不相讓.

隔天, 蔣經國政府開始啟動全台大逮捕, 不只美麗島雜誌社的成員被逮補, 曾經幫忙藏暱黨外人士的長老教會牧師們也被逮補, 甚至根本沒有參加遊行的黨外人士也被逮補, 可說是黨外人士的總清算, 所有人都知道蔣經國政府打算趁此機會清除所有的反對人士, 因此拼了命把消息傳出去, 希望透過國際的壓力, 讓蔣經國政府不能偷偷處理這些人.

蔣經國在國際壓力下被迫同意讓審判公開, 讓媒體採訪, 國際人權組織可以旁聽, 報紙也刊登了所有現場攻防的內容, 這是台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紀大審判, 也是台灣一般民眾第一次直接認識黨外人士, 以前透過黨國報紙與新聞都認為這群上街抗議的黨外人士是暴力份子, 是在破壞社會安定, 無端惹事生非, 但聽到他們在法庭上陳述民主的價值與他們為何而努力, 撼動了大部份的人, 讓他們第一次去思考為什麼還在戒嚴, 黨禁報禁的合理性等等政治議題, 很多人的政治啟蒙都始於這次審判.

蔣經國政府在「美麗島事件」中, 迫於國際關注, 沒有判任何人死刑, 但私底下命案卻一起接一起, 首先是慘絕人寰的「林宅血案」. 當時林義雄正因「美麗島事件」被關押在景美看守所, 1980 年 2 月 28 日, 林義雄的媽媽與雙胞胎女兒都在家中被刺身亡, 長女受重傷, 僥倖活了下來. 這個案子到現在都還是懸案, 當時的林宅可是受到了情治單位的日夜監控呀, 包含電話監聽, 當時兇手甚至還有使用林宅的電話, 情治單位一定可以知道兇手是誰, 卻到現在都還破不了案, 完全不合理, 也暗示了幕後黑手是誰, 還選在「二二八」這個敏感日期犯案, 警告意味非常濃厚.

隔年 1981 年又發生陳文成命案, 陳文成在美國大力支持黨外運動, 早就列入情治單位黑名單, 這年他返國探親, 就被警總約談, 結果隔天他的屍體被發現在台大圖書館旁, 警方說他是自殺,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被自殺」, 這個案子一樣是懸案.

到了 1984 年, 蔣經國政府殺人殺到國外, 居住在美國的作家江南正在寫《蔣經國傳》, 國民黨屢屢派人來威脅他, 要他停止, 結果被發現死於自家車庫. 這件命案的兇手是竹聯幫幫主陳啟禮, 這個案子之所以會破是因為國民黨的內鬥, 國安局長要鬥垮情報局長, 所以假藉掃黑名義抓了陳啟禮, 而陳啟禮當初為了保命, 留了一卷錄音帶, 明明白白的揭露政府要他跨海殺人的事由.

接二連三的命案, 讓美國老大哥嚴重警告蔣經國政府不要再恣意妄為, 還通過民主決議案, 要求國民黨實施民主化, 蔣經國不得不表示, 下任總統會依憲法產生, 蔣家人不能也不會競選總統. 台灣終於擺託了蔣家的陰影, 也終於在 1987 年解除長達 38 年的軍事戒嚴.

接下來就是你們的事了

現在還是有不少台灣人認為蔣經國解嚴, 解除報禁黨禁是台灣民主的推手, 事實上他一直都是不得不為, 他所接掌的時機正是國民黨獨裁政權最脆弱的時候, 而國內的黨外人士持續抗爭, 衝撞體制, 海外的民眾努力奔走, 對國際人權組織曝光政治迫害, 爭取美國議員支持, 讓美國政府對國民黨施壓, 才迫使蔣經國做出讓步. 事實上他在 1987 年解除戒嚴後, 又立刻實施了「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 其實是越解越嚴, 當時還有刑法一百條, 只要「意圖」破壞國體, 即使只是和平的倡議, 出版, 演講都會被視為是「反政府」, 就會觸犯內亂罪.

1989 年鄭南榕因為「支持台灣獨立」的主張遭到警方傳喚, 他說「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 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他通過自焚向社會傳達「爭取 100% 言論自由」的決心. 鄭南榕是我的政治啟蒙, 看到他在演講時, 大聲堅定的說「我叫做鄭南榕, 我主張臺灣獨立!」讓我深受感動, 再看到他自焚以後, 焦黑但直挺挺的照片更是大大震憾住了. 鄭南榕決定自囚的時候, 老婆葉菊蘭問他:「那我們該怎麼辦?」, 他說:「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是的, 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感想

從第三卷結束在民進黨成立, 一個真正有實力的反對黨出現, 是一個國家民主化的重要象徵之一. 但台灣的民主追求之路到終點了嗎? 絕對不是. 民主化是個循序漸近的過程, 例如我們雖然在2000年總統大選就完成政黨輪替, 但 2016年立法院才真的政黨輪替. 學校教官到2023年才會真正全面退出學校. 轉型正義的工作這兩年才剛展開, 很多事情法律改了, 不代表社會就會跟上, 大家的共識就會形成. 例如陳文成命案, 雖然是很明顯的政治迫害, 但台大甚至不願意在廣唱的碑文上寫上「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因為有人對於「國家暴力」有意見.

最近我看了netflix上的記錄片「美國精神」, 講到黑人民權運動, 即使在南北戰爭後, 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明定每個人都都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 但社會不接受, 就產生了各種隔離政策, 宣稱「隔離但平等」, 所謂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只有社會真的形成共識, 我們追求的理想才會真的發生, 徒有法律是沒有用的.

很多人都會說, 為什麼要知道歷史, 過去都過去了, 要向前看呀, 一直抓著過去不放幹嘛. 但知道過去的歷史真相就是在幫助我們形成共識, 全民有共識, 才有信任與溝通的基礎, 台灣絕對不是因為蔣經國宣布解嚴, 一夕之間就變民主國家, 民主更不是獨裁者賞賜給我們的, 這是許多人付出了代價, 被關, 被列入黑名單幾十年不能回家, 甚至失去生命爭取來的, 我們想要不斷的提醒所有的台灣人這段歷史, 好讓我們知道要珍惜這一切.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89_700452

MINEBOOK掘冊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