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月宮

   
       我很喜歡保羅奧斯特的小說, 他是個絕佳的說故事者, 他鉅細靡遺的建構小說的世界, 例如他在"幻影書"裡創造了"海克特"這個默劇演員, 透過大學教授的眼睛, 我也跟他一起看了海克特的演出, 我幾乎相信海克特是個真正存在的演員. 接著他筆鋒一轉, 講起演員高潮迭起的一生, 似真似假的經歷, 是保羅奧斯特最擅長的手法. 他的所有作品裡面, 我最喜歡"月宮"這本書.

       "月宮"可以分成三個大段落, 第一段落的主角是名叫"馬可. 史坦利.佛格"的年輕人, 第二段落是老人湯馬斯. 埃奉的一生經歷, 最後一段是老人的兒子"所羅門.鮑伯"的故事, 這時我們才發現,  原來第一段的年輕人正是鮑伯的兒子, 整本書其實是鮑伯一家三代的傳記. 我尤其著迷於第一段年輕人的故事. 他住在堆滿舅舅的書的房間裡, 在舅舅死掉後, 他開始一本一本的消化這些書, 看完就拿去舊書攤換成生活費, 錢只夠付房租與買最低必要的食物, 沒有多餘的錢買衣服, 喝酒, 抽煙, 付電話費, 他說必要的謊, 承受徹底的饑餓與貧脊, 最後書全部消化完, 生活費也告磬, 被趕出住處,住到公園去, 差那麼一點餓死在街頭. 我著迷於那樣脆弱又偏執的意志. 脆弱在於, 沒有一個非做不可的原因, 卻又偏執的貫徹到底. 他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哀悼舅舅, 每開一個紙箱, 就進入舅舅的一個生命階段, 與舅舅閱讀同樣的文字, 活在同樣的故事裡, 更或許懷抱同樣的想法. 原來這樣透過文字的連結, 比面對面在一起還要強烈.

      第二段, 年輕人成為埃奉的看護, 要口述所見的景象給瞎眼的埃奉聽, 一開始年輕人講的太少, 對他來說, 不過就是一般的路燈, 天空的一片雲, 但這樣的描述對埃奉沒有意義, 於是他開始以一種截然不同的角度來看世界. 世界從眼睛進入身體, 然後轉換成文字, 延伸到嘴巴, 表面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事物, 隨著光線的強弱, 角度, 周遭發生的景象而變化, 在表象底下沸沸揚揚的混亂著, 為了表達這些瞬息萬變的差異, 年輕人又變得講得過度精確, 還是無法讓埃奉"看見"東西. 最後他才了解, "看見"東西是在領會它的意義, 他的描述應該著重於概念, 有了概念, 埃奉就能自己建構出一個畫面. 提供的概念不同, 畫面也跟著變化. 看了這段描述後, 我也忍不住時常做起一樣的練習.

MINEBOOK掘冊連結:
https://www.minebook.tw/book_main_page.php?bookid=33_690584

沒有留言: